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26
張志善
眼下,正值山楂果成熟的季節,在絳縣7萬余畝的山楂林里,簇簇山楂果掛滿枝頭,采摘、挑揀、裝袋……一派忙碌景象,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山楂采收忙,遍地“鐘點工”。這主要得益于絳縣人社局因地制宜建設農村“零工市場”,鼓勵和支持發展以“鐘點工”為主體的“農閑經濟”“門口經濟”。
近年來,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用工難、雇工難”問題日益凸顯,加之秋天山楂成熟期集中,采摘還要輕拿輕放,以防碰傷和刺傷,更加大了用人難度。對此,絳縣人社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大力推進土地細碎化整理,通過規模種植、集約管理,最大限度盤活土地資源,在優化種植結構上念好“產業經”,在提高土地綜合收益的同時,鼓勵農民就近務工,讓一批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又是一年山楂豐收時。該縣人社部門順應農時,隨機應變,將“零工市場”建在田間,工資隨行就市,每天現場結算。靈活機動的“鐘點工”成了種植大戶的“香餑餑”,不但有效緩解了農忙時節“用工荒”,也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
10月23日,在南樊鎮一處萬畝山楂園里,就有許多忙碌的“鐘點工”身影。果農老秦算了一筆賬,“我家栽了20畝山楂,如果全由我們自己摘,恐怕得一個月,而請‘鐘點工’不用一周就可以摘完。”
農時不等人。對于山楂種植戶來說,及時采摘成熟的山楂,在保證“顆粒歸倉”的同時,也有利于搶占市場先機。大部分采摘好的山楂在地頭就被客商裝箱拉走。絳縣山楂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并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國。
據統計,大約有6000余名山楂“鐘點工”活躍在絳縣各個山楂園。他們在家門口靈活就業,既鼓起了自家的“錢袋子”,也解決了種植大戶農忙時節人手緊缺的問題。他們忙碌的身影和火紅的山楂構成了這個秋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