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11
記者 李宏偉 魏 濛 王月文
“老舊小區變了樣,道路寬敞真方便,門口有了好學校,看病方便又實惠,出門就有小游園,綠樹鮮花美如畫,休閑生活賽神仙……“一說起近年來運城的變化,市民老楊即興說起了一段順口溜。他告訴記者,他在運城生活50年了,親眼見證了運城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幸福的生活比蜜甜。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下同心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有效增進民生福祉,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把為民造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答好每一份“民生答卷”,讓老百姓不斷感受到身邊的變化,通過一個個暖心的變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實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加碼,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美好。
民生為本 方便群眾
7月22日,在絳縣橫水鎮新莊村就業社保服務站內,一幕溫馨而高效的場景正在上演。該村就業社保服務點系統操作員劉宏盛坐在電腦前,熟練地為村民李火箭查詢養老保險待遇發放記錄。屏幕上的詳細數據讓李火箭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以前總擔心養老保險繳費記錄查不清楚,心里沒底。現在好了,在村里服務點就能直接查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真是踏實多了。”李火箭感慨地說,“即使社保卡丟了也不用擔心,就近掛失,真是太方便了!”
而這樣的溫馨場景,并非新莊村獨有。在距離永濟市城區15公里的韓陽鎮竹林村,到村工作大學生段榮正忙碌地為村民辦理各項業務,從養老保險繳費查詢到零工就業信息登記,她以專業的態度和高效的服務贏得了村民的廣泛好評,特別是為兩名年輕村民成功登記就業信息和意向,讓村民深有感觸:“之前都是去市里找工作,沒想到現在居然可以在家門口登記就業信息!”
這些是我市深入推進“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工作的一個縮影。據悉,“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是2024年省政府民生實事之一。為確保該項民生實事落實落細,我市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緊扣階段性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舉措,壓茬推進各項工作。
目前,全市已建立基層服務點2536個,覆蓋150個鄉鎮(街道)、2157個行政村、229個社區,真正實現了就業社保服務的社區(村莊)全覆蓋。在這里,群眾可以享受到40項高頻服務事項,從政策咨詢到業務辦理一應俱全,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模式讓群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時,我市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自助一體機正在緊鑼密鼓地調試和發放中,將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縮短等待時間,讓群眾在“家門口”盡享就業社保服務。
尊老愛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年,我市積極貫徹落實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實事,加強我市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增強老年人民生福祉,從2024年1月1日起,對具有運城市戶籍且年滿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
9月13日9時多,在鹽湖區陶村鎮張孝村的日間照料中心活動室,臺球桌、按摩椅、空調、電視、麻將桌、象棋桌一應俱全。張孝村村民李懷東老人坐在按摩椅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感慨地說:“我現在領了好幾個月的高齡津貼,一個月70元,每月10日前準時到賬,心里真是踏實又高興。這份來自政府的關懷,讓我們這些老人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今年,市民政局聯合財政、衛健部門,制訂了《關于發放高齡津貼的通知》及《高齡津貼發放實施方案》,明確高齡津貼的發放流程,即由村(居)民委員會負責初步摸排統計,相關信息提交至鄉鎮(街道)進行審核,最終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確認,通過惠民惠農“一卡通”平臺,實現高齡津貼的精準發放。同時,縣級民政部門為每一位高齡老人建立信息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確保服務高效精準。此外,各縣(市、區)還根據當地實際,相繼制定出臺了高齡津貼相關政策,并明確發放標準,如80周歲至89周歲每人每月70元,90周歲至99周歲根據不同地區有所差異,最高可達85元,而10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最高可享受每月500元的高齡津貼。
據統計,今年1月至9月,我市已累計為近100萬人次的高齡老人發放了7591萬元的高齡津貼。目前,我市已建立就業社保基層服務點2536個。
教育提質 惠及群眾
”我們村也有了高標準幼兒園,和城里的幼兒園一樣,教室里有衛生間,有玩游戲的地方,能睡覺,上下學接送家長也不用管了。“一談起今年秋季孫子入學的村里新建的幼兒園,河津市小梁村村民老馬喜上眉梢。
新學期伊始,新建成投用的小梁中心幼兒園正式開園,迎來首批幼兒。嶄新的樓房寬敞明亮,各種功能室配置齊全、設施一流,園內各種游樂設施充滿童趣,小朋友在老師的陪伴下快樂成長。
近年來,河津市教育部門聚焦農村學前教育基礎設施短板,科學規劃,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先后投資2.3億余元,實施鄉鎮幼兒園新建工程,在趙家莊街道、小梁鄉、樊村鎮、僧樓鎮、陽村街道、柴家鎮、城區街道建成8所標準化公辦鄉鎮幼兒園,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學前教育基礎設施,更好滿足了孩子們就讀“家門口的好學校”的需求。
學校的面積增加了,學位增加了,校園更漂亮了,辦學條件更優越了。9月21日,在中心城區北區,鹽湖區后稷小學新校區投入使用,為附近群眾孩子上好學又增添了一所優質的高標準學校。
據悉,后稷小學擴建工程由運城市金鑫房地產有限公司獨家出資5280萬元捐建而成,建筑規模10612.75平方米,包括兩棟教學樓、一棟綜合辦公樓、地下車庫及配套工程,新增四軌制24個教學班,增加學位1080個。在未來發展中,該校將繼續秉承“順性而育 自然成果”的辦學理念,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和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教育關乎民生。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教育系統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拓展思路,創新舉措,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讓廣大適齡兒童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積極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推動運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作出重要貢獻。
學前教育方面,我市10個縣的鄉鎮中心園獨立建制,全市一類A級幼兒園達到125所、B級124所,16所民辦幼兒園通過普惠性民辦園認定。義務教育方面,75所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19所城區小學生“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全部完工。平陸、絳縣特殊教育學校投入使用,全市特教學校實現縣域全覆蓋。高中教育方面,新高考改革深入推進,高中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教師隊伍、辦學能力、教育質量等各項指標穩步提升。
好學校離不開好教師。我市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完善全員培訓制度和體系,實施教師能力素養提升計劃,建設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同時,不斷提升教師待遇,做好服務保障,確保每位教師都能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關心百姓 守護群眾
衛生健康事業關乎民生福祉,關乎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多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民生關切,持續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使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邁上了新臺階、跑出了加速度,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體驗不斷改善,健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深化醫藥衛生改革,更多醫改成果惠及百姓。前陣子,漢薛鎮東坡村村民張玉林突發疾病,家人忙將他送往鎮衛生院診治,病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只能送到縣里或市里的醫院,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病,不用來回奔波了。”張玉林說。
過去由于醫療條件、交通不便等因素,村民看病要花不少時間去縣城甚至市里。村民大多是“小病忍、大病熬”,除非實在熬不住了才會往大醫院跑。如今,鄉村就醫環境的改善、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全市大力實施基層醫療的“提效工程”。
為了使基層群眾就醫便捷,我市積極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有效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縣域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轉變,形成集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健康管理于一體的縣鄉村三級醫防融合機制,促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高效運行,讓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優質健康服務。目前,全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累計達到國家“基本標準”機構155個,創建率達98%,超出省定指標18個百分點;達到國家“推薦標準”機構64個,創建率達41%。村級衛生室建設標準加速升級,200所村衛生室按照星級達標工程、功能完善工程標準進行改造提升,全市2171個行政村全部建成了集體產權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率和使用率均達100%。“現在的鄉鎮醫院診療水平、就醫環境、服務質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病既方便,又不需要費時、費力、費錢去大醫院,在家門口就看了病,非常滿意。”每當說起就近看病,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增強群眾就醫滿意度。近日,在鹽湖區姚孟街道義診現場,許多社區居民早早就來到現場咨詢問診,讓居民“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現在生活過得很幸福,有什么疾病在家門口就能治療,而且還不時有專家到社區來義診,通過專家建議,對自己的健康也有了更多了解。”剛檢查完眼睛的大媽黃淑芬說,以前很害怕生病,不僅要花錢,還很麻煩。現在,不僅在家門口就能夠得到治療,而且家庭醫生會定時上門服務。
給廣大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是市委、市政府長期確定的目標。長期以來,我市把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作為全市深化醫改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和“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模式新”目標,在全國、全省率先實施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蹚出了一條“兩端醫聯體、中間醫共體”的醫改新路子,使得縣級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效提升。
目前,全市9家縣級醫院納入國家首批“千縣工程”名單,13個縣(市、區)全部以政府名義完成縣級三級醫院建設單位申報。13家縣級醫院全部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90%,推薦標準70%。運城市中心醫院被確定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獲批國家級重點專科建設項目4個,省級重點專科7個。全市所有公立醫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數量達37個。所有行政村共配備大學生村醫2586人,覆蓋率達100%。
不斷發揮中醫特色優勢,群眾享受中醫服務更便利。近日,在運城市中醫醫院,患者正在與醫生交流病癥情況,藥房內工作人員有序地拾揀著中藥,煎藥房也散發出陣陣藥香。近年來,許多市民更加熱衷看中醫、用中藥,充分體現出中醫“未病先防,疾病防變,病后防復”的特色和優勢。
多年來,我市中醫藥守正創新,不斷傳承發展,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目前,市中醫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項目穩步推進;11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甲”標準。全市確定了13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11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培育單位、23個市級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萬榮、臨猗、夏縣、垣曲4縣的中醫醫院完成“兩專科一中心”項目建設。在全市遴選47個中醫館和100個中醫閣,啟動為期3年的標準化中醫館和中醫閣建設項目。全市特色鄉鎮衛生院創建率、中醫館覆蓋率、國家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率均位居全省第一,使全市廣大群眾享受中醫健康服務更便利、更可及。
新時代初心殷殷,新征程再譜新篇。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是黨和政府所要努力的。在未來發展中,我市持續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生活的變化與實惠,使民生福祉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讓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如蜜一樣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