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10
文/本報記者 韓維元 圖/本報記者 金玉敏
一城煙雨半城詩,萬頃碧濤添錦繡。

9月29日、30日,綿綿秋雨為“運才興運”暨夏縣優質資源推介會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浪漫。夏縣籍在外優秀企業家代表、商會代表,旅游行業、研學行業、媒體行業嘉賓,夏縣優秀企業代表等共聚一堂,為加快推動夏縣高質量發展添彩賦能。

從森林覆蓋率88%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10000+的“天然氧吧、避暑勝地”泗交,到融合休閑運動、文化展示、城市會客、招商引資等功能的夏都體育中心,從商鋪林立、演藝不斷、游客如織的夏都文化新地標介子推文化園,到可以望山、聽風、品茗,悠然見南山的隱溪里,通過“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探索實踐,夏縣正描繪出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近年來,夏縣把“推動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特色資源、優質產品、交通區位等比較優勢,著力用好改革法寶,積極創建國家級康養旅游度假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鹽臨夏一體化運城后花園”,奮力把夏縣建成一座文化之城、康養之城、綠色之城、活力之城。
文化賦能
沿著介子推文化園中軸線自南向北,石牌坊、木牌樓、獻殿、享殿、介母祠依次排列。商業區、文化景區、墓區與東西兩苑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以前聽過介子推的故事,但沒有這么詳細地了解過,看了介子推生平專題展,這個‘華夏忠孝第一人’真是有血有肉、可觸可感,令人心生敬仰。”推介會期間,剛剛與夏縣簽訂《冠軍好兒女》研學項目的蘇州百思得極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新軍表示,下一步將積極與夏縣相關部門做好對接,讓更多的孩子通過文化園認識一個有血有肉的介子推,把夏縣深厚的人文歷史介紹給更多人。

嫘祖教民養蠶于夏縣、禹都安邑、宋代司馬光和西陰文化,賦予夏縣巨大的歷史文化認同。作為一座擁有10處國保單位、6處省保單位、5處市保單位和252處縣保單位的古都夏縣,如何推動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講好夏縣故事,傳播好夏縣聲音,全方位、多角度把更多夏縣故事講給更多人,讓更多人看到夏縣創新發展的底氣、骨氣與朝氣?
帶著問題,夏縣按照省委“兩個轉型、文旅先行”的戰略部署,高站位擘畫“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宏偉藍圖,全方位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傾力打造以文旅深度融合來助推夏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立足文化傳承,依托嫘祖養蠶根祖文化、介子推忠孝文化、衛夫人書法文化、司馬光治國理政文化、嘉康杰紅色文化“五大文化”資源,全面提升介子推、司馬光、堆云洞、瑤臺山、韓家嶺等景區景點的服務功能和質量,建成夏都文物文創文化展示中心和城市會客廳,常態化舉辦介子推忠孝文化活動周、衛夫人書法藝術活動周、泗交消夏文化旅游活動周和名特優產品推介會等宣傳推介活動,積極構建“政府搭臺、文旅唱戲、百姓受益”的高質量發展新平臺,全年游客接待量達323.86萬人次,旅游收入達4826.83萬元。
依托西陰、師村、轅村等古文明遺址,深化同吉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交流協作,系統開展考古挖掘、研究、闡釋工作,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點打造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嫘祖養蠶根祖文化“研學基地”,建設西陰考古博物館,積極推進文物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夏縣全方位對接,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考古學“西陰論壇——夏時期的中國”學術研討會,協助中國僑聯成功舉辦“中華尋根之旅”海外華裔夏令營活動,得到中國僑聯等眾多有識之士的高度肯定。夏縣,以真實有序的歷史文脈,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為中國人民堅定文化自信,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
對嘉康杰紅色教育基地、韓家嶺革命教育基地、介子推楹聯文化教育基地等進行全面提升,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鄉村兩級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7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著力打造功能完善、活動豐富、作用突出的文化傳承陣地。同時,開發系列夏縣“文化IP”,持續加強“四張名片”“五大文化”“夏都四貴”“特優十寶”“十大美食”“十大文創”等宣傳推介;創作編排《司馬光》《衛夫人》《介子推》《單娘》《大豆謠》等文藝精品;推出司馬溫公祠“鏡之光,蓮之旅”廉旅融合沉浸式演藝和介子推文化園“大孝至忠,介子千秋”實景演藝。
精彩傳奇的故事,口書相傳,歷久彌新,銘記著古老夏都的人類文明;燦爛厚重的文化,代代傳承,發揚光大,鐫刻著古老夏都的城市基因。如今的夏都大地,無論是旅游消費,還是農業觀光,抑或是投資興業,無不彰顯著文化的氣息。夏縣通過歷史文化彰顯出自己的精神氣質,以文化內涵提升項目產業的吸引力。品牌影響力的不斷壯大,讓一批有新鮮度、辨識度的文化產品日漸成為“爆款”,產業間的良性互動也加快推進。
康養聚能
走進天沐·夏都溫泉水療中心,仿佛置身中國的山水園林。這座采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理念打造的溫泉水療中心,以尊重自然、師法自然、崇尚自然為核心理念,集建筑、湯泉、山水、詩文于一身。置身其中,既可品鑒厚重的夏都文化,也可欣賞千年傳承的建筑之美、溫泉之美、山水之美。
近年來,隨著康養旅居模式成為新時尚,夏縣依托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及獨特的氣候優勢等,通過康養旅居一體發展,高質量開發文旅康養資源,初步形成集休閑、度假、康體、養生于一身的大健康產業體系,構建出多點支撐、多元發力的康養產業發展格局。
依托夏縣溫泉、泗交山水兩大優質資源,全力打造溫泉康養小鎮、泗交度假小鎮。高標準建成溫泉廣場、溫泉酒店、室內水療中心、室外湯泉和天沐水療中心。悅夏廣場、前坪、張家坪、郭家河、隱溪里、棲堂莊園、恒澤山舍等一批特色民宿成為游客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三晉第一茶”王家河茶文化產業園,“華北第一漂”架桑漂流景區成為人們心馳神往新的旅游目的地。金樓山、月亮湖、黑龍潭等景區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游客體驗不斷豐富。總投資4.8億元的黃河流域泗交康養基地項目也在眾望所歸中加快推進。
同時,強化與北京中晟頤悅合作,夏都康養中心全力打造智慧化、社會化、專業化康養品牌。提升社區嵌入式養老品質,建設老年助餐點,為老人提供醫、護、住、食、娛、學等一站式養老服務。完善農村養老設施管理服務,不斷提升改造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沿著新貫通的76公里彩虹旅游路一路向前,沿途不僅有山川美景、特色美食,還有新建的夏都驛站、農產品展示中心、汽車營地、觀景平臺、游客中心等配套設施。“夏縣的山水人文和完善的基礎設施為多層次滿足游客需求、激活壯大康養旅游市場提供了基礎,這也是選擇在夏縣投資旅居康養房車營地項目的原因。”西安壟途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宇洋告訴記者。
“天沐集團落戶夏縣,既是選擇更是信任!”在天沐集團副總經理王挺看來,天沐集團從2019年落戶夏縣,相繼建設了夏都文旅新城、夏都溫泉水療中心、夏潮美食廣場和天沐邑水天麓社區,總建成面積近25萬平方米,總投資額逾15億元,不僅得益于夏縣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資源,更在于夏縣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下一步,集團將進一步深耕夏縣,在項目建設上求突破,在產業壯大上見實效,為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商業配套、打響文旅品牌、融入‘四城’建設貢獻天沐力量。”
綠色蓄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行走在秋日的泗交鎮,青松蒼翠,層林初染,云海浮動,千里如錦。在這座“天然氧吧”中,不僅可以在山中采摘毛栗子、品嘗野生的獼猴桃,在山間小溪抓螃蟹,還可以在恒澤棲堂莊園品一杯新炒的厚民晉茶。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近年來,夏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推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等“國字號”品牌創建。堅持綠化彩化財化一體提升,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去年以來,通過開展“綠滿夏縣”行動,中心縣城主街道提升綠化4.48公里,建設生態園林鄉鎮7個,綠化提升各類道路100公里,提檔升級水頭高速路口和廟前高速路口,完成荒山造林5000余畝,栽植各種苗木530余萬株,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全面綠化,高標準建設3條綠色走廊。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8.52%,森林蓄積量達310萬立方米。
結合“千萬工程”經驗,夏縣聚焦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戶庭院、田間地頭等重點區域,堅持“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五化到位,深化人居環境整治,先后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1萬余噸、拆違治亂615處,清理私搭亂建1800余處,完成51個行政村污水收集治理,“煤改電”7000余戶,廁改5.68萬戶,中心縣城集中供熱能供盡供。
同時,制定城鄉環衛一體化作業標準,組建環衛工作隊,以“政府監管+專業化公司+村民自治”方式推進城鄉生活垃圾治理,實現全域干凈整齊、有序有品。2023年,夏縣在全省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上作了典型經驗介紹,全市現場會在夏縣召開。
聚焦“一泓清水入黃河”,實施“百日攻堅”“利劍斬污”“黃河清廢”“秋冬防攻堅”等專項行動,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近三年分別上升到296天、305天、306天。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水源置換、河道治理等重點工作,啟動實施7個“一泓清水入黃河”重點工程,縣域內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同時,投資4055萬元實施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5家企業納入環境風險重點監測單位。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工業固廢和危廢處置達100%,農藥、化肥使用實現零增長。
從空中俯瞰,夏縣更像是一座從森林里長出來的城市。無垠綠色之間,屋舍儼然、滿城青綠,一幅城市與自然融合共生的生態美景畫卷徐徐鋪展。“綠色”已成為夏縣最大的特色,“生態”已成為夏縣最響亮的名片,天藍、地綠、水凈、氣爽,正成為夏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
活力增能
活力,就是軟實力。一座有活力的城市,一定是有希望、有魅力,讓人傾心向往的城市。
近年來,夏縣堅持因地制宜、創新特色,將時尚風潮與歷史人文兼收并蓄,將民生需求與新興產業有機融合,在改革與創新的探索中激發全縣上下干事創業精氣神,營造出一座充滿朝氣與希望的活力之城。
以白沙河生態公園為中心向四周延展,夏都體育中心、天沐水療中心、中晟頤悅養老中心、夏都文旅新城展示中心、夏潮美食廣場和溫泉商業街共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在“集聚效應”下產生的“磁吸作用”不斷增強城市的吸附力和承載力,一座產業集聚、動能強勁的“活力之城”正迸發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夏縣堅持城鄉融合,持續推進中心縣城、特色小鎮、和美鄉村“三位一體”統籌發展。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蓮湖公園、大禹公園提質增色,夏都文旅新城規模初顯,“鹽臨夏一體化運城后花園”發展能級持續增強。因地制宜推進11個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瑤峰大侯美食小鎮年營業額近1億元;裴介、廟前建成商貿、集貿市場;胡張電商服務中心、倉儲物流中心完工投運;水頭80余家電商企業年銷售額達8000萬元;禹王供港蔬菜大數據中心推動智能化提升;南大里凈菜加工成功引進;尉郭晉星集團年產值達4.2億元;埝掌花椒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泗交和祁家河民宿、露營地多點開花,帶動群眾創收800余萬元。
與此同時,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該縣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實現了交通沿線“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五化到位,并重點突出交通沿線風情特色,打造了墻下、郭道、泗交、窯頭、西溝、前坪、麻岔等美麗鄉村示范帶。
立足“鹽臨夏一體化”發展戰略,構建暢通交通體系,推動交旅融合發展。東風街東延大道、河東東街延長線建成通車,改造提升條山旅游路、涑水河旅游路、濱河大道、東風街、溫泉街、埝裴線、聞夏線等城鄉主干道路,以交通“大循環”打通活力“大動脈”,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城市活力的不斷賦能,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項目落戶夏縣。本次推介會期間,夏縣分別與蘇州百思得極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盈科美辰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運城分公司、西安壟途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鄉遇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三浦半導體有限公司、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約項目。其中,2個為戰略合作項目,4個為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達9億元。
春來秋去、萬千變化,不變的是夏縣這一方熱土。在這方熱土之上,一座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花園城市正奮力譜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