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10
記者 韓維元
9月的河東大地,秋意漸濃,在絳縣郝莊鄉永青村的田地里,一排排整齊的山藥依舊郁郁蔥蔥,好像正待檢閱的士兵。
近年來,郝莊鄉永青村通過“農戶+合作社+村集體”的方式,大力發展山藥產業,從“頭雁領航”帶動村民種植山藥,到支部領辦創建合作社解決銷售和儲存難題,再到強鏈延鏈發展深加工、打造品牌,使山藥從普通的土特產逐步轉變成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和集體經濟提升的“金鑰匙”,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動能。
村里召回“領頭雁”
絳縣郝莊鄉永青村耕地面積7000余畝,一直以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2018年,在“鳳還巢”政策的感召下,在青海經營生意十余年的趙春寶回到家鄉發展。
農村要發展,關鍵靠產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只有產業發展起來,群眾才能致富增收。當選永青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趙春寶通過聘請專家,對全村土地進行檢測,根據“土壤肥力強、土質綿軟”等優勢特點,在赴山東、河南等省考察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發展山藥產業。
剛開始,部分村民并不認可,趙春寶就聯系動員了一批有積極性的村民,免費請專家提供技術和定期指導,第一年便有所收獲。看到甜頭的村民便主動加入種植隊伍,山藥種植迅速在永青村形成規模。
有了產業,有了規模,山藥的銷售、儲藏成了大難題。“客商來了都是田間地頭一家一戶單獨收購,單獨談價,沒有統一的市場和價格,而且銷售時間比較集中,這就導致我們的山藥雖然品質好,但價格一直不高。”針對這一問題,永青村村黨支部采取“農戶+合作社+村集體”的經營模式,領辦了永綠澤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解決山藥的銷售、儲藏問題。
做強山藥“大蛋糕”
通過以集體坡地入股的方式,永青村先后投資400萬余元建成23個冷藏儲存恒溫窯洞,可儲存山藥150萬余公斤。同時,搭建彩鋼棚1500平方米,硬化水泥地面3000余平方米,為山藥銷售搭建統一市場。
在管理模式上,永綠澤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統一采購種苗、化肥,農戶免費儲存,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在管理過程中,合作社通過科學規范管理,增加農家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頻次,從根本上保障山藥的品質。在收入分配上,村集體主要以收取交易管理費為主,收入分配集體占40%,合作社占60%。
該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延長了山藥的銷售時間,避免了山藥集中銷售,有效解決了山藥銷售難、儲存難的問題。同時,一站式收購的服務模式也便利了往來客商,從根本上解決了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難題。集群效應提升農產品競爭優勢,永青村的山藥銷售價格因而高于周邊區域,讓廣大種植戶吃上了“定心丸”,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種植山藥的積極性,使山藥產業的蛋糕進一步做大做強。
目前,永青村的山藥年產量達320萬余公斤,帶動60余人在村就業,合作社累計為種植戶創造利潤1000萬余元。2023年全村收入在40萬元以上的農戶50余戶,100萬元以上的6戶。同時,永青村村集體經濟也從2018年的5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30萬余元。
打造實施“山藥鏈”
“農業不加工,等于一場空;農業不成鏈,到頭不賺錢。”農產品深加工是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2023年,永青村村“兩委”積極謀劃,爭取多方扶持,先后投入500萬余元實施山藥深加工項目,建設集儲藏、晾曬、切片等為一體的山藥深加工生產基地,推動山藥產業化、鏈條化發展。
走進項目建設現場,生產車間、全封閉晾曬場、速凍冷庫、山藥食用實驗室、無菌標準化生產車間等已經全部建成,配套的真空包裝機、烘干機、粉碎機、切片機等加工設備也已到位。“目前,我們正在安裝調試設備,預計10月中旬即可投入生產運營。”趙春寶表示,該項目全面投入運行后,可帶動全村100余人就業,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50萬余元收入。
農產品品牌建設對農業產業化發展至關重要。對此,永綠澤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永青村”山藥商標,對山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同時,積極探索新媒體賦能產業發展新路徑,注冊鄉鎮基層干部“助農直播間”“好大一個莊”抖音視頻號,通過直播拓寬銷售渠道,進一步提升品牌效應,逐步完善“種、管、收、儲、加、銷”山藥產業鏈條,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步伐。
“下一步,我們還將通過‘土地托管’和‘產業融合’等模式,推動集體經濟突破百萬元大關。”趙春寶表示,永青村將通過土地集約化管理,吸引更多農戶種植山藥,積極探索生產服務、電商、旅游等產業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讓產業發展更有溫度,讓鄉村振興更有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