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09
本報記者 曹欣怡
革命烈士嘉康杰在此創辦“平民中學”,撒播革命火種,為革命輸送大批優秀人才;中共河東特委在此誕生,革命烈火從這里燃遍晉南大地……說起發生在夏縣水頭鎮上牛村的革命故事,上牛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東民侃侃而談。
水頭鎮上牛村是夏縣的革命老區村之一,也是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堆云洞的所在地。近年來,上牛村立足自身發展優勢,整合村內資源,全面推進鄉村建設工作,加速駛入鄉村振興“快車道”,擘畫了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強引領
鄉村振興動能澎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推動鄉村振興,要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基層黨組織“火車頭”的作用。
李東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已有近40年,看著村子逐步發展壯大,對此感觸頗深:“村子要發展,從村干部到村里的黨員,都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為老百姓辦實事。”
上牛村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選優配強7名村干部,高度聚焦群眾需求,持續開展“辦實事、樹形象、保穩定、快發展”活動,于今年年初承諾15項民生實事,由村“兩委”干部認崗領責,逐步推進完成。推進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便是其中一項。
“我們村原先的黨群服務中心面積小、設施老舊,常有村民反映沒有活動場地。為了建強黨組織活動陣地、最大限度便民惠民,我們向上級部門申請,投資180萬元建成了眼前這個占地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崩顤|民介紹道,目前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并配有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功能室,已然成為村內聚人氣、暖民心的新型活動陣地,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與此同時,上牛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常態化開展黨員培訓教育,組織全村81名黨員承諾踐諾,引導黨員在推動鄉村發展、服務人民群眾中主動作為、擔當有為。
今年夏季雨水偏多,一天,我市突降暴雨,上牛村的黨員干部第一時間想到有一戶村民還住在土房子里。暴雨天氣下,房子存在坍塌風險,他們便冒雨將那戶村民轉移到村內的日間照料中心,以防發生人員傷亡。
基礎牢,則發展實;基礎強,則發展快。上牛村在推動紅色美麗村莊建設中,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動力”。
有奔頭
特色產業富民強村
一葉知秋,秋意濃。走進上牛村村民蘭志峰的黃瓜大棚,未見秋日蕭瑟,而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朵朵黃花競相開放,寬大嫩綠的葉片恣意舒展,黃瓜悄然生長,綴滿藤蔓。
這是市老促會等單位在上牛村投資建設的日光溫室大棚。近些年,上牛村堅持“黨支部+農戶+產業”的模式,在村內發展大棚產業,帶動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
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這些大棚是上牛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其發展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2019年,上牛村流轉了村民10畝土地,在上級資金的支持下,投資建設了6個冷棚。冷棚剛建好時,村民們只怕投入多產出少,誰都不愿主動承包。李東民看出了村民的顧慮,可建好的棚子不能荒廢,便提議以村集體承包、村干部統一管理、村集體收益的方式,在棚內種起“試驗田”。
“那年種的是西紅柿,我們幾個村干部每天輪流盯棚,一到點就澆水、施肥,雖然累,但好在收成不錯。當時西紅柿價格也好,市場上每斤能賣到2元,除去成本,這些冷棚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元,也算是為村民發展大棚產業開了一個好頭?!崩顤|民回憶道。
看到大棚掙了錢,村民們躍躍欲試,紛紛找村干部商議承包事宜。常年在外務工的蘭志峰,今年也回鄉承包了一個大棚干起了農業。“家里兩個孩子要上學,老人要贍養,我出不了遠門,就在村里承包大棚,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補貼家用。”蘭志峰說。
目前,上牛村村集體共流轉了村民50畝土地,建設了27個日光溫室大棚,用于種植西瓜、草莓、甜瓜、西紅柿等。據李東民介紹,這些大棚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此外,還可以長期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每人月收入達3000元。
蔬果易受天氣影響,儲存時間有限,何時在村內建設冷庫是村民們關心的頭等大事。今年,上牛村加緊建設占地5500平方米的惠民冷庫,預計年底投入運營。建成后,該冷庫不僅能為村民提供低溫儲存場地,還能為村集體增加一筆租賃收入,預計將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
新面貌
“扮靚”鄉村提升“氣質”
一村一落皆是景,鄉村環境煥新顏。從巷道狹窄、道路泥濘、土房土墻的小村莊,到如今巷道寬闊、路面平整、抬眼見綠的美麗鄉村,上牛村“顏值”的提升,大家有目共睹。
“以前村子都是老房危墻,巷道路窄,還是土路,更別提修建排水等設施了。一到下雨天,路面泥濘、污水橫流,出門走一趟,褲子上就沾滿了泥?!币晃淮迕窕貞浀馈?/p>
改變發生在2010年。
2010年開始,上牛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進鄉村道路硬化工作,逐步進行主巷道硬化、搬房擴巷、道路硬化等工作,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人居環境方面取得明顯改善。
近些年,上牛村學習運用先進經驗,堅持“拆、清、種、改、建”五治并舉,著力從群眾最急迫、最現實的人居環境問題入手,持續深化人居環境整治,實現巷道硬化到邊、綠化到點、美化到位等,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除了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上牛村還對村民提出的具體環境問題進行精細化“修補”,不斷改善鄉村面貌。
“村內有一處道路塌陷,存在安全隱患”“村里一處上坡路路面狹窄,且沒有護欄,出行不便也不安全”……收到村民反饋,村干部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情況,推進整改措施。
據悉,近些年,上牛村累計硬化道路25000平方米、綠化巷道8000余米、栽植花木4萬余株、建成公園2處、安裝太陽能路燈220余盞、改造污水管網4500米、完成煤改電440戶、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350戶,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上牛村紅色動能澎湃、處處歡唱“豐”歌、鄉村“蝶變”煥新顏……鄉村振興的步伐愈加鏗鏘有力,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