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08
本報記者 韓維元
金秋時節,萬榮縣王顯鄉青谷村的香菇進入豐產期。香菇種植基地里,工人們穿梭于大棚間,忙著采菇、裝筐、運輸、分選、稱重,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早上7點,青谷村香菇種植基地承包戶謝曉豐帶著20余名工人開始采摘成熟的香菇。“昨天采收了六七十筐,今天能采200多筐,明天再采200多筐,這茬就差不多結束了。”
2021年,在外地打工的謝曉豐聽說村里要搞個香菇種植基地,便回村承包了香菇大鵬。“種香菇我是個‘小白’,但好在縣里有專門的培訓,按照香菇的生長階段,到哪個階段培訓哪個,特別貼心,我包了5個棚,每個棚的利潤大概在兩萬元,比在外打工強多了!”
說話間,福建客商葉立錦來到了謝曉豐的香菇大棚。“我在青谷收香菇已經3年了,這邊生產的香菇質量較好。去年在這邊收了100多萬斤,今年這邊產量會增加一點,可以收150多萬斤。”通過葉立錦的“牽線搭橋”,青谷香菇被銷往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
作為果業大村,青谷村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果樹枝條。立足這一優勢,青谷村黨支部于2021年投資建設了香菇種植基地,當年便實現了豐產豐收。為進一步壯大香菇產業,青谷村又投資建設了二期工程,并引入最新設備,在香菇種植基地里專門建設了高標準制棒中心,在滿足本村菌棒需求的同時,還能對外銷售。青谷村香菇種植基地制棒中心負責人郭紅儒告訴記者:“每年11月份果農修剪果樹,我們就開始制棒了,這一臺機器每天可以生產6000棒到7000棒,一年可產100多萬棒。”
目前,青谷村香菇種植基地已建成出菇棚200個、養菌棚60個,香菇種植基地的機械自動化水平也走在了萬榮香菇產業的前列。
香菇產業不僅可以產生不菲的經濟效益,促進種植戶和集體經濟“雙增收”,同時可以帶來豐厚的社會效益和良好的生態效應。“通過香菇產業,青谷村每年的經濟總產值可以達到1000萬元左右,能夠帶動200個到300個勞動力,特別適合一些老人工作。同時,有效解決了廢棄果樹枝條的污染問題,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20萬元左右的收入。”青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福軍表示,下一步,青谷村將把香菇種植基地出菇棚擴展到300個,養菌棚增加到100個,進一步推動青谷村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