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讓群眾“煩心事”變“暖心事”

——鹽湖區陶村鎮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見聞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20

文/記者 王月文  圖/記者 陳方斌

今年,為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鹽湖區陶村鎮精準“把脈”,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聚焦社會熱點與難點,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制訂工作方案、成立領導小組、積極開展調研。同時,陶村鎮還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為契機,全方位、多領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讓群眾的“煩心事”變“暖心事”,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在陶村新鋪設的寬闊主干道上,車輛往來穿梭、平穩而有序地行駛著。

致富路寬民心暢

鄉村振興“加速跑”

金秋送爽,碩果盈枝。在陶村鎮東紐村,冬棗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該村位于陶村鎮以西2公里處,擁有5個居民組、550戶家庭及2027名村民,冬棗產業是該村的主導產業。然而,泥濘不堪的道路長期困擾著村民們的采摘與運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東紐村村“兩委”干部積極行動,將村民需求反饋給陶村鎮鎮政府。經過鹽湖區水利、交通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東紐村冬棗種植區田間道路的修建工作迅速啟動。

目前,東紐村3條規劃中的主干道已有2條煥然一新。而最后一條主干道也在施工中。工地上挖掘機轟鳴,工人們忙碌而有序,預計該條道路將于今年11月全面竣工。屆時,一條全長約3公里、路面寬度顯著增加的新路將正式貫通整個東紐村。

東紐村村委會主任董長運說:“新路的修建極大改善冬棗的運輸條件,減少損耗,提高經濟效益,更為我村的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村民們對于新路的修建同樣充滿期待與感激,村民樊連軍激動地說:“以前一到采摘季節,我們就為這泥濘的道路發愁,現在好了,政府為我們修了這么寬敞的新路,真是解決了我們多年的心病。我相信,在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我們的冬棗產業一定會越做越大,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

在陶村鎮的另一側,石碑莊村葡萄種植園區內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村民們駕駛著三輪摩托車,滿載著新鮮采摘的葡萄,沿著今年新鋪設的寬闊水泥路,平穩地駛向天興水果預冷庫。

據介紹,石碑莊,這個位于陶村鎮正北2.5公里的村莊,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農業基礎而聞名。全村耕地面積達7800畝,其中葡萄種植面積達到4800余畝。每年,這里的葡萄以其優質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贊譽,成為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然而,長期以來,葡萄種植園區的道路破損問題一直是困擾村民的一大難題。顛簸的路面不僅增加了葡萄運輸的風險,還影響了葡萄的品質與銷售。

今年5月,為了打破這一困境,石碑莊村村“兩委”主動作為,將村民需求反饋給陶村鎮鎮政府。在鹽湖區委統戰部門的支持下,該村開始葡萄種植園區道路的修復與改造工作。經過緊張施工,兩條寬闊平坦的新路如期竣工,為葡萄豐收季的到來鋪設了一條“致富路”。

9月13日,記者深入石碑莊,親眼見證了這一喜人變化。在天興水果預冷庫的東側,新修的水泥路筆直寬敞,與葡萄種植園區緊密相鄰。葡萄種植戶們駕駛著三輪摩托車,滿載著豐收的果實,在這條新路上往來穿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天興水果預冷庫的負責人靳天興感慨地說:“以前這條路太難走了,每次運葡萄都提心吊膽的。現在好了,路修平了,我們運葡萄再也不用擔心了,客戶對我們的葡萄也更加滿意了。”

東紐村冬棗種植區田間道路的修建、石碑莊葡萄種植園區道路的暢通只是陶村鎮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與改造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陶村鎮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立足群眾所需所想,全面提升了農村道路通行環境。從陶村到張孝村、從東紐村到張良村、從苦池村到半坡村,一條條寬敞平坦的道路如同一條條紐帶,連接著鄉村與市場、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連接著希望與夢想。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陶村鎮正加速奔跑,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進發。

張孝村日間照料中心餐廳內,老人們圍坐在一起,享受著營養又熱乎的早餐。

養老服務有保障

老人生活“添樂園”

9月13日早上8點,在張孝村日間照料中心餐廳內,餐桌整齊排列,20余位老人圍坐一起,享受著熱氣騰騰的早餐。其中,一個特別的身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57歲的柴立更不僅自己享用著美味的早餐,還為家中84歲、常年臥床的父親柴明晨打包好了飯菜,準備在用餐后送回家。

據悉,柴立更的家庭情況較為特殊,他因殘疾無勞動能力,家庭經濟重擔落在其妻子身上。此前,他的妻子每天早晨需為父子倆準備好飯菜后才能出門務工,生活壓力較大。然而,隨著該村日間照料中心的啟用,柴立更父子倆的早餐和午餐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其妻子得以更加專注于工作,家庭負擔明顯減輕。

在張孝村日間照料中心餐廳,80歲的衛小發不僅是這里的常客,還是該餐廳的“采購員”。他的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獨自生活的他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每天,他騎著三輪車穿梭于市場與餐廳之間,親自挑選食材,既鍛煉了身體,又享受了購物的樂趣。他感慨地說:“這里的飯菜合胃口,還能跟老伙伴們聊聊天,感覺生活比以前充實多了。”

餐廳僅是張孝村日間照料中心的一部分。據了解,張孝村日間照料中心建筑面積450平方米,內設活動室、休息室、圖書室、餐廳等養老設施及室外活動場所。該日間照料中心于今年4月開始內部裝修,6月投入使用。目前,已有30位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入托,享受到了日間照料的便利。

“我村照料中心的運行資金由多方共同承擔,包括區政府每年撥付的2萬元補貼,入托老人每人每月繳納的70元費用,以及村委會的補貼。”張孝村黨支部書記徐永祿介紹道,“這一模式不僅減輕了老人的經濟負擔,還確保了照料中心的持續運營。與周邊村莊相比,我村的入托標準更加親民,真正實現了‘村集體提供無償服務,老人白天集中接受照料、晚上回家休息’的養老模式。”

在張孝村日間照料中心內,老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到營養均衡、口味豐富的飯菜,還能參與各種休閑娛樂活動。活動室里,老人們或下棋對弈、或觀看電視、或閑話家常,歡聲笑語不斷;圖書室內,老人們則沉浸在書海中,閱讀學習,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這里,已經成為他們晚年生活的幸福“樂園”。

徐永祿說:“我們村始終將老年人的幸福安康視為首要任務。接下來,我們計劃將日間照料中心的運營委托給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希望通過他們的專業管理,使日間照料中心餐廳的菜品更加多樣化,確保每一位老人都能在這里體驗到更加溫馨、舒適、便捷的養老服務。”

在東紐村,村民正在打包剛采摘下來的冬棗。

水表路燈雙升級

村民生活“煥新顏”

在陶村鎮的西紐村,一項關乎民生的改造工程正悄然改變著村民們的生活。近日,該村順利完成了對全村436戶老式水表的免費智能升級,并實現了路燈的全面覆蓋,兩項工作圓滿完成,村民們的生活“煥新顏”。

據悉,西紐村的供水管網建設于2011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水表老化、機芯磨損、表盤字符模糊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不僅影響了計量的準確性,還頻繁出現漏水現象,給村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傳統的人工抄表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數據準確性難以保證,費用繳納流程也相對繁瑣。

今年6月,為解決這一長期困擾村民的難題,西紐村支村村“兩委”與村民代表經過深入研究和討論,決定進行智能水表改造。經過緊張有序的施工,目前該村436戶老式水表被一一替換為先進的智能水表。

“自從換上了智能水表,我們的生活真是方便多了!”村民曲運霞興奮地說,“以前的老式水表不僅計量不準,還經常漏水,維修起來特別麻煩。而現在,智能水表不僅計量準確,還能通過手機隨時查詢用水量和費用情況,交費也變得異常便捷。沒錢了去村委會一充就行,水表有問題打個電話就有人來修,真是太貼心了!”

智能水表的引入不僅極大地便利了村民的生活,還能為供水企業帶來顯著的管理效益。據西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汶剛介紹,智能水表能夠實時監測用水量、自動進行數據抄讀,避免了人工抄表的誤差和漏抄現象,大大提高了抄表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智能水表還能及時發現異常用水情況,如漏水、盜水等,并通過預警系統通知用戶和管理部門,從而有效減少水資源浪費。

為確保村民們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水表,村委會還組織了專人對村民進行培訓和指導。工作人員手把手教村民們如何操作手機查詢用水量和費用情況,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了智能水表帶來的便利。

除了智能水表升級外,西紐村還積極推進路燈亮化工程。針對原有路燈亮度不足、影響村民夜間出行安全的問題,西紐村安裝了130余盞路燈,實現了全村范圍內的路燈全面覆蓋。夜幕降臨時分,一盞盞明亮的路燈照亮了村民們的回家路,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適的夜間活動環境。

“路燈一亮,我們晚上出門心里就踏實多了!”村民謝進喜感慨地說,“特別是對我們這些莊稼人來說,農忙時節晚上也能看清楚,好干活兒。這路燈真是給我們村里添了大彩!”

下一步,陶村鎮將持續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把解決群眾的“關鍵小事”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細化落實每一項“民生實事”,采取有溫度、有力度的舉措,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與質量,堅持以民生需求為指引,盡心盡力為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