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29
張宣宣
悠悠汾河水千古奔流,經龍門而入黃河。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們勤勞勇敢、聰明智慧,文人墨客層出不窮。在峨嵋嶺北麓、汾河南岸,有一座天地廟,系在原唐遺址上重建的,現屬運城新絳萬安鎮轄區。
相傳,此廟為秦王攻打絳郡(現新絳縣城,隋時稱絳郡,唐時稱絳州)勝利后所建。
新絳這片土地,尤其是天地廟周邊區域,與秦王李世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雖經千余年的風雨侵蝕,這里仍留有許多唐時遺跡:“秦王堡”“唐槐(國槐)”“飲馬池”“點將臺”“戰溝”……

▲天地廟三界樓
(一)
說起秦王與天地廟,先得談一談道教。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發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把“尊道貴德”“天人合一”“貴生濟世”作為基本教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老子李耳為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古代,帝王權力的神秘化是普遍現象。誰是“真龍天子”?“君權神授”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因為它涉及君權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尤其是在改朝換代之際,所以“天賦異象”即帝王獨有的“承天命”標志便應運而生,秦王亦不例外。
李世民生于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父親李淵時任隋朝官員。相傳,李世民4歲時,家里來了一位相士,對李淵說:“你是貴人,而且你有龍子。”當見到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時,相士驚呼:“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二十年后定能濟世安民。”
李淵采“濟世安民”之義,為二兒子取名為“世民”。
童年時代的李世民聰明果斷,不拘小節,接受儒家教育,文武兼修,擅長騎射。
大業十二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隋朝官職),李世民跟李淵到太原并隨父多次出征,平定發生在今山西境內的各種叛亂,抗擊東突厥人的入侵。
(二)
在山東東營廣饒縣,后世為了紀念“兵圣”孫武,修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孫武祠,不僅有一系列介紹兵圣的展覽,還有聶榮臻、洪學智、遲浩田等現代名將的墨寶,以及啟功、馮其庸等文化大家的真跡。全長43米、高1米的《孫子兵法》全文瓷刻長廊,更是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孫武祠內孫子兵法戰例表中,就收錄了由李世民指揮的經典戰役柏壁之戰。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據守馬邑稱帝的劉武周聯合突厥攻陷太原后,派宋金剛率部繼續南進,先后占領了晉州、絳州、龍門等地。十一月,李世民奉父命率領軍隊在龍門渡過黃河進駐柏壁。他對敵情進行了深刻分析,抓住敵軍遠來缺糧難以持久作戰的弱點,采取“堅壁不戰以避其銳、分兵襲擾以斷其后勤供給、伺其糧草用盡以擊其退”的作戰方針,在半年多的防御戰中,大量消耗敵軍力量,造成己勝敵敗的態勢。最后,趁宋金剛兵疲糧盡被迫北撤之機,李世民揮師反擊,窮追不舍,大敗宋金剛軍,俘殺敵軍數萬人。
此戰事關唐朝興亡,為剛建立的李氏江山夯實了根基。
柏壁之戰后,李世民想在柏壁關附近建一座都城,后改稱天地廟。傳說,挖地基時挖出“天地之位”土磚的說法,不過這一說法有些牽強。之所以改名,這里面應該有他難言的苦衷。
據《資治通鑒》記載,當時李淵的長子建成已被立為太子,論戰功唯世民為最,但建成向來與世民不睦。
當初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后食言。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中國。自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了4場大戰役。
其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鏟除了來自西面的威脅;其二,即柏壁之戰,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并、汾失地,鞏固了唐朝的北方;其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其四,重創竇建德余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從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受到長安軍民的一致擁戴。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他被封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署,相當于現在的特別行政區,因此李世民開設了文學館,收攬四方文人學士,入館研究學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了一個小政府機構。
李世民早在收復并、汾失地時,從云丘山征戰至絳州西行莊時,建有“九間(朝龍)殿”。他深知功高蓋主、伴君如伴虎之風險,又不想兄弟相殘,應該是想日后與太子建成“隔河而治”,井水不犯河水。柏壁之戰后,他的這個想法愈加強烈,據黃河天險、在萬安建都稱帝,遠離長安宮廷是非之地。就連登基后封禪的泰山廟(五社廟)都建好了,泰山廟位于武城村與趙村之間正南方向的高崖上。天地廟應為當時計劃之都城,只是5年后的“玄武門之變”完全改變了李世民的想法。
(三)
以史為鑒,推陳出新。傳承民族文化,書寫時代風流。2004年,以張引才為代表的36村百姓集資30萬元修繕了天地廟三界樓。2009年,天地廟代理人劉元平等人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籌資金200余萬元,恢復了天地廟核心建筑天地殿。2014年,天地廟被審批為國家道教活動場所,并授牌為運城市孝德教育基地。2012年、2017年,天地廟先后通過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審批。
在天地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元平等一班人的努力下,成立了天地廟書畫院。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們恢復了古廟會,舉辦了桃花節,組織了書畫展……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他們還計劃編纂《古今天地廟》一書,讓天地廟的歷史傳承下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