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06
記者 崔萌
今天中午吃什么?
當你在為“吃什么”而發(fā)愁時,鹽湖區(qū)東湖灣小區(qū)業(yè)主周美玲已來到小區(qū)內湖灣食堂“開盲盒”。
7月31日11時30分,周美玲在湖灣食堂主菜區(qū)、冷菜區(qū),逐一挑選喜歡的菜品:水蒸蛋、黃燜雞、檸檬雞胗、蒜蓉菜心、干炸蘑菇、河東三絲、松仁玉米。

她將餐盤遞給餐廳人員稱重,按兩計算價格后,共計消費15元。隨后,她又拿了一個0.5元的饅頭,舀了一碗免費的紫菜蛋花湯,找到一個滿意的座位,開吃!
周美玲說,在湖灣食堂“開盲盒”,無異于探店嘗鮮,每一次都會有驚喜。
“今天這個檸檬雞胗酸爽可口,吃起來有嚼勁。”周美玲稱贊道,“食堂菜品做得很精致,有葷有素,每樣我都想嘗一口。”
湖灣食堂今年6月初正式營業(yè),采用的是“自選稱重”模式,即顧客根據(jù)個人喜好自由挑選菜品,葷素同價,按兩稱重計價。

“你可以只夾一塊紅燒肉、一根青菜,甚至一粒玉米,每一種菜品都可以品嘗,選擇自由度更高,一頓午飯人均20元左右。”該小區(qū)物業(yè)負責人介紹,這種模式下,顧客可選擇的菜品更多,稱重計價也讓“光盤”成為常態(tài),可有效杜絕食物浪費。
走進食堂,湖綠色的裝修風格給人高雅、寧靜的舒適感,300多平方米的食堂,可同時容納140人就餐。
湖灣食堂有一日三餐,早餐7時至9時,有4個涼菜、兩個熱菜,主食有包子、油條等;午餐11時30分至13時30分,有8個涼菜、6個熱菜,湯免費;晚餐17時30分至19時30分,有6個涼菜、4個熱菜,湯收費。其特色菜有板栗鴨、剁椒魚、萬榮蒸菜等。
食堂每周六為會員日,有免費的水果、甜品等。每周一為休息日,工作人員會對廚房、餐廳進行深度清潔和消毒。
周美玲日常忙著做生意,極少有時間買菜做飯。食堂營業(yè)后,她就成了這里的常客,減少了在外就餐或點外賣的次數(shù)。
“一個人的飯難做,買菜、做飯、刷碗都要花時間。要想吃個排骨、紅燒魚就更麻煩了,叮叮咣咣忙一個多鐘頭,吃飯只用10分鐘,還經常一頓吃不完,放到下頓又不新鮮了。點外賣食物比較單一,營養(yǎng)不夠。”周美玲說。

新鮮的菜品是美味的源泉。為了保證菜品品質,食堂明確規(guī)定,每道菜只提前預做10個人的量,根據(jù)顧客人數(shù)隨時補菜,以保證菜肴新鮮出爐、口感更佳。
湖灣食堂也是許多“上班族”的后廚,深受“不會做飯、不想做飯、沒時間做飯”的年輕人的青睞。
業(yè)主薛曉東一家也是這里的常客。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薛曉東說,他家有兩個孩子,老大7歲多,老二不滿1歲。他們兩口子下班后還要看娃,因做飯、洗碗產生的摩擦時有發(fā)生,還特意添置了一臺洗碗機。
食堂營業(yè)后,兩人便開啟了“上灶”模式,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決,不用再為“誰做飯、誰洗碗”而爭執(zhí)。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大家對一日三餐的追求不再是吃得飽,而是吃得好。
業(yè)主董亞梅家境優(yōu)渥,她生育了4個孩子。為了照顧孩子,她不僅雇了兩個育兒嫂,還雇了1個保姆專門做飯。生活中,董亞梅負責買菜,保姆負責三餐。
“今天買啥菜,明天吃啥飯,都把人難住了。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炒土豆絲,就是西紅柿炒雞蛋,吃來吃去還是那幾樣。”董亞梅說。
食堂營業(yè)后,她一次性充值了4000元,并且辭掉了保姆,與兩個育兒嫂在食堂就餐。“食堂菜品多、味道好,每天可以變著花樣吃,省事、省錢更省心。”她說。
一日三餐,四季煙火。小區(qū)食堂關乎民生,更承載著業(yè)主滿滿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若那“最撫凡人心”的美食就在家門口,豈不是最幸福的事!
食在小區(qū)很幸福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都忙到把吃飯當成差事,把外賣、泡面、零食當成正餐。仔細想想,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無視身體健康的忙碌,意義是什么?
好好吃飯才是對生活的尊重。熱愛生活的人,往往不會辜負一日三餐。他們對食物的品質、安全、營養(yǎng)、健康及就餐環(huán)境,都極為講究。
湖灣食堂采用“自選稱重”模式,便是基于對小區(qū)業(yè)主生活品質的調查。該小區(qū)已入住的大多數(shù)業(yè)主生活質量較高,對“吃得好”要求更高。
采訪中,3位業(yè)主的生活、工作都較為忙碌,但他們都很熱愛生活,對一日三餐都有較高的期待。最終選擇小區(qū)食堂,不僅是因為在家門口更為便利,還因為就餐環(huán)境更高雅、菜品種類更豐富、服務態(tài)度更貼心。
總結起來就是:就餐體驗好。正如業(yè)主董亞梅所言:“不出小區(qū)就能吃遍美食,很幸福!”
記者 崔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