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南風”新韻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運城實踐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8-03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楊 琳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一曲膾炙人口的《南風歌》穿越千年,是千年鹽湖最好的表情,也是新時代美麗運城的生動寫照。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南風歌”日月同光。

新韻·山河

車在水中走,人在畫中游。

運城開往永濟,從動漫“千與千尋”中走出的“水上列車”,與波光瀲滟的藍色水面融為一體。

這是一段唯美奇幻之旅,也是運城生態修復保護的山水答卷。

放眼百里鹽湖,近300條堤埝除險加固修整一新,與“鐵銹紅”“國際灰”相間的七彩環湖綠道交相輝映。“凈湖行動”常態化開展,“退鹽還湖”后半篇文章出新出彩。

遠眺巍巍中條,萬木競秀的山巒上明暗交替,曾經的一道道山體“傷疤”被逐漸修復、煥發綠色生機。封山育林1.5萬畝,植樹造林1.26萬畝,“綠滿運城”行動久久為功。

“湖波泮淼不知遠,澄作汪汪千頃波?!比∽畲蟮牡樾蘸?,先后投資3.5億元的生態修復保護治理、人工濕地、防洪生態恢復等十大工程相繼實施,重現鷗鷺娉婷、煙波縹緲的人間仙境。

水源涵養、濕地保護、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綜合整治……總投資116.7億元,“一泓清水入黃河”87個項目所有工程全部開工,累計完工率達到50%。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十大工程”滾動實施,沿黃河、汾河、涑水河以及中條山、峨嵋嶺“五條綠色走廊”建設穩步推進,構起運城生態修復保護的“四梁八柱”。

強監測明察秋毫,嚴執法雷霆萬鈞,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和城鄉黑臭水體。10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80%,無劣Ⅴ類,所有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85.6平方公里,芮城縣入選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平陸縣入選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縣。

觀山攬水,快意馳騁,運城風景獨好!

新韻·家園

三葉草密密麻麻,月季花競相綻放,中心湖、小廣場可謂一步一景、景景不同。運稷路與鹽湖區北相鎮主街道十字路口,曾經垃圾遍地、私搭亂建嚴重,如今卻建成占地200畝的北相公園,栽植綠化樹種近20種。每月的5號、15號、25號,這里的“相親角”都擠滿了四面八方趕來的單身族,在相親的同時盡情游園、其樂融融。

建設綠色家園,讓發展更可持續,給群眾更多實惠。積極創建綠色機關、綠色家庭、綠色社區,文明健康生活新風尚方興未艾。 

與北京首創環保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城西、城東兩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擴容提升,兩廠日處理量分別達到10萬立方米和8萬立方米,中心城區污水實現了應收盡收、應處盡處。

作為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水生態、水資源、水環境“三水”統籌,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促進再生水利用率不斷提升。今年1月—5月,全市污水處理總量5768.96萬噸,再生水利用總量2048.08萬噸,利用率35.5%。讓城市廢水“再就業”,搖身變成再生水,已經成為打開第二水源“閥門”的“金鑰匙”。

高位推動,壓實責任,開展大氣環境突出問題“百日攻堅”,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協同治理,推動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完成清潔取暖改造3.3萬戶,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截至7月13日,我市大氣綜合指數4.47,全省排名第五,達到歷史同期最佳水平,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一。

源頭防治土壤污染,嚴格重點建設用地環境監管,加強焦化等關閉搬遷企業土壤污染管控。推動城鄉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并網,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扎實推進“四水四定”,一體推進供水節水排水,把黃河水用足用好,超采區地下水位上升米數全省第一。

生態先導,美好家園。走進“國家級森林鄉村”——萬榮縣榮河鎮周王村,入口處,楊樹、冬青、月季等綠植堆紅砌綠,仿佛在歡迎八方來客;村中巷道兩側,各種綠植錯落有致萬木崢嶸。每逢閑暇,村中心金魚扎堆的園心湖旁人頭攢動,堪比杭州西湖的“花港觀魚”……

美麗運城如詩如畫,可觸可感可享!

新韻·產業

所有電器都用上光伏發的“直流電”,電動三輪車的電池可以給家里反向充電。平時用不完的電,還可以儲存起來,或者通過雙向電表“隔墻售電”,賣掉賺錢。

在芮城縣農民張保民家里,這個“光儲直柔”配電系統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日光寶盒”。

張保民所在的東窯行政村莊上自然村,是“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2023年12月5日,該村“光儲直柔”新型配電系統,榮獲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源轉型變革者”獎項,成為全球39個入選項目之一,同時也是中國5個入選項目之一。

資源節約化、用能電氣化、電力綠色化、電網柔性化,為雙碳目標貢獻運城方案乃至中國方案。

經濟要發展,生態要保護。放眼河東,促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東方風來滿眼春。

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著力建設綠色節能示范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智慧能源網聯區和清潔利用先行區,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垣曲、絳縣、河津等一批抽水儲能項目率先啟動,走在全省前列。

數字賦能轉型發展。錨定創建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入選省級科技園區。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總數達到122家,加快建設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增加含綠量。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支持華兆東南等企業帶動綠色建筑發展。新型鋁鎂合金產業基地、精品鋼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集聚成勢,中鋁新材料、大運新能源汽車、銀光華盛鎂業、亞寶藥業4家企業成為全省首批“鏈主”,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迭代升級。稷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國第一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4個開發區被確定為全省第一批創建綠色低碳循環示范園區,居全省之冠。

2023年11月2日,大運集團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遠航Y6汽車正式下線。

這款智能化、高性能、超長續航,超高性價比的高端新能源車,堪稱綠色產業的“運城驕傲”。

新產業熔舊鑄新,新律動脫胎換骨,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黃河蜿蜒,綠水間流淌著奮斗者的豪情;

中條萬仞,青山中鐫刻著攀登者的足跡。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一筆一劃答好生態考卷,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讓運城人民青山作伴、綠水為鄰!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