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05
記者 朱 姝
時值盛夏,記者驅車前往鹽湖區上王鄉探訪100MW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在山路上駐足眺望,不遠處的山頭上,已經安裝好的光伏板蔚為壯觀,尤其在夏日驕陽的映照下,這些光伏板猶如盛開在山頂的“太陽花”。
走進現場,一排排藍色光伏電板像魚鱗一樣呈方陣排列著,仰角面向天空,高效捕捉著太陽的能量。而在這些光伏板下,一片片大豆苗長勢喜人,將原本荒涼貧瘠、雜草叢生的撂荒地變為源源不斷輸送綠電、為民謀福的“寶地”。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正成為當地推動經濟發展的新路徑。該項目的建設不僅將有效推動當地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更將為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入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此次鹽湖區上王鄉引進100MW農光互補光儲一體化光伏發電項目,大力發展和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正是對這一使命的積極響應。光伏電站作為太陽能利用的重要形式,以其清潔、可再生的特點,成為綠色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上王鄉光伏發電站的建設,正是響應國家發展綠色能源、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部署,同時也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
鹽湖區100MW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由運城鹽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建設、投資、運營,是2022年省級重點工程項目。該項目位于鹽湖區上王鄉子諫村、牛莊村、垣峪村一帶,變電站占地約8.22畝,光伏發電廠區占地面積約4500畝。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運城鹽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確保項目的質量和進度。其間,項目因升壓站的選址和租地問題停滯不前,鹽湖區委、區政府協同上王鄉黨委、政府經過積極爭取和多方協調,并按照項目要求重新選址。從辦理手續到找地、拿地,僅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舉措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最終,該項目于2022年9月30日實現首次并網,為第一梯隊并網的新能源新建項目,2023年9月30日全容量并網,2023年12月31日竣工驗收移交生產。
據悉,該項目生命周期大約在25年。在項目生命周期內,本電站發電總收入可達12.45億元,總稅收約4億元,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煤5.14萬噸,每年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26.98噸、二氧化碳約9.53萬噸、氮氧化物約30.19噸。
“上王鄉光照條件較好,年總輻照量介于5020—6110MJ/m2,平均在5440MJ/m2以上,年日照小時2400多小時,年均利用小時數1375.4小時,屬于太陽能資源B類地區,場址所在區域地勢開闊是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較為理想的區域。這是我們選擇把光伏項目落戶到鹽湖區上王鄉的一個最主要原因。”該項目負責人孫建雄介紹。
為了實現土地的復合利用,鹽湖區上王鄉10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向村集體租賃原本利用率低下的坡地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并實施“棚上發電、棚下種植、農光互補”的綠色發展合作模式。
“項目采用高支架農光互補,組件最低點離地約1.2米—1.8米,每排支架間距約6米,可滿足農業種植以及機械化生產需要,農業種植主要結合當地土質、水源等條件,擬種植耐堿牧草、藥材及其他高附加值的農作物,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孫建雄說。
“農光互補”模式不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實現耕地增值,還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最多的時候用工量可以達到上百人。
當昔日的撂荒地正逐漸變成產出效益的“良田”,村民們切身體會到綠色能源給他們帶來改變,帶來綠色發展、充滿希望的新生活。
“過去這里是低產旱地,以前種玉米一畝的收益最多六七百元,作物單一、收益也低,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人愿意耕種了,附近村民大多選擇外出打工。現在好了,大伙不僅有光伏用地流轉費,部分村民還能在電站務工,增加收入。”今年64歲的呂民生是上王鄉垣峪村村民,之前主要經營著自己的14畝耕地,以種植玉米、大豆為主。“過去每畝地除去種子、化肥、除草等成本,一年到頭,剩不了幾個錢。”自從光伏項目建設后,呂民生先是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每年有將近一萬元土地流轉費收入,同時來到光伏電站打起了零工。“平時電站里有一些光伏板清洗工作,還有大豆和黃芪播種的活兒,我都能干。去年我斷斷續續在這里工作了8個多月,又是一筆額外的收入。”提起光伏項目給他生活帶來的變化,呂民生笑得合不攏嘴。
“我們深知,這樣一個好項目落地到咱們上王鄉,能為一地老百姓造福。”上王鄉黨委書記楊格說,上王鄉將該光伏電站項目與本鄉牛莊村紅色教育基地這一紅色旅游資源相結合,按照“光伏+農業+紅色旅游”的發展思路,打造出既能滿足發電功能,又集紅色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技術展示于一體的高科技光伏基地,將光伏前沿技術、地域優勢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采用高效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使用隆基全球領先的雙面雙玻540Wp組件,運用無人機、“互聯網+云計算”智能化生產運維管理系統,使之成為具有科教示范功能的新型光伏農業形態,打造成“運城市紅色旅游+新能源”的示范項目。
板上有光伏,地上有產業,企業能發展,周邊能務工,這就是鹽湖區上王鄉走的“光伏+產業”的新能源綜合發展路子,這些盛開在鹽湖區的“太陽花”正在綻放出最奪目的光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