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6-20
夏日,氣溫持續攀升,嬉水已成為眾多孩子的最愛。然而,水雖能帶來清涼,卻也暗藏危機。守護孩子們的生命安全,是每個家長和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暑假即將到來,運城市鹽湖區游泳協會發布關于嚴防溺水的安全警示,提醒我們共同守護孩子們的安全。

如何正確穿戴救生衣
為提高師生的防溺水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6月13日,鹽湖區游泳協會走進解州鎮多所學校,開展了防溺水安全宣傳,向師生和家長普及落水自救、互救技巧,告誡大家一定要遠離危險水域,呵護生命安全。
本次活動在解州中心幼兒園、解州學校和席張小學3所學校陸續進行。校園內,該協會會長王剛向孩子們講述了近些年我市發生的溺水案例,通過具體的事件和翔實的數據,讓師生們了解到溺水的危險,認識到掌握防溺水知識尤為重要。在各個園校,他反復叮囑孩子們一定要樹立防溺水的安全意識,增加應對事故發生的急救能力。
當自己不會游泳又不慎落水時應該怎么辦?王剛建議,落水者可以嘗試深吸氣、慢吐氣,頭向后仰的方式,讓身體漂浮起來,爭取施救時間,切莫過分掙扎,加速下沉。
當他人發生溺水時,我們該如何施救?“可以利用岸邊一切可能的漂浮物,如:救生圈、礦泉水瓶、塑料泡沫、書包等,將其拋給落水者,防止他們在水中下沉。”王剛表示,當看到有人發生溺水時,要第一時間撥打110、119求救,堅決不允許擅自下水施救,要充分利用岸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進行施救。
“遇到溺水情況發生,我們提倡見義勇為,但不支持未成年人和沒有救生能力的人群‘舍己救人’。”王剛表示,“會游泳并不等于具備救援能力,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施救者在不明情況水域嚴禁下水施救。”
活動中,王剛還邀請孩子們現場感受溺水環境、辨識救生棒、救生箱等工具,通過互動有獎問答,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不少急救知識。

講解救生知識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9萬人不幸溺水身亡,其中未成年人的占比高達95%。專家提醒:當家長帶領孩子在水域附近游玩時,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確保孩子始終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一旦發現孩子有危險行為,應立即制止,避免悲劇的發生。
這些技能要牢記
溺水的損害程度與時間緊密相連,救援越及時,損傷越輕。因此,預防溺水至關重要。家長需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使其深刻認識到水的潛在危險,即使是淺水區域也不容忽視。同時,教育孩子不得私自下水游泳,不得在水邊嬉戲打鬧,不得在水域附近追逐玩耍,以確保其安全。
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時,家長可以教導孩子掌握一些關鍵的防溺水技能,如游泳和自救技巧。同時,家長自身也應學習基本的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迅速有效地救助孩子。王剛表示,溺水者往往不會大聲呼救,而是呈現出面朝岸邊、口露水面、頭向后仰、身體直立,類似爬梯的動作。一旦觀察到這些跡象,在專業救援人員到來之前,可以迅速向溺水者投擲竹竿、繩索等漂浮物,助其安全上岸。

有獎互動
王剛還特別提醒,一般情況下,不推薦多人手拉手下水進行救援,這種做法僅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考慮。若確實需要下水施救,施救者應當從溺水者的背后接近,一只手從其腋下插入并握住其對側手臂,或者托住頭部后采用仰泳姿勢將其拖上岸,以避免被溺水者緊抱導致危險。一旦溺水者被救上岸,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并立即清理其口鼻中的異物,隨后按照A-B-C心肺復蘇法(即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進行急救,直至其呼吸脈搏恢復或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說一千,道一萬,預防溺水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游泳。希望廣大家長利用暑期讓孩子們掌握這項必備的求生技能,確保孩子在享受水上樂趣的同時,能夠健康、安全地成長。
(記者 杜磊 見習記者 陳怡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