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無廢城市”讓生活更綠色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5-28

□記者 祁克寧 趙雪

消失不見的“垃圾圍城”現象、規范化的垃圾收集轉運流程、將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各大項目……近年來,立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我市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一方面,城市生活環境更加干凈美麗,另一方面,很多看似無用的垃圾“搖身一變”,成為綠電、再生骨料等可利用的再生產品,重新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

提起“無廢城市”,常見的一個誤區是認為不會有任何廢棄污染物。其實不然,“無廢城市”是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它不僅注重環境保護,還在于讓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利用率更高、社會效益更好。

“無廢城市”建設一頭連著產業發展,一頭連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相伴產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如何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建立起完整的前、中、后端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以資源化利用項目推進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提升垃圾生化處理能力,助力城市綠色發展,是重要舉措之一。

再生建筑骨料

5月25日,記者在城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看到,運城萬瑞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幾名工作人員正駕駛挖掘機來回穿梭,將從中心城區收集來的建筑垃圾進行運輸、處置。經過建筑垃圾破碎篩分生產線、海綿城市透水磚生產線、再生商砼生產線、再生水穩拌合料生產線等不同工序加工,眾多原本沒有價值的建筑垃圾變身為再生骨料、輕物質燃料、透水磚等建筑再生品,用于市區街道、公園、人行道、停車場的建設中。

這背后離不開我市謀劃實施的城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建設內容有1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6個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中心城區產生的建筑垃圾經建筑垃圾特許經營企業統一收集、運輸后,運往城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和消納場進行處置。整個項目能實現運城中心城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湖高新區等范圍內建筑垃圾的統一管理、清運、處置和利用,可覆蓋建筑垃圾清運、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全產業鏈,年綜合處理能力達200萬噸。

再生路緣石

在城市中仔細觀察會發現,不同的街道間隔分布著一些垃圾收集點。這里大大小小的垃圾桶,承載著來自千家萬戶的垃圾。生活垃圾有價值嗎?如何再被利用?作為普通市民,有沒有分類的必要?答案是肯定的,垃圾是放錯位置的“寶藏”,經過現代環保工藝的焚燒資源化利用,這些生活垃圾可以變為“綠色電能”重新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近年來,逐步細化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目的也是為了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從而促進節能減排。

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得益于我市實施建設的重點民生環保項目——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項目的建成投產,標志著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處理開啟了“全焚燒、零填埋”新篇章,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的綠色循環利用,有利于城市綠色文明高質量發展。

垃圾焚燒發電,需要足量的生活垃圾。“變廢為寶”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收集清運。據了解,目前,中心城區的垃圾清運工作實施“日產日清”、統一收集清運的模式。每天,各網點工作人員將垃圾統一收集轉運至7個垃圾中轉站和9個垃圾點位地埋桶,再由專門的轉運車輛將其轉運至位于夏縣廟前鎮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經過發酵、焚燒、發電等一系列工藝處理后,生活垃圾就可變為寶貴的電力資源。

再生磚品堆場

廚余垃圾也找到了自己的“變身”之路。為更好地實現垃圾分類與循環利用,我市因地制宜實施了運城市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通過對運城中心城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湖高新區、夏縣城區、平陸縣城區的企業、學校食堂及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食堂、賓館、飯店和各類小吃店、飲食攤點等產生的食物殘余、食品加工廢料、廢食用油脂等進行收集加工,有效提升了城市餐廚垃圾的處理能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綠色城市建設。

該項目于2023年8月16日開工,整個項目配備了17輛收運專用車輛,規劃了13條收運路線,預計于2024年9月底前完成收運范圍內全覆蓋,餐廚垃圾收運率達80%以上,并可做到收運后的餐廚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截至目前,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預計于今年5月底開始進料調試。

“無廢城市”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在第二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期間,我市也在不斷開展分類微課堂、分類進萬家、分類快閃秀、分類體驗日、分類達人說、志愿百日行等活動,以群眾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垃圾分類深入人心,讓更多群眾了解、支持、踐行垃圾分類,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