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4日15時02分清明春和景明正當時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4-04-03

新華社天津4月2日電(記者 周潤健)歲歲清明,今又清明。北京時間4月4日15時02分將迎來清明節氣,此時節,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新綠蔥蔥,百花爭妍,滿眼春和景明。

當太陽到達黃經15度,春天的第五個節氣清明到來。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介紹,清明正處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恰是春天最美的時段。

春分后,人們就已經增加了戶外活動,至清明時,則有更多人加入進來,感受旖旎春光,擁抱明媚春天。宋代詩人吳惟信有詩云:“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這首題為《蘇堤清明即事》的詩描繪的正是這時節游人如織、枝搖鳥鳴的熱鬧春景。

人間四月春,風起正清明。王來華說,清明時節東風勁吹,最適合放風箏。風箏,古時也稱“紙鳶”,大多用絹或紙做成鷹的形狀。北宋詩人王令作詩云:“誰作輕鳶壯遠觀,似嫌飛鳥未多端。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清代詩人高鼎也有詩說:“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后來,風箏的形狀各異,并不限于紙鳶了。

多數今人或不知,舊時的放風箏還含有一種習俗。據清人顧祿的《清嘉錄》中記載:“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放斷鷂”講的是,待到風箏放到一定高度,要剪斷風箏線,任由風送它到天涯海角。這一放風箏消災除晦的習俗如今早已淡化,就是一項愉悅身心的體育活動了。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歷史上的文人雅士們也多喜好清明的好春光,三五聚集,飲酒賦詩,舉行修禊雅集。

最著名的莫過于東晉永和九年書圣王羲之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舉行的那次雅集。清明剛過幾天,屬“暮春之初”,王羲之與眾多名士好友借曲水流觴,飲酒賦詩,一享風雅。酒酣耳熱,王羲之乘興揮毫,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澆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你也來吧!在這個春光爛漫的時節,移步戶外,歡笑相聚,看燕雀枝頭鳴,賞風起梨花落。這美好的春天也屬于你!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