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27
記者 張君蓉
批準和決定逮捕1577件2041人,提起公訴2930件4033人,辦理各類訴訟監督案件6356件,主要業務數據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全省數字檢察工作、落實“七號檢察建議”、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暨社會危險性量化評估工作現場會均在我市圓滿舉辦;
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被最高檢榮記集體一等功,新絳縣人民檢察院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聞喜縣人民檢察院獲得“全國維護青少年權益崗”榮譽……全市24個集體、49名個人獲得省級以上榮譽,27個案例入選最高檢或省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
……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榮譽,是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堅持依法能動履職、各項檢察工作取得長足進步的生動體現。
2023年,全市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準確把握檢察工作現代化發展要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運城新篇章貢獻檢察力量。
筑牢政治忠誠 夯實思想根基
深刻體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偉力,才能不斷汲取前進的永恒動力,才能確保檢察工作政治方向正確。
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始終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黨的絕對領導作為檢察工作最高原則、最大優勢,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保持同頻共振。組織開展集中學習10次,專題研討6次,高質量舉辦讀書班,班子成員帶頭講黨課12次,組織市縣兩級261名干警分兩批赴武漢大學參加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精神暨干警履職能力提升政治輪訓,切實把學習效果轉化為推動檢察工作現代化的成效舉措。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市人民檢察院在市鹽保中心設立“鹽湖生態和文物保護檢察工作站”,并牽頭與市生態環境局等六部門簽訂《協作意見》。工作站建立以來,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7件。
一次次滌蕩心靈的主題黨日活動,一場場熱氣騰騰的理論宣講……全市檢察干警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不斷汲取奮進智慧和力量。
精準服務大局 守護民生福祉
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是檢察機關的職責使命。
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始終把服務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積極參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印發《護航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十三項”保障措施,深入推進“涉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專項行動”,開通企業家綠色受理窗口,快速受理、依法處理、重點辦理涉非公經濟控告申訴案件,充分保障涉案企業合法權益。
堅持高質效辦好每一個金融案件,始終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檢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進涉案企業合規工作,以法治溫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共辦理涉案企業合規案件15件。河津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污染環境案,打破異地協作區域壁壘,全流程適用合規制度助推企業綠色發展,入選全省涉案企業合規典型案例。
2023年,全市檢察機關著力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犯罪,提起公訴996件1007人。全面準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抓實“嚴”的方面,以“嚴懲處”體現震懾,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常態化抓好“掃黑除惡”,嚴厲打擊搶劫、搶奪、盜竊等多發性侵財犯罪,依法打擊毒品犯罪,從嚴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堅決斬斷伸向群眾錢包的“無形黑手”。
創新打造輕罪治理體系“運城樣板”。深化落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注重矛盾化解,消除社會戾氣,夯實黨的執政根基。市人民檢察院堅持當嚴則嚴、當寬則寬,構建了以社會危險性量化為核心、保證金提存機制為輔助、非羈押數字監督平臺為保障的非羈押訴訟工作體系,成為全省唯一被最高檢確定的社會危險性量化評估試點單位。按照“一個理念、兩項機制、三個平臺”構建了完整的輕罪治理體系,山西省人民檢察院將推廣輕罪治理“運城樣板”作為2024年全省刑事檢察重點工作。
高質效辦好人民群眾身邊的“小案”。創造性構建“支持起訴+法律援助”“支持起訴+訴前調解”工作模式,深入開展工程建設等領域農民工欠薪問題專項行動,推動農民工工資問題訴源治理,共辦理涉農民工支持起訴案件172件,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追回“血汗錢”。緊盯“舌尖上的安全”,嚴厲打擊制售假藥劣藥、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用藥安心。
實質性做好涉檢信訪和司法救助工作。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讓“與其事后花大力氣息訪不如事前求極致辦案”成為全體檢察人員的共識共為。持續鞏固提升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工作,多措并舉化解矛盾糾紛,搭建司法救助線索篩查數字檢察模型,開展國家司法救助,發放救助金377余萬元,確保救助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積極促進“六大保護”形成合力,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筑牢未成年人保護屏障。深入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更加注重特殊、優先保護,從單一強調寬緩化處理向精準幫教和依法懲治并重轉變。常態化開展法治進校園及“六一”“檢愛同行 共護花開”等檢察開放日系列活動,鼓勵孩子們勇于向校園欺凌說不。利用大數據賦能檢察監督,上線運行“指南針”未檢云平臺。運城“指南針”未檢品牌榮獲全省檢察機關“十佳未檢品牌”。
深耕主責主業 提升監督質效
2023年,全市檢察機關牢記法律監督是檢察工作之要,全面推進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工作,不斷提升監督辦案質效,以公正司法推進法治運城建設。
刑事檢察監督向優發力。充分履行刑事訴訟主導責任,著力糾治冤錯案件,不斷強化對立案、偵查活動的監督,共監督立案760件777人,監督撤案102件116人,糾正漏捕、漏犯、漏罪428人,提出糾正違法意見1282件,提出刑事抗訴35件。獨創社會危險性量化統計分析平臺,及時發現問題,精準開展監督。非羈押數字監督平臺已對1091名犯罪嫌疑人實施數字監管。
民事檢察監督向實求效。民事檢察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最直接也最密切。2023年,共辦理民事監督案件698件,提出抗訴10件。針對民事審判程序、執行活動違法監督發出檢察建議106件,打通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確保勝訴當事人“紙上權益”兌現為“真金白銀”。注重能動履職,完善民事虛假訴訟監督路徑,共辦理虛假訴訟案件6件,發出再審檢察建議4件。鹽湖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合同糾紛申請監督案入選全省“三個效果”有機統一典型案例。持續以檢察建議助力社會治理,推動協調將檢察建議辦理情況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考核。
行政檢察監督向準突破。深挖行政檢察“一手托兩家”社會治理價值,努力打造檢察工作新的增長點和亮點,共辦理各類監督案件67件。通過糾正違法、公開聽證、司法救助等方式辦理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案件29件,芮城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案入選全省典型案例。在全省“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中,我市檢察機關構建的“強制隔離戒毒行政檢察監督模型”榮獲一等獎,真正做到“數字賦能監督,監督促進治理”,持續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貢獻力量。
公益訴訟檢察向精拓展。堅持“小切口、大作為”,重點解決公益訴訟檢察“不精”的問題,共立案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811件。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持續開展“打擊水土保持違法行為”專項活動,辦理相關涉黃河環境保護案件13件。牽頭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山西黃河河務局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萬榮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督促整治黃河河道違建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全省“河湖長+檢察長”工作典型案例。突出精準性規范性,更好發揮公益訴訟治理效能。通過精準發現問題、精準提出建議,聚焦民生痛點、治理難點,切實推動問題真解決,共辦理民生類公益訴訟案件99件,以更高質效履職筑牢民生之本。
數字檢察戰略全面推進。推動數字檢察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是實現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重要支撐。市人民檢察院建立大數據指揮中心,積極探索類案監督模型,目前共推出20個涵蓋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未成年人等多項檢察業務法律監督模型,“數字引擎”釋放出法律監督新動能,被最高檢確定為全國數字檢察工作聯系點。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