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力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4-03-26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大會報告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吹響了進軍號角。大會報告首次以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為新征程上的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扎實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要著重把握以下方面:

一、深刻領會總體國家安全觀重大戰略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新征程,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略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百年奮斗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個內容豐富、開放包容、不斷發展的思想體系,其發展脈絡凝聚于10個歷史節點。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國家安全戰略綱要》;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新版《國家安全法》;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將其提升為“基本方略”之一;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規劃》指導思想;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體學習提出“十個堅持”,標志著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體系的確立;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高度評價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2021年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提出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設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問題,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戰略部署。此外,2018年、2021年黨中央相繼出臺了《黨委(黨組)國家安全責任制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安全工作條例》。從以上可以看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下,與時俱進的發展歷程和與日益增的重要性、必要性。

綜合而言,總體國家安全觀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是“總體”。強調大安全理念,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數據、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而且將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動態調整。強調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系統思維和方法,加強科學統籌,著力解決國家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強調國家安全要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環節,國家安全絕非某一領域、單一部門的職責,必須把安全和發展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同步決策部署,同樣積極落實。強調打總體戰,形成匯聚黨政軍民學各戰線各方面各層級的強大合力,全社會全政府全體系全手段應對重大國家安全風險挑戰。

二、深刻領會黨代會報告首次專章論述和部署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篇有91處提及“安全”,有29處提及“國家安全”,有16處提及“風險”,各有3處提及“風險挑戰”“重大風險”和“統籌發展和安全”,“安全”成為貫穿報告的高頻詞、關鍵詞。特別是報告在歷屆黨代會報告中首次以專章闡述國家安全,報告第十一部分“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對新時代新征程國家安全工作作出戰略部署,明確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充分彰顯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進一步指明了國家安全工作的前進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這一論述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最新發展,務必深入領會。上述“五大要素”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五大要素”并對“五個統籌”作出新表述,彰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理論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發展。科學統籌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十九大論述的基礎上,增加了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新的統籌表述更為緊湊、更加精準、更具可操作性。

三、深刻領會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強調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歷史性地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國安委主席,實現了國家安全工作由分散到集中、由遲緩到高效、由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指揮,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增強風險意識、發揚斗爭精神,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國家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國家安全能力顯著提升,人民防線不斷鞏固,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顯著增強,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在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們堅決維護國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有力維護了人民安全;“面對香港局勢動蕩變化,我們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制定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穩定”,有力捍衛了政治安全;“面對‘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臺灣事務的嚴重挑釁,我們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展示了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進一步掌握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進一步鞏固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有力維護了主權與國土安全;“面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特別是面對外部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我們堅持國家利益為重、國內政治優先,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展示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在斗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國發展和安全主動權”,有力維護和塑造了經濟安全、科技安全、戰略安全。

在回顧十八大以來的工作時,針對維護國家安全制度不完善、應對各種重大風險能力不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存在不少短板弱項;香港、澳門落實“一國兩制”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國家安全受到嚴峻挑戰等,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十年來,我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報告指出,我們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和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以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進一步健全,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得到有效遏制,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力應對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四、深刻領會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的重大判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要從三個方面深刻認識和把握國家安全面臨的形勢。

一是當前國內外環境給我國發展帶來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從國際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我國發展環境帶來重要新變化。主要表現為: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些新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意識形態領域存在不少挑戰;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等等。總的看,我國將在一個更加復雜嚴峻的戰略環境中謀求和推動自身發展。

二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總體上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一方面,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可能增大。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另一方面,我國發展仍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有利條件。比如,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新動能增長,抗風險能力增強;已形成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擁有豐富人力資源,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居世界首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2.4億,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社會保持長期穩定,“中國之治”優勢日益彰顯;等等。綜合判斷,“危”與“機”交織并存,能否化危為機、轉危為安,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

三是增強斗爭勇氣、戰略能力、應對水平,努力掌握發展的主動權。要看到,盡管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演進,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各國相互依存加深,加強交流合作的動能依然強勁,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還要看到,我國仍處在成長上升期,發展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可阻擋。特別是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時與勢在我們這邊,一定能攻克一個個難關險隘,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樹立機遇意識,積極努力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塑造機遇,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趨利避害、贏得先機。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堅決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五、深刻領會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堅決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

(一)堅持黨的絕對領導。這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最高原則和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工作,突出強調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親自擔任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對國家安全作出戰略擘畫、全面部署,以超凡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斗爭藝術、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動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和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證。實踐充分證明,正是因為有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維護國家安全才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緊緊圍繞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完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國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二)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我們黨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具體體現,也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根本立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習近平總書記果斷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指揮,鮮明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帶領我們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以最小代價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多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這場歷史大考充分彰顯了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人民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力量。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保護人民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

(三)以政治安全為根本。這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政治安全是最高的國家安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生命線,在國家安全中居于統領地位。維護政治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回顧歷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能夠迎來并推進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歸根到底是靠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完善政治安全工作體系,提高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實現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

(四)以經濟安全為基礎。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在打贏防疫情、戰洪水、抗地震和應對外部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等一場場硬仗過程中,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積累的綜合國力,是我們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

(五)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軍事手段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保底手段,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社會安全關乎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積極適應軍事、科技、文化、社會領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遵循不同領域的特點規律,建立完善強基固本、化險為夷的各項對策措施,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硬實力和軟實力保障。

(六)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國際安全的自身安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推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加強國際安全合作,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營造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良好外部安全環境。

(七)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國家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各類因素十分復雜。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堅持科學統籌,強化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全面把握、整體謀劃、協調推進,著力解決國家安全工作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各方面安全統籌治理、良性互動、共同鞏固。

(八)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是統一的,塑造是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維護。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和時代發展潮流,在變局中把握規律、在亂局中趨利避害、在斗爭中爭取主動,不斷塑造總體有利的國家安全戰略態勢,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九)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重心在基層,力量也在基層。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基層基礎工作中的短板弱項,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做好基層工作保障,夯實基礎工作,提升業務本領,增強基層干部群眾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意識和能力。

(十)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突出,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加強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緩。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著眼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高舉合作、創新、法治、共贏的旗幟,不斷完善參與國際和區域安全合作的機制,推動建設有關領域安全治理新機制新規則,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

(十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推動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2021年,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的滿意度達98.62%。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未來5年的主要目標任務,要求平安中國建設扎實推進。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準確把握平安中國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面提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設統籌層次更高、治理效能更強、安全穩定局面更鞏固、人民更滿意的平安中國。

(十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統籌維護國家安全各類要素、各個領域、各方資源、各種手段,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打好維護國家安全總體戰,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六、深刻領會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點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到2035年,社會保持長期穩定,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我們要自覺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戰略部署,聚焦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點任務,深入研究謀劃,細化工作措施,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抓好推進落實,確保各項部署要求落地見效。

(一)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形成體系性合力和戰斗力。要完善領導體制。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貫徹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負責制,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全面落實國家安全責任制,不折不扣把黨中央關于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健全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制度、危機管控機制等制度機制。要完善法治、戰略、政策、風險監測預警和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積極推進重要領域立法,完善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律體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深入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強化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金融、網絡、數據、生物、資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國家安全力量布局,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

(二)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更加注重協同高效、法治思維、科技賦能、基層基礎,統籌推進各領域國家安全工作。要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嚴密防范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深入開展反恐怖斗爭,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斗爭,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加強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維護海洋權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嚴密防范系統性安全風險。要提高干部群眾國家安全意識和能力。以落實國家安全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為抓手,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推動各級領導干部更加自覺地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加強國家安全戰線黨的建設,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鍛造忠誠純潔可靠的國家安全干部隊伍。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必須既立足當前、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又立足長遠、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強化事前預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加強信息化源頭管控、精準化監測預警、動態化風險評估等制度機制建設,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推動城鄉公共安全監管執法和綜合治理一體化,把好基層公共安全第一道關口。要推進專項整治。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確保數據安全。要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加強國家區域應急力量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

(四)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要加強矛盾風險源頭防范化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統籌政府、社會、市場各方力量,完善市域社會治理的組織架構和組織方式,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努力把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在市域。要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深入實施《反有組織犯罪法》,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黃賭毒、食藥環、盜搶騙和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推動全面落實打防管控措施和行業監管責任。積極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大力推廣社會面“1、3、5分鐘”快速響應等機制,有效提升社會面掌控力。要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進一步加強見義勇為工作,揚正氣、鼓士氣,營造見義勇為社會氛圍。完善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組織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更好地廣納民智、廣聚民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征程上的國家安全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明確了新要求,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家安全形勢,我們要緊緊圍繞新征程上黨的中心任務,深入學習領會報告精神,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內外統籌、主動塑造,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全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