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23
記者 楊紅義 楊 琳
中心城區河東東街延長線盡頭,介公大道北側,“橫空出世”的介子推文化產業園,以“華夏忠孝第一人”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世人關注乃至驚羨的目光。
草長鶯飛的季節,第二屆介子推忠孝文化周即將舉辦之際,記者來到這里,領略體悟深沉雄厚的介公文化,探尋“華夏第一都”——夏縣打好“介公牌”、全力振興五大文化的文旅興縣之路。
從“墓”到“園”
從空中俯瞰,介子推文化產業園自北而南分布著墓區、文化景區和商業區三大部分,其核心區域——墓區和文化景區南北朝向,東西對稱,賡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筑風格。
沿中軸線進入景區,自南而北的石牌坊、木牌樓、獻殿、享殿、介母祠古色古香,令人心生敬仰。
以南北中軸線為界的東苑、西苑,分別對應“孝”“忠”兩大主題。東苑致孝堂前,臥冰求鯉、百里負米、蘆衣順母等“二十四孝”主題青石雕像栩栩如生;西苑精忠堂前,張亮、文天祥、周亞夫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36位忠臣仿真石雕蔚為大觀。
據悉,介子推文化產業園核心部分總占地面積約73.9畝,建設用地約55.28畝,投資4000萬余元,預計今年3月28日總體工程完工。
“截至目前,園區內享殿、獻殿、介母祠、木牌樓等主體工程已全面竣工,正在加快推進敬忠堂、致孝堂、管理用房等房屋建設,后續還將開展石牌坊、垂花門、亭等構筑物建設的掃尾工作。”項目負責人晉俊剛說。
記者了解到,介子推文化產業園主體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打造,將成為夏縣乃至全市4A級旅游景區的一支新生力量。如今,景區建設雖然尚未完全竣工,但其漢唐風格的管理用房,母嬰設備等個性設施齊全的游客中心已投入使用。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空白。”說起文化產業園的由來,介子推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劉建設感慨萬千,“從最初的巴掌大一塊墓地到如今的文化產業園,將歷史名人和典故具體化、形象化,縣委、縣政府真是用盡了心思。”
據悉,文化產業園的前身是處于園區最北端的介子墓和介母墓。舊時的介子墓位于裴介村南古金水河畔,直至2016年才遷至園內,同時還修建了介母墓。
“名人故居、名人墓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應該受冷落。對于已經列入文化保護單位的文物,不能光立塊牌子在那里就算完事!”劉建設說。
2020年8月,夏縣縣委、縣政府立足發揚光大介子推忠孝文化等五大文化,進一步深入挖掘忠孝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決定在現有墓區的基礎上創建介子推文化產業園,并將其作為夏縣十大“標志性、牽引性”工程,通過國家債券、地方配套資金等,穩步推進這一項目。
從“文”到“旅”
在園區入口處,200米長、70余米寬的主干道兩側,85間國際灰色調仿古風格的商鋪虛位以待。
這是介子推文化產業園的重磅配套項目——介子推文化產業園商業綜合體。該項目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3萬余平方米,規劃建設仿古商業街、特色餐飲、綜合超市、賓館、影院等旅游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1.5億元,由運城同力置業有限公司實施。目前,項目一期投資3500萬元、總建筑面積為8000平方米的商鋪已裝修就緒,招商工作如火如荼。
“我們的規劃是,商業街一側主要為夏都十大美食,另一側為夏縣十大文創、非遺等系列產品,使游客在感受忠孝文化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品味夏都的‘詩與遠方’。”晉俊剛說。
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是一項薪火相傳的莊嚴使命。文化產業園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輻射帶動區域文化產業提質增效、提升地區文化形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介子推文化產業園作為夏縣十大“標志性、牽引性”工程之一,縣委、縣政府不斷植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努力使介子推文化產業園成為文旅融合的典范。
“一開始規劃的是介子推忠孝文化公園,作為紀念主題的景區,功能比較單一。后來,夏縣縣委又根據運城中心城區東擴趨勢,利用河東東街延長線交通條件,及時調整思路,將項目升格為文化產業園,一體化規劃建設包括商業綜合體、學校和醫院等文旅設施,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產業全鏈條。”晉俊剛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從公園到產業園,一字之差,體現的是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這個產業園發展后勁足,前景更美好。”
從“體”到“用”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2023年4月3日,由夏縣縣委、縣政府主辦的首屆夏縣介子推忠孝文化周在介子推文化產業園盛大開幕。
莊重肅穆的古禮表演,寄托了夏都兒女和介氏后裔尊宗敬祖、弘揚傳統的追思之情;氣勢雄渾的鼓樂舞曲,抒發出夏都人民學習“忠孝”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雄心壯志。文化周期間,精心策劃的首屆介子推忠孝文化交流會、民俗藝術表演、非遺文化展示以及夏縣特優產品展銷等活動此起彼伏,奏響了“傳承介子精神,弘揚忠孝文化”的主旋律。
一個“園”,就是一個精神符號,一個文化高地。任何一個歷史名人,都代表了一段歷史和人物精神,擁有獨特的影響力,這是做文化產業很好的基礎和內容。名人效應對于地方產業發展,特別是文化旅游以及商貿等相關衍生產業來說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這在全國已有很多案例。立足介子推文化產業園之“體”,發揚忠孝文化之“用”,夏縣的做法可圈可點。
今年,第二屆夏縣介子推文化周即將于4月3日至7日舉辦。“與首屆文化周不同的是,今年,我們將在夏都天沐溫泉酒店舉行《介子探源》新書的贈書活動。除此之外,由于蹴鞠起源于寒食節,是最早的足球運動,它不僅是一種全民體育運動,也是重要的節日風俗,所以在4月4日,我們還將在新建的夏都體育中心,舉辦青少年足球賽,讓孩子們接受忠孝文化熏陶的同時,在賽場上盡情揮灑汗水、放飛夢想!”夏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吳肖江說。
據悉,為加快文化產業園發展,打造夏縣文旅產業融合新品牌,夏縣縣委還將園區的后續運營交由縣屬國營企業——夏縣大禹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大禹公司董事長吳博表示,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多措并舉,依托景區獨特地理優勢,加強文創業態布局,豐富游客消費體驗,拉動景區人氣,打造介子推文化園“精品經濟圈”,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做活文旅經濟,彰顯夏縣文化特色,體現城市品位,打響忠孝文化品牌,助力“文化之城、康養之城、綠色之城、活力之城”建設,讓文化成為助推夏縣發展的新引擎,介子推文化產業園前景可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