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史>

“牙人”:古代溝通買賣雙方的中間人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4-03-13

□伏陽

中國古代在市場上為買賣雙方介紹交易,評定商品質量和價格,并從中抽取傭金的中間人叫“牙人”,而從事這種行業的機構叫“牙行”。他們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買賣雙方的中間人。西周時期就已出現了負責管理和評估市場物價的“質人”,“牙人”一詞在唐代正式出現,而牙行作為專門為行商代理貨物買賣的營業機構則是宋代才有的。兩宋時期,貿易往來尤為頻繁,為保護營商環境,擴大國家財政收入,保障客商來往貿易的公平公正,將牙人統一納入官府的管理當中。牙行在明代得到了顯著發展,“牙行”這個術語開始被廣泛使用。明代以后,牙行分為官牙和私牙兩種類型。明律規定,市場貿易中估價及中介的“牙行”需由官方選任有家業者充當,發給“印信文簿”,每月持簿赴官署查對,牙行實際上成為官府控制市場的重要工具。清代政府對牙行的監管更加嚴格,并通過法律的手段規范牙行的運營。

牙人及牙行在商貿往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牙人作為各種商業活動的中介,對買賣雙方起到橋梁作用,他們撮合交易,提取傭金。牙人幫助商人介紹合適的交易對象,參與商品檢驗,是商品交易的見證人。同時,牙人幫助解決商客間交易糾紛,評判商品成色,在買方和賣方面前持中間立場,保障了交易的公平和效力。牙人還主持貨物的分配,規定付款的期限,幫助買賣雙方促成交易。此外,牙人陪同買賣雙方全程參與貿易,成為官府規定的承擔擔保的第三方,買賣雙方中有一方未履行約定,作為擔保的牙人是要搭上信譽和賠付一定的損失的。總之,牙人居所穩定,可以為買賣雙方進行擔保;牙人提供交易信息,使交易更加便利,最終促成交易;牙人熟悉行情,促成交易的平等和降低交易的成本。

牙行在商貿往來中作用巨大,但是,如果官府監管不力,他們就會把持市場,滋生出很多問題。明初整頓牙行,認為牙人多欺行霸市,無信譽可講,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一度取消了牙行。到了明代中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市場不斷擴展,各地商貿往來加強,對于牙人已然成了剛需,政府不得已又解除了對于牙行的禁令。于是,在重利吸引下,牙行遍地,牙人從業人數動輒成千上萬,各類商品都有專門經營的牙行。牙行全盛時期,從大都市到小城鎮,甚至偏遠的村莊都有牙行的蹤影,從牙行方面收取的稅賦,據明崇禎年間統計一年有六十七萬五千兩,達到全年稅收總額的六分之一。

清朝加強了對牙行的管控,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開始實行牙行五年編審換照制度,牙行普遍成為官牙。牙行協助官府管理市場,平抑物價,征收商稅,清律規定“若有光棍頂冒朋充,巧立名目,霸開總行,逼勒商人不準別投則嚴加打擊”,乾隆朝曾制定《清厘牙行之例》從嚴執行牙貼(執照)發放和牙商管理。此外,明清律中皆有專條打擊“私充牙行埠頭”行為。

(《人民法院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