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11
記者 裴旭薇 通訊員 曹 飛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效益逐年遞增,聚零為整規模化種植集約生“金”,分類施策“清化收”盤活集體資產,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芮城縣南磑鎮東張聯村黨支部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和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抓手,通過筑牢黨建堡壘、多條路徑并進、集體經濟反哺“三步走”舉措,強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社會公益事業、新農村建設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筑牢先鋒堡壘
高點謀劃開新局
東張聯村毗鄰芮城縣城,全村共1316戶、3867人,耕地面積7560畝。過去該村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雖然能夠解決村民溫飽問題,卻難以使其真正富裕起來。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2021年年末,芮城縣全面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東張聯村新一屆“兩委”班子按照縣委安排和要求,在鎮黨委、政府指導下,經過多方考察商議,確定了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基層黨建與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統籌推動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和規模經營,促進村集體經濟壯大和村民增收。
2022年年初,東張聯村誠至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村“兩委”成員積極認領“開門首件事”,旨在以最快速度進入角色、最好狀態適崗履職、最大限度贏得黨員群眾信任支持,凝聚民心、贏得口碑。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如何保障村民持續增收?南磑鎮鎮長王紅巖向記者介紹說,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折股量化后,除享受每年每畝保底450元流轉費收益外,按照具體章程規定,年底合作社扣除各類生產、服務成本后,可按股分紅。此外,村民空閑之時還可進入合作社就近打工,獲取務工收入。
“我們年紀大種不了地,孩子也不在家,把土地交給村里的合作社是最放心的。”村民黃邦師年逾七旬,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看到入股合作社的好處,毅然放棄了自己種地的想法,把自家10.5畝地的經營權入股到了合作社。
截至目前,東張聯村350戶村民用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1400余畝土地已整合到位,累計簽訂土地協議1310畝,其中800畝連片耕地實現效益增收股東分紅。讓子女外出務工安心、老人居家養老舒心,成為芮城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夯實鄉村振興基石的生動縮影。
推動土地流轉
實踐引發新啟示
有了“大規模”土地,如何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成為擺在東張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吉二立面前的最大問題。經過外出參觀學習和與村“兩委”干部認真研究,吉二立決定從“穩妥”經營起步,進行土地整理,增加耕種面積,以小麥、玉米等傳統糧食作物為主進行規模化農業生產經營,實行“耕種管收購銷”全鏈條式服務,實現節本增效。
“經過兩年實踐,我們發現集中連片種植效益非常明顯,合作社1400畝耕地,通過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保守估算,明年增收可達51.8萬元!”吉二立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實行連片耕種后,每畝地可以節約30%以上的投入成本(包括種子、化肥、澆地、機械收割播種等費用);之前的田間小路、農戶耕地分界線全部整合,土地利用率提升10%以上,有效避免了租金拖欠、承包糾紛等潛在矛盾隱患;農忙時節可幫助本村閑散勞動力30余人實現就近就業;夏收、秋收后,我們把小麥、玉米秸稈打捆做成飼料售賣,每畝可額外增收70元左右。”
在動員村民群眾土地流轉過程中,東張聯村堅持底線思維,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群眾意愿,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底線,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守住鄉村文化根脈,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家有4畝地流轉給合作社,租金加分紅,每年最少2200元,農忙時節,咱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在家門口掙錢,每年增收不低于1萬元,光景比以前好多啦。”提及合作社帶來的諸多好處,現年69歲的村民李蘭蘭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2024年1月23日,東張聯村舉辦2023年合作社分紅大會,村黨支部為全體社員發放現金及春節物資共計10.4萬元。
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造血”新動能
如果說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黨員干部帶動村民共同增收的主動擔當,那么,盤活集體資源資產則是村“兩委”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積極作為。
2022年,東張聯村緊抓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工作契機,從老舊合同中挖潛力,在陳年舊賬中“淘金子”,向新增資源要收益,全面提振村級集體經濟。
按照《芮城縣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工作方案》,東張聯村村“兩委”立足實際,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先后清理廢舊合同23份,盤活因歷史原因導致長期低價發包的集體耕地126畝,整合村荒廢校園、蓮菜池等集體資產30畝,每年為集體經濟追增6萬元,一舉實現了本村各類承包合同規范完善、村級債務有效化解、新增資源收費逐步增加,切實維護了村集體利益。
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3年時間共同努力和不懈奮斗,東張聯村集體經濟發展結出累累碩果。2023年,東張聯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06萬元,一舉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豐收”。
集體經濟結碩果
催生“三農”新氣象
農業興則農民富,倉廩實則百業興。隨著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東張聯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實現了道路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全覆蓋;新建水塔3座,解決部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翻修幼兒園,引進縣城黨政南園一體化管理制度,解決當地幼兒入園難問題;興修東張聯村村志,講好鄉土故事,記錄時代變遷;每逢中秋、春節前夕,慰問本村退休干部、老黨員和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資助本村“雙一流”大學生每人每年2000元。在不斷拓寬為民服務渠道、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東張聯村緊抓人居環境整治和星級文明戶創建,撥出專項資金,大力整治村環境衛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實現了村莊美、村民富、村風好的華麗嬗變。2023年,東張聯村先后獲評山西省“清廉村居”示范村、運城市“五面紅旗”示范村、芮城縣“美麗庭院”示范村等諸多榮譽。
“東張聯村‘三步走’舉措亮點突出,成績喜人,進一步激發了村級集體經濟內生動力,也提升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示范引領帶動下,全縣村集體年收入30萬元以上村達到62個,占比42.8%。”芮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軍田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牢牢抓住村級黨組織這個關鍵,持續推廣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先進經驗做法和典型事跡,抓好農業產業發展,鞏固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