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1
本報記者 張君蓉

美麗的鹽湖區圣惠小學校園。 本報記者 金玉敏 攝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當踏入鹽湖區圣惠小學校園,人們便會被這里美麗的建筑、朗朗的讀書聲和滿園的墨香所吸引。
日前,記者走進鹽湖區圣惠小學探訪,據悉,該小學是運城市人民路學校新校建設項目的一部分。運城市人民路學校新校建設項目是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期間為解決中心城區“入學難”“入園難”問題啟動的重要民生工程,項目投資1.25億余元,建筑面積2.6萬余平方米。“該項目總占地58.78畝,建設1所小學和1所幼兒園。2022年,該項目完工后,交付給鹽湖區教育局管理、使用,小學更名為運城市鹽湖區圣惠小學,當年9月開始招生。”該項目負責人趙軍介紹。
鹽湖區圣惠小學地處圣惠新區片區,是一所新建學校,占地49畝,實行10軌60個教學班,可供2800余名學生就讀,目前最高年級為3年級。
“學校現在所在的位置,以前是閑置的倉庫用房和一些老平房。經過改造,這里全然變了模樣。你看,現在的學校多漂亮啊,還建在家門口,我們送孩子上學近多了。”在學校門口等著接孩子的一學生家長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批新校的建成,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就近上學的需求,也推動教育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讓孩子們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一棟綜合樓、兩棟教學樓、一棟多功能樓是圣惠小學的主要建筑。惠心、惠問、惠中、惠風是它們各自的名字。這些名字或出自《說文》、或出自《中庸》……均飽含著學校教育者對教育事業及莘莘學子的熱愛和期盼。
圣惠小學校長張銳是在鹽湖區教育局公開選拔中過關斬將、脫穎而出的省級骨干教師,曾榮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在他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墻上貼著的該校校徽圖案。他摸著圖案說:“你仔細看,我們校徽的正中央是一個小篆體的‘圣’字,它上面像是一個耳朵,下面很像一個人彎著腰,寓意豎著耳朵聽、擼起袖子干。對于我們教育者而言,就是希望孩子們通過接受教育,做到惠聽踐行。”
該校以“惠”字為各棟建筑物命名,用“圣”字精心打造校徽,體現出了學校對教育愿景及使命的深度解讀。
學海無邊始知道,勤奮自然把路開。一摞摞擺放整齊的作業、一張張字跡工整的書寫作品、一頁頁稚嫩有趣的彩繪,記錄著教師的日常,承載著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去年12月,鹽湖區圣惠小學組織的2023學年—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常規檢查,展示了該校近來的教學成果。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校對各類專用教室還進行了“一室一品”的深化設計,有8間專用的功能室和1個報告廳,包括心理咨詢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計算機教室、勞動教室、舞蹈教室、夢想教室。“我們充分利用空間,根據學校課程設置,對功能室進行專項設計,真正做到了空間課程化。”張銳走在教學樓之間,一一解說,“此外,我們還非常注重孩子們的體育活動,合理利用足球、籃球和乒乓球場地,讓孩子們從小就愛上運動。”去年4月,該校舉行的首屆酷玩運動節讓很多師生記憶猶新,跳繩、袋鼠跳、籃球操、啦啦操,等等,動感十足、充滿活力,讓孩子們體驗到了運動帶來的快樂和童趣。
行為習慣是學生發展的基礎,該校遵循“教育—示范—養成”的育人路徑,以“每月一事,成長月歷”活動為抓手,做到課內課外相融合,校內校外齊聚力,于潤物細無聲中培養學生的“微習慣”。
“2023年12月,學校開展‘自省月’主題成長月活動,為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這個詞,各班教師通過與孩子們共讀繪本《花婆婆》,引導他們每人做一件讓學校變美麗的事,并在教室門口設立‘花婆婆信箱’。同學們可以寫下自己的行動計劃,投入信箱里。”張銳表示,“要真正把教育落在實處,讓孩子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讀享惠”讀寫課程,聚焦學科素養;數學思維課程,聚焦運算能力……學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滋養著孩子們的心靈。
鹽湖區圣惠小學這所新建小學,兩年來不斷選拔高素質教師,在之前的基礎上新引入28名優秀教師,其中研究生學歷3名。不僅如此,學校還開展針對管理團隊的“領燕計劃”,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法規學習、共讀共享行動、參與年級管理等方式,迅速提升團隊成員的執行力。
“一所學校,除了校園環境、硬件設施等高品質化外,更重要的是人的高品質化,是學校文化的高品質化,要讓每個在校的學子做一個身體健康、內心陽光、充滿激情、自信豁達、好學上進的好學生。”張銳說,“我們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讓學生遇見更好的自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