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2-29
本報記者 李宏偉
焊花飛濺,吊車轟鳴,安裝調試,電力檢測……在芮城縣大禹渡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一級站項目建設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們加班加點緊張施工,為即將完工的項目工程做最后的沖刺。
“一級站改造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項目完工后,將大大增加提水量,預計每小時增加12240立方米水,將創建站以來單日提水新高。”大禹渡揚水工程服務中心一級站站長李昆告訴記者。
據悉,這是自1974年大禹渡揚水工程投入使用50年以來一次全面改造和提升,老灌區將重新煥發光彩。
一年來,大禹渡揚水工程服務中心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歷史機遇,加大灌區水利基礎設施改造力度,高標準強力推進大禹渡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建設任務。在年度改造工程項目相繼完工并投入使用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升。
據悉,大禹渡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是國家150項重大水利項目之一,是山西省重大水利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2.8479億元,分4個年度投資實施,主要建設內容為灌區泵站工程、輸配水工程、計量監測工程及智慧水管理體系。項目建成后,將提高泵站提水能力、渠道輸水能力,改善灌溉面積29.12萬畝,恢復灌溉面積2.23萬畝,年新增節水能力838.86萬立方米,新增糧食產能2005.8萬公斤。
高大的廠房,整潔的場地,現代化的機組,在大禹渡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二級站的揚水作業車間里,已經改造完成的廠房和現代化的設施,讓人眼前一亮。
大禹渡灌區始建于1970年,1974年首期工程竣工并開始提水灌溉,共6級14站,總揚程346.4米,總裝機6.6206萬千瓦,設計提水流量16.3立方米/秒。2022年,大禹渡灌區被納入全國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范圍;2023年,芮城縣被水利部納入第一批全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縣(區)范圍。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1.35萬畝,經過節水擴灌,灌溉面積現為54.62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29.76萬畝。
大禹渡揚水工程服務中心二級站站長黨超介紹,此次改造工程在原來只有3條6千伏線路的基礎上,增加了3條10千伏線路,用電有了保障,一改原來用水高峰期電力緊張的問題。同時,也新增了高效提水水泵,提水量大大增加。另外,在揚水管道的改造中,將已經使用幾十年的混凝土管全部更換為鋼管,不僅耐用,而且提高揚水效能。這些改造是大禹渡灌區建成50年來最大的變化,必將促進灌區內農業生產的高質量發展。
以水為民,以水利民。近年來,大禹渡灌區緊緊抓住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實施高效節水灌溉、續建配套與現代化灌區改造等歷史機遇,立足灌區實情,破解發展瓶頸,依托現代水利科技手段,加快灌區信息化建設步伐。目前,灌區糧食復播面積由30%提高到95%以上,糧田由“百斤田”變為“噸糧田”,平均畝產達975公斤,是改造前的2.59倍。灌區所在的芮城縣連續15年被評為“全國產糧大縣”。
“我們現在都用黃灌水澆地,大禹渡新修的渠道比以前更寬了、更深了,老百姓澆地更快、更方便。”站在新修的大禹渡灌區渠道旁,芮城縣南磑鎮村民陳建安高興地說。
站在新的起點上,作為純農業灌溉灌區,大禹渡灌區隨著水利基礎設施改善和供水能力的提高,將有力提升群眾依靠水利實現共同富裕的信心,以水為媒,以水促產,以水置業,以水賦能,促進灌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