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2-27
□記者 王露

全方位展示村容村貌
數字鄉村建設,既是網絡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
在河津市樊村鎮西磑村,數字化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鄉村的治理模式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鄉村治理主體不足、效能低下等傳統難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捅破了“窗戶紙”
2023年11月4日,西磑村村民薛正祥在該村便民餐廳給兒子辦了一場簡單而又“隆重”的婚禮。
“為啥說簡單?因為菜品由一條龍服務隊承辦,全村一個標準,干凈衛生,口味家常;為啥說‘隆重’,因為該有的儀式一樣也沒少?!毖φ楦吲d地說,婚禮辦得滿意,就提到該村的村級事務管理平臺。
西磑村有個風俗,誰家有人結婚,除了婚禮當天要擺宴席,婚禮籌備的過程中還要請客吃飯,少則十余桌,多則20余桌,按照村里每桌“六碟八碗”的習俗,最少要花1萬余元。
2023年2月13日,村里在微信小程序上開通了“村級事務管理平臺”,村民薛效軍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在“村民說事”上發出了更改宴席習俗的建議。該村黨支部書記薛民看到后,立即安排展開線上商議,請村民“對村里的紅事發表意見”,受到熱烈響應。
“紅事不請人,白事維持現狀。”“應簡辦,不能無程序,主要人員、總管、廚師不能少。”“議事不請客”……
9天后,平臺上發布了村里的決議:“經表決,為減輕村民負擔,村民家過紅事前議事不擺宴席,不大操大辦,事主只邀請總管、禮房、服務隊負責人等主要人員(不超過5人),議事不設宴擺席,只上茶點水果。”隔天,此議事納進了西磑村的《村規民約》,還制定了便民餐廳的管理制度。
“老一輩留下來的傳統,大伙兒也都照辦。其實大家也不想這么做,但誰家都不愿意破這個例。“薛民說,要是在線下,可能真就沒人說這個事了。
立起了“城門木”
開了這條“先河”,平臺上就熱鬧起來了:“家中水表破裂不會處理,請求幫助?!薄凹议T口不少老年人下棋,棋少人多,能不能再添兩副?”“村中廁所墻裂開了,請查看一下?!薄?/p>

直播村里網紅小館
薛民表示,依托“村級事務管理平臺”,村民在鄉村治理方面的參與度大大提高。
從此以后,西磑村把村務公開、環境衛生、鄰里糾紛、村規民約等村級事務都搬到了網上。把村務曬到網上,事件處置全流程公開透明,讓村民更放心、更安心。不管大事還是小事,或者一些不好說的事,只要提出來,就有人回復辦理,并將辦理結果文圖上傳平臺。
盡管如此,薛民覺得在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很多服務還可以做得更細致、更周到。經過多方探訪學習,西磑村積極探索了“積分+”新模式。
村里設有黨員網格化管理機制,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一級網格長,將全村劃分為4個二級網格片,每個網格片下設6個三級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個網格員專職負責,24個網格員對全村993戶2200名常住人口進行日常管理,形成以黨委為核心、網格員為線條、村民積極參與的網格化管理模式。
為了實現“小積分”管好“大隊伍”,西磑村建立了“積分+網格”的模式,并制訂了相應的規則:“村民義務參加全村衛生打掃,每參加一次加1分?!薄按迕駞⑴c村里文藝活動并完成相關任務的加15分?!薄耙w公章的村民需要找網格員申請,網格員審核后由片長、書記審核。審核完畢后直接網上簽章,線下到副主任處蓋章,省時省力。給正確使用公章的網格員加1分?!薄?/p>
這些積分不僅對家庭選評村里星級家庭有幫助,還能在村里指定的超市兌換商品。
“積分+”的模式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政事務的積極性,激發“微治理”大能量,初步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基層治理新路徑。
托起了“半邊天”
“我買的這個手機,怎么盒子上的序列號和手機上的序列號不一樣呢?”在西磑村的電商工作室里,坐在電腦前的張莎看到網上購物平臺有顧客咨詢,立即進行回復。

家門口服務線上客戶
2023年,27歲的張莎結婚后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同年10月,她在村里找到一份線上客服的工作,上班騎車只要幾分鐘,朝八晚四的工作時間,這對張莎來說,是一份既能兼顧家庭,又十分體面的工作。
“現在不含提成,每月基本工資是2500元。以前在外地做文職,除去房租和吃飯,攢下來的和現在差不多?!睆埳瘜@份工作有很大的信心:“如果干得好,工資也能達到三四千元?!?/p>
西磑村2022年人均純收入兩萬元。但主要依靠青壯年男子進廠務工或外出創業。婦女大多沒事可干,渴望村集體組織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吃到了“數字管理鄉村”的紅利,薛民把視線轉向了數字經濟。張莎的這份工作,就是西磑村為了促進剩余勞動力的增收,引進的電商工作項目。工作地點設在村委會,辦公設備由博邁公司提供,可解決該村及附近村50名年輕婦女的就業問題。
“咱們村還有許多身懷剪紙、花饃、根雕、荷包制作技藝的老手藝人。同時,現有的便民餐廳有空閑房間,水、電、氣等設施完善,我們把它改造成了食品加工車間、手工藝加工車間,動員村里的閑散勞動力規模化制作手工制品。”薛民說,這解決了村里大齡婦女增收的問題。
在西磑村公共服務中心,韓二榮在抖音平臺做直播:“我們的饅頭是村里的老手藝人純手工制作,電視畫面連接的就是村里的饅頭車間,大家可以看到做饅頭的全過程……”
為更好地助農惠農,去年,西磑村大力拓展農產品銷售新渠道,借助網絡,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助力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發往千家萬戶。
“目前我們有一個電商工作室,解決了50個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第二個電商工作室馬上就要啟動,預計今年年底,我們將提供300個就業崗位?!毖γ裾f,背靠數字經濟這棵大樹,他對西磑的未來更有信心。
攝影 記者 張國平 王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