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2-20
□記者 祁克寧 文圖
剛剛過去的龍年春節假期,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利用祈福活動、民俗活動、非遺活動、美食娛樂活動等,為廣大游客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游客接待達27萬人次、經營收入639萬元,實現了“雙突破”。

春節期間,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參觀。
該景區實現“雙突破”正是由于鹽湖區關公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的落地實施。整個景區的容量、配套、服務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廣大游客的旅游體驗感、獲得感更好、更足。
春節前夕,在解州關帝祖廟諸多游客中,來自臺灣的楊奇銓一行30余人的旅游團成了亮點。同其他游客拍照打卡不同,他所在的旅行團拍照很有儀式感:集體合影專門準備了“關圣帝君”彩旗。
談及來關帝廟的感受,楊奇銓感慨:“3年沒來,感覺關帝廟景區變化很大,差點沒認出來。特別是門口停車場、廣場及周邊道路綠化配套設施的升級,使得整個景區變得更大、更美了,游客的體驗感更好!”
同團內其他人不同,楊奇銓是關帝廟景區的常客。疫情之前,他基本每年都要到這里游玩。他說:“關帝廟景區能有這么大的變化,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項目建設,期待未來關帝廟景區越來越好,讓更多游客享受到關公文旅的魅力!”
和楊奇銓不同,在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工作的王新星,每天都在見證身邊發生的變化。她說:“我們關帝廟南側新建的文化廣場特別漂亮,2022年舉辦的山西省第八次旅游發展大會暨第33屆關公文化旅游節就是在廣場開幕的。還有我們的游客服務中心,設計很新穎,場地很大,內部設施齊全,給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服務。”

開闊的游客服務中心
關公文化廣場東側是總投資1.58億元的游客服務中心。該游客服務中心位于解州古城西城墻遺址上,以“以城為意,以墻為形,古今融合,一眼千年”為整體創作理念。整個中心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分為兩層。地上一層是以5A標準建設的游客中心,設置了母嬰室、醫療室、咖啡飲品區、游客休息區等;負一層是關公數字展館,以“忠義天下”為主題,以城、廟、人為切入點,游客可沉浸式游千年古城、拜天下關廟、看關公大戲。此外,中心頂部為觀景平臺,游客可以在平臺南覽巍巍中條、北賞硝池煙柳、東瞰解州古城、西望千年關廟。
關公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城乃至山西、中國的一張亮麗文化名片。為保護好關公文物,傳承好關公文化,發展好關公文化旅游產業,提升運城文化軟實力,近年來,我市重點實施了鹽湖區關公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6.22億元,包括解州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關公文化產業園游客集散中心項目內的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等,國道G521線鹽湖段改建工程和五龍峪河道綜合治理等多個項目。

風景宜人的五龍峪河道濱水休閑區
五龍峪河道濱水休閑區是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鹽湖區重點建設的河道生態文化景觀工程。五龍峪河道綜合治理項目,以打造“河道通、流水清、沿岸美”的生態水系為目標,主動聚焦生態環境建設,力求建成集山洪防治、鹽池保護和美景觀賞于一體的河道生態文化景觀工程。這條曾經的泄洪河道,如今已初步實現“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不僅成了附近居民家門口的生態公園,還提升了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南部的整體生態風貌。
景區升級的同時,周邊配套設施也得以更新提檔。國道G521鹽湖段改線,使得老線成為景區內的景觀路,新道路更寬、更好,便于來往游客出行;新建的占地面積達148902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更是有效解決了過去停車難的問題;解州鎮基礎設施也同步進行了改造:改造市政道路3.5公里,新建生活污水處理站,實施北門灘水體凈化項目,新建污水處理廠,鋪設6公里環湖道等。
在景區游客服務中心東側,正在加緊施工的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游客集散中心配套項目現場則是一派繁忙景象。該項目依托田園、關帝廟、古城商業等資源,規劃了關公文化沉浸、主題休閑娛樂、多元業態體驗等多種模式,著力打造關公文化創意產業休閑街區。項目分為關公文化創意體驗區、關公文化活動區、配套產業服務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關公文創接待中心、關公文創展示中心、配套產業服務中心。
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游客集散中心配套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改善景區周邊環境,為游客提供文創體驗、休閑娛樂、餐飲等綜合活動空間,讓游客“一站式”高質量享受關公文旅的盛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