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2-18
記者 裴旭薇
我市再奪多個“國字號”榮譽,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2023年,我市再奪多個“國字號”榮譽:榮膺山西省首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稱號;三項行政審批改革措施入選第四屆(2023)全國政務服務軟實力“小切口”改革優秀案例;市公安局鹽湖分局解州派出所被命名為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永濟市栲栳鎮和垣曲縣皋落村、平陸縣風口村、河津市西磑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名單;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49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我市“農耕之源,美麗鄉村”之旅上榜;大運集團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遠航Y6汽車正式下線,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又結碩果。眾多“國字號”榮譽的背后,是我市持續深入開展整治“吃拿卡要”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一批標志性、牽引性、重塑性改革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全市上下搶抓發展機遇、對標全國先進的策馬揚鞭,也是我市推進高質量發展、打造“運城樣板”的奮勇爭先。
2023年,我市多項工作獲得“國字號”榮譽,從食品安全到政務改革,從社會安全到鄉村治理,從文化旅游到農業發展,我市干部群眾在多條戰線上不斷創新,主動作為,探索先進經驗,在國家級平臺上展示運城作為,打造“運城樣板”,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食品安全再上臺階
2023年10月,我市被國務院食安辦命名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為山西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稱號是一個城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最高榮譽,也是我市創建工作篤行不怠、久久為功,“十年磨一劍”的歷史性見證。
多年來,我市堅持將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作為一項重大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從群眾最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強化源頭治理,創新監管機制,形成了富有運城特色的“七位一體”市縣鄉村聯動全域創建模式,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早在2012年,我市就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啟動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創建,逐步形成了富有運城特色的“黨委抓部署、人大抓監督、政府抓創建、部門抓監管、企業抓管理、行業抓自律、社會共參與”的“七位一體”社會共治模式。2016年,這一模式得到原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的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打造智慧食藥監管平臺,實現“一網通管、一網通查、一網通辦”;狠抓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建設,建成全省首家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積極探索食用農產品“承諾合格證+追溯”制度;推進果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生產有“身份證”的蘋果;穩步推進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引領項目……近年來,我市以現代新型信息技術加速度發展為契機,從實際出發,超前謀劃、明確重點、分階段實施,積極打造智慧監管平臺,全力提升了我市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水平,促進了食品安全監管效能的提升。
從強化農產品源頭治理和示范園區建設、食品生產專項整治、制止餐飲浪費、農貿市場專項整治、餐廚垃圾收集處理到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查處食品違法犯罪,我市構筑起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的堅固屏障。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獲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創建工作的結束,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今后,我市將以此為契機,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和食品全鏈條監管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食品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監管,推進食品安全各類專項行動高效開展,不斷鞏固和深化創建成果,不斷提升全市食品安全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制度改革不斷發力
2023年11月30日,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舉辦的2023第四屆政務服務軟實力經驗交流大會上,我市3項行政審批改革舉措入選第四屆(2023)全國政務服務軟實力“小切口”改革優秀案例并獲得表彰,分別為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推出的“即來即辦審批改革”、鹽湖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推出的“全域幫辦體系”和垣曲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推出的“審批全流程提醒服務”。
“即來即辦審批改革”是通過梳理和集中審批簡易事項,在一個小窗口、一名辦事員處完成收件、受理、審查、決定、制證、出件等全部程序,讓群眾即來即辦、即辦即走,不用往復跑、多時等。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為“即辦區”刻制“行政審批專用章”“行政審批備案專用章”,配備“證件專用章”和鋼印,提高窗口辦事的靈活性和便利度;將審核人員前移至窗口,減少信息傳遞環節,并通過培訓使“即辦區”工作人員能勝任多個崗位,有效緩解人員壓力和“潮汐”業務壓力。
鹽湖區圍繞群眾辦事的現實需求,不斷豐富幫辦代辦形態,完善幫辦代辦體系,構建涵蓋線上線下的“全域幫辦體系”。2023年,鹽湖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在全省率先推出“鹽湖政務服務路標”,辦事群眾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獲得辦事所需材料、最近辦理地點及聯系方式等信息。同時,該局向下授權、增設網點,形成了涵蓋區政務大廳、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各個村(社區)便民服務點的區鄉村三級幫辦服務體系,群眾辦事實現“就近辦”“面對面辦”。
垣曲縣“審批全流程提醒服務改革”變“坐等被動”服務為“超前主動”服務,提前介入、提早提醒,以小切口的創新,為廣大辦事群眾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該縣目前的提醒服務主要包括“一業一證”聯辦提醒服務、項目手續流程提醒服務、網上辦理超時提醒服務、證照到期主動提醒服務4個方面,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市場主體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有效提高了審批效率,以摸得著、看得見的實事贏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政務服務是服務群眾的第一線和“最后一公里”,也是展示展現政府“便民、利企”理念的重要窗口。一個個蘊含著換位思考和細節創新的“小切口”中,滿是服務百姓的“大民生”和服務質效的“大提升”。
改革往往意味著創新、高效,意味著打破常規、用制度換取服務質量的提升。2023年,市公安局鹽湖區分局解州派出所入選公安部命名的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這也是我市探索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健全與新型城鄉社區治理相融合的新型社區警務機制、防范化解各類矛盾風險的有效實踐。
解州派出所轄區有6.2萬余人,轄內的解州關帝廟年接待游客300萬人次。針對轄區經濟相對活躍、流動人口較多、社會治安復雜等特點,近年來,該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黨建引領、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開展“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完成派出所所長、社區民警“進班子”,推行“兩隊一室”改革,落實“一村一警”要求,推進警網融合機制,探索出具有關鄉特色的三級警網夯基礎、“三一”矛調穩基層、“三小服務”零距離、“三個護航”守安寧“3333”工作模式,基本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5年來,解州派出所轄區群眾對駐村民警知曉率、群眾見警率、群眾滿意度持續上升;8類嚴重暴力刑事案件、多發性侵財案件、治安行政案件實現連續下降,群眾的安全得到守護。
鄉村生活更加和美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今年,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公布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名單,我市1個鄉鎮、3個村——永濟市栲栳鎮和垣曲縣皋落鄉皋落村、平陸縣張店鎮風口村、河津市樊村鎮西磑村從全國100個鄉(鎮)、1001個村中脫穎而出。
河津市樊村鎮西磑村調動多方資源共同處理,解決“沒錢做事”的問題;發揮“村級事務管理平臺”小程序的作用,群眾隨時隨地反映訴求,在村級事物管理中讓群眾唱主角,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解決“沒人管事”的問題;變村委會單打獨斗為發動群眾一起干,解決“干部干、群眾看”的問題,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子。以樊村鎮西磑村為代表,近年來,我市以點帶面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打造和美宜居鄉村,走出了一條鄉村現代治理模式的成功之路。特別是部分鄉村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升服務治理水平,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治理方法、路徑、機制、平臺等典型做法,讓農村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未來,我市關于鄉村治理的探索還將繼續進行。“國字號”招牌無疑是對當前路徑的肯定和認可,符合鄉村實際的有效治理思路必將被實踐所檢驗,鄉村振興也將迎來新的希望。
我市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市的地理優勢更加顯現。2023年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前,文化和旅游部以“橙黃橘綠 鄉村勝景”為主題,推出149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邀請大家走進美麗鄉村,賞秋景、品秋韻、享秋實,一起共赴橙黃橘綠的秋收之旅。全省5條線路入選,其中,我市“農耕之源 美麗鄉村”之旅上榜。
這條路線為:稷山縣馬趵泉村—稷山縣國家板棗公園—稷山縣稷王廟景區—萬榮縣閆景村—萬榮縣蘋果主題公園—萬榮縣黃河農耕文化雕塑博覽園—永濟市東開張村。游客沿途賞美景、品美食、看非遺,近距離體驗農耕文明的演變和河東文化的魅力,農文旅融合發展下,必將為推動我市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一個個沉甸甸的“國字號”榮譽是對我市各項發展和改革成果在國家層面的肯定,既是成果,更是發展的動力和金字招牌。未來,期待更多的“國字號”榮譽在運城落地開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