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05
本報記者 李宏偉
“我們學校有漂亮的教學樓、塑膠操場、活動室,在新學校里學習、活動,我每天都很快樂。”鹽湖區第十實驗學校學生王紫涵高興地說。
“在運城打工這么多年,沒想到孩子能上這么好的學校,讓我們全家的幸福指數一下子高了。孩子能在新學校接受好的教育,我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鹽湖區第十實驗學校學生家長于婷滿意地說。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教育局把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堅持把學和做結合、查和改貫通、破和立統一,通過“小切口”提升“大教育”,著力破解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上學難、上學貴”問題,讓孩子在家門口能上學、上好學,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加大教育資源供給,有效解決“上學難”問題。針對公辦幼兒園學位不足、新增人口集中區入園難問題,投入資金3.3億元,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6所,新增公辦學位5920個,惠及11個縣(市、區),截至目前,6所已投入使用,其余已全部主體完工;針對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低、公辦寄宿制學校一床難求問題,持續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提高農村地區學校的辦學標準,投資5.9億元,新建3所、改造完成72所寄宿制學校。平陸縣針對“大班額”“大校額”問題,重新調整城區學校布局,新增學位4500個,確保學生就近入學。永濟市投資150萬元,對9所寄宿制學校浴室進行門窗更換、墻面粉刷、地面鋪裝及淋浴設備安裝等提升改造,解決上千名學生的洗澡難題,不斷提升學校辦學條件。
推動資助補助政策落實,有效解決“上學貴”問題。 圍繞減輕家長負擔,免除53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學雜費,對住宿費和餐費實行統一標準,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的標準補助公用經費,惠及學生87666人。絳縣整合各類資助項目,協調推動財政、民政、殘聯等部門建立健全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蓋、無縫銜接”的資助保障體系,不讓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貧輟學。截至目前累計發放資助資金106.15萬元,惠及學生1741人次。河津市精準資助、全面資助,向各學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資助資金305.68萬元,受助學生4990人;投資130余萬元,為該市中小學校配備7萬余冊圖書,切實解決孩子購買課外讀物增加家長負擔問題。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有效解決教育均衡發展問題。聚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辦學模式改革,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以“名校帶新校”“強校帶弱校”,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放大增值,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集團校、聯盟校、辦學共同體等辦學模式改革試點聯區111個,成員校覆蓋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聚焦提升師資水平,實施“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項目,保障實施“國培計劃”,舉辦教師專業培訓班,成立7個名師工作室、5個名校長工作室,建立市縣校三級聯動教研共同體,不斷提高教師能力素養和課堂教學質量。垣曲縣積極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縣,從鄉村到縣城,從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再到優質均衡,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為公辦學校,資源共享、教師均衡,讓更多孩子享受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帶來的紅利。2023年,垣曲縣作為全省唯一縣率先接受國家督導評估認定。芮城縣以集團化辦學模式為抓手,組建七一示范小學集團校,形成“一校三區”辦學模式,實行“規章制度統一、教師交流統一、招生管理統一、教學研究統一、師生考核統一、大型活動統一”管理模式,促進薄弱學校快速提升,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臨猗縣推進城鄉教研共同體建設,組織中小學教師分學段、分學科、分片區圍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教研,累計開展10輪1500余人次的城鄉教研活動,讓優質教學資源在全縣共享。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