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27
記者 霍虎成 通訊員 張秋明
眼下正值中藥材收獲季節,在新絳縣古交鎮北王馬村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劉會蘭種植的70多畝地黃喜獲豐收。機械把一塊塊地黃挖出,十多名村民緊跟其后,撿拾、分揀、裝袋、裝車,一派繁忙景象。
劉會蘭和家人從2020年開始學習種植中藥材,陸續承包了130多畝土地,種植黃芩、丹參、地黃等。其間,她發現地黃易管理、產量高,市場需求量大,于是又承包了70余畝土地種植地黃。
“我種的地黃個頭大、質量好,畝產量4000公斤左右,銷路很好,在地頭就被藥商直接拉走了。雖然這幾天價格有點回落,但一畝地也有1萬塊毛收入,今年估計能賺30多萬元。”劉會蘭高興地說。
地黃是一年生植物,從種植到收獲需150天左右,整地、播種、管護、采挖都需要大量人力。采挖期間,劉會蘭可以為周邊村民提供100余個工作崗位。“我這段時間一直在這里幫忙采收地黃,每天有100多塊錢的收入。”北王馬村村民李大姐說。
隨著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質量大幅提升,全國各地的藥商都來北王馬村收購中藥材。來自太原的藥商劉先生告訴記者:“我每年都到新絳采購各種中藥材,這次打算采購地黃100噸,運回去加工成熟地黃,供應給河北那邊的藥廠。”
目前,市場對優質地黃的需求十分旺盛。劉會蘭說,她計劃在提升質量、品質上多下功夫,同時與河南鄭州、河北安國、安徽亳州等地的中藥材市場精準對接,暢通銷售渠道,“形成自己的品牌,在業內打響知名度,實現種、產、銷一體化發展”。
近年來,北王馬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經營規模化、土地利用集約化,鼓勵引導本村和外村村民流轉、承包土地,連片種植中藥材、大棚蔬菜,有效提升了土地生產效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