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11-22
記者 張君蓉
“四強”黨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黨委緊緊圍繞“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工作思路,以期通過高水平司法護航市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強政治建設
市中級人民法院黨委堅持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認真組織開展各種學習活動,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
“領導示范”帶頭學。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真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規范年建設”工程,探索調研式學習、分享式學習,黨組書記、院長趙斌帶頭,各中心組成員輪流發言,結合自身工作,暢談、交流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的感受,學用結合,增強學習實效。
“黨群小組”結對學。構建“黨群小組(1+1)模式”,以一名黨員為核心、一名群眾為基礎,組成黨建活動的“基本細胞”。工作中“庖丁解牛”,大家一起探討研究審判、執行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共謀解決問題的最優解,有效促進黨建工作與審判、執行工作深度融合,實現“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
“紅色觀影”全員學。常態化開展“紅色影廳”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干警觀看學習,在主題黨日活動上交流發言,教育引導黨員干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確保“兩個維護”。
◆“支部建在庭上”
市中級人民法院大力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強化黨支部各級領導責任擔當,推動黨建業務融合發展。
夯實“主陣地”。市中級人民法院黨委結合法院工作實際,按審判、執行具體業務劃分黨支部。各黨支部根據所在部門職能定位,向內深挖底蘊,各自創建特色品牌,通過把“支部建在庭上”,將黨建工作融入隊伍建設、審判執行工作之中。第四黨支部“黨旗閃耀映天平,維權志愿護發展”案例榮獲全省法院黨建工作“十佳品牌案例”。
勇當“領頭雁”。各黨支部書記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審理新類型案件和疑難復雜案件,定期為支部黨員授黨課。支部委員、黨小組組長在各類學習活動中輪流當“領頭人”,使黨員在各類活動中學有標桿、做有樣板。在這樣的黨建機制下,該院審理的“陳衛強、董偉師等盜掘古墓葬案”入選最高院發布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爭當“排頭兵”。建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將黨建活動、理論學習范圍擴大到全體干警。充分發揮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組長的作用,引導青年干警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奮進之心,切實把好青年干警發展“方向盤”。
◆打造政法鐵軍
“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關鍵在人。” 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法鐵軍。
“小積分”激發“大干勁”。出臺《積分制考評管理實施辦法》,將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全部納入績效考核范疇, “一人一表、一事一記”“月匯總、季通報、年評定”,實現黨建考核由“軟指標”向“硬標尺”轉變。近年來,全市法院先后有41個單位、66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市中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榮獲“山西省工人先鋒號”“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
“小談話”發揮“大作用”。常用“婆婆嘴”,念好“監督經”,不斷深化“集體談、分級談、個別談、互助談”談心談話模式,抓住案件輿情、職級晉升、處分等重要事件,常態化開展談心談話,既掌握干警思想動態,又了解工作生活情況,幫助黨員干警疏導負面情緒、緩解工作壓力,真正感受到組織的關心教育。2021年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政治生態不斷向好。
“小活動”收獲“大成效”。堅持從優待警,舉辦暑期幼托班,切實解決法院干警暑期孩子無人看管難題。針對司法工作人員“職業病”,聯合醫院更新體檢套餐,邀請專家作情緒管理與壓力疏導講座,組織開展特色節日活動、紅色登山活動,確保全體干警身心健康、精神飽滿,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于審判執行各項工作中。
◆以法治優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市中級人民法院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重點工作,從企業和群眾需求出發,研究制訂司法保障意見,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探索形成黨建引領法治營商環境優化的“運城實踐”。2022年全市法院共審結商事一審案件14835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為99.87%;辦理破產清算、重整案件40件,盤活資產6.08億元,釋放土地資源543畝,房產9.7萬平方米。
堅持黨建引領,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持續強化黨建在訴源治理、分調裁審、為群眾辦實事等工作中的作用發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優化“一站式”高效訴訟服務機制,不斷創新便民訴服智慧新途徑,在司法為民中打響“家門口的法治驛站”特色黨建品牌。2022年,全市兩級法院受理訴前委派案件20662件,調解成功15377件,新收訴訟案件數同比下降19%,案件降幅排名全省第一。
◆參與社區治理
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五面紅旗”示范單位創建和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為載體,積極創建文明單位、深入參與社區治理。在包聯的鳳凰社區建立法官聯絡站,與社區聯合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組織黨員干警深入社區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法官聯絡站的工作方法是,由網格員收集本社區司法需求、存在的矛盾糾紛并反饋給聯絡站,法院及時指派經驗豐富的法官、調解員、法官助理開展針對性活動,以“面對面”“鍵對鍵”相結合的方式精準掌握社情民意,構建以網格員為紐帶的“社區—法官聯絡站—法院”基層治理網絡,將糾紛調處和普法宣傳下沉到基層社區,形成“需求在社區征集、資源在社區整合、問題在社區解決”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