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1-15
□記者 陶登肖

村里小游園
北景鄉通過廢舊池塘改建,打造群眾健身休閑的小游園;楚侯鄉董家莊村因地制宜,建設農耕博物館;三管鎮馮坡窯村發揮杏花特色,打造“杏”福驛站;東張鎮積善村利用村邊閑置用地,建設帶狀公園;北辛鄉圍繞主導產業,打造主要出入口的地標……
臨猗縣自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行動開展以來,以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為目標,大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整體面貌有了新變化、難點問題有了新突破、示范創建有了新特色、基礎設施有了新改善、群眾獲得感有了新提升,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綠化美化,提升村貌。
塑形,建設宜居鄉村
在位于臨猗縣城西郊的百里店村,村口新建導視牌,十分醒目;綠植、小道式的景觀改造,初步成型;整齊、筆直的巷道,讓人感覺特別舒服。走進百里店村,主巷道基礎環境及配套設施齊全,路面干凈、整潔;村里的黨群服務中心依照標準設置了各功能室,辦公設備齊全。村莊正在一步步變得更加整潔漂亮。

縣鄉公路,干凈整潔。
為貫徹落實臨猗縣關于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行動,百里店村積極謀劃,著重在“美”字上下功夫,謀劃制訂了和美鄉村任務清單。“村里通過一系列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聚焦‘六美’重點任務全面發力,對村環境面貌整體提升、增添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亮色,形成示范帶動效應。”百里店村黨支部書記南世貴說,今年村里還計劃對本村兩條主干道進行升級改造,改造總長度1.3公里,并同時完成巷道綠化、亮化、立面提升。
在縣鄉公路羅楊段可以看到,新鋪設的瀝青路干凈整潔,綠化美觀大方,太陽能路燈一字排開。
鄉村道路提升改造,是臨猗縣委、縣政府在2022年確定的重點民生工程。根據部署,該縣分兩年實施400公里鄉道提升改造。2022年重點圍繞坡下片區率先改造260公里,2023年重點圍繞坡上片區,改造140公里。
“今年,我們對三趙線沿線的三管、北景、北辛、耽子、孫吉等鄉鎮,實施改造。按照四級公路建設標準,路面寬度5.5米,設計時速40公里每小時。目前,累計完成清表100公里、路基處理70公里、路緣石55公里、水穩鋪裝25公里,預計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臨猗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白國杰說。
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鄉村風貌水平……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臨猗縣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分類推動村莊改造建設,通過塑形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游客參觀傅作義故居
賦能,建設宜業鄉村
鄉村不僅要宜居,還要宜業,讓群眾增收有門路、收入有保障。
“我們百里店村全村總人口2096人,土地面積5263畝,主導產業以種植、養殖業為主,主要種植作物是蘋果、桃、小麥,年人均純收入1.2萬元。”
“北月村全村共有473戶、1792口人,耕地面積5500畝,主要種植桃、蘋果,農民人均年收入1.5萬元。”
“臨猗縣北辛鄉卓逸村王海峰的果園,2020年3月栽樹建園;2021年掛果帶產,畝產蘋果近400公斤,并以4元每公斤的價格被北京一經銷商訂購一空,畝效益超過1000元;2022年第二年掛果,畝產蘋果2000公斤左右,每公斤最高售價達7元,畝效益超6000元;2023年平均畝產2500公斤,每公斤均價5元,畝效益達1.3萬元,純收入達1萬元。”
鄉村和美,美在農業豐產、百姓增收。據了解,臨猗縣相繼在北辛鄉東卓村、平宜村、卓逸村,北景鄉東村、峰仙村,耽子鎮北張村等地新建“三新”示范園36個,總面積超5000畝,依托果業,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你好,歡迎光臨。”在東里寺時代農業體驗園里,游客正與鸚鵡互動。東里寺時代農業體驗園包含現代農業、大棚種植、生態養殖、采摘、花海、自然教育、農耕體驗、親子游戲、研學教育等系列板塊。“我們園區建有大型百鳥園,現在有632只、86個品種的鳥類和禽類,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76只。”東里寺時代農業體驗園總經理朱照鑫說,結合現代科技理念,他致力于將園區打造成具有運城地域特色的‘集散地’和‘城市擺渡站’,構建生態型寓教于樂的家庭戶外休閑中心,打造城市家庭親子一站式“輕度假”目的地。
近年來,臨猗縣發展農業主題園區,把農業旅游化、產品化、商品化,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從而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雙重效益。
鑄魂,建設和美鄉村
建設和美鄉村,既要建設好“面子”,也要注重“里子”。
臨猗縣在實施鄉村建設示范村行動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讓鄉村文化基礎更實、形式更豐富。
“紡車、抬桿、耬、犁上墻,按照春耕、夏種、秋收、冬藏4部分有序排列……”在北月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院的德孝文化長廊里,農具上墻,將傳統的農耕文化展示在大家眼前。北月村充分挖掘本村先進人物事跡,結合農耕文化展示,打造300余平方米德孝文化長廊。

體驗園里,人與鸚鵡互動。
“新修北月村村規民約,引領鄉風文明;組織干群共建,發動村官和暑期返鄉大學生義務美化彩繪兩副,竹編框畫14幅,發動群眾義務清掃綠化100余人次,激發全村向上向善向美正能量。”北月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九泉說,下一步,北月村將繼續提升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德孝”文化,并積極探索將其融入黨建工作,持續開展豐富群眾實踐活動,不斷將和美鄉村建設走深走實。
“無論是臨晉北月村,還是嵋陽上朝村,還有東張積善村等,大家普遍反映,近年來打造的公共文化場所,都為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的良好環境,群眾評價都很高。這也說明,臨猗縣開展的和美鄉村創建工作深得民心,群眾非常支持、認可。”全國勞動模范、北辛鄉卓逸村萬保果業合作社社長王萬保說。

東里寺時代農業體驗園
“仁義巷”“銅鑄像”“報國樹”“傅家園”“荷花池”……傅作義故居在臨猗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按照“修舊如舊,保持原貌”的原則,以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生態旅游文化園為目標,不斷發掘紅色文化,被授予“山西省黨史教育基地”“國家AA級旅游景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點”“運城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
在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臨猗縣將紅色文化、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移風易俗文化融入村莊產業規劃中,激發鄉村文化創造活力。同時,通過決策共謀、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最大限度激發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本版攝影 記者 薛俊 茹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