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11-02
運城晚報訊(記者 王捷)“‘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這是流傳最廣、使用最多、頻率最高的祝壽聯……”10月31日下午,運城文化講堂第五期在運城博物館報告廳開講,全國著名聯家、“河東流派”領軍人物楊振生以“楹聯文化與家國情懷”為題,為廣大文化愛好者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楊振生先生在講座中
此次活動由運城市委宣傳部指導,運城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運城博物館協辦。
楹聯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俗文化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源流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形式。運城楹聯文化在岳民立等一批人的帶領下,發展為“聯卷河東一片紅”,形成以豪放、凝重、新奇、時尚為特征的“當代楹聯河東流派”,運城還被命名為“中國最佳楹聯文化城市”“中國楹聯文化強市”。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一寶貴財富,找到楹聯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做到整體性保護與活態傳承,讓民間藝術綻放絢爛光彩,是廣大文化工作者的任務。舉辦此次講座,目的就是要推動楹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賡續歷史文脈,讓楹聯文化薪火相傳、代代守護,為建設運城文化強市添磚加瓦。

講座現場
講座中,楊振生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從楹聯文化是運城的“文化品牌”、全國楹聯文化“運城現象”、當代楹聯河東流派、“楹聯要好下河東”講起,介紹了運城楹聯文化事業20多年的發展狀況和主要成果。接著,他通過“十‘最’話楹聯”“楹聯的‘三大聲律、八項注意’”“楹聯情結與家國情懷”三方面,結合鮮活生動的古今楹聯范例,告訴大家楹聯是“最唯一”“最精粹”“最典雅”“最通俗”“最趣味”“最哲理”“最大眾”“最包容”“最廣泛”“最中國”的中華文化。楹聯的“重點”是對仗,“難點”是平仄,創作中平仄要牢記句內平仄交替、句間平仄對立、句尾上仄下平的三個“鐵”律,以及忌“不規則重字”“合掌(即一個意思)”“三平尾”,“辭”要工、“腰”要端、“境”要進、“情”要真、“意”要高的八項注意,這樣才能創作出好的楹聯作品。最后,他向大家介紹了運城楹聯文化界部分名家及其為運城楹聯事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并結合自己創作的自家春聯、萬榮飛云樓聯、運城市市聯、鹽池聯、黃河聯等作品,解讀了楹聯與家國情懷的真正內涵。
此次講座讓現場觀眾受益匪淺。“楹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楊老師結合一些典型的楹聯例子給我們講解了楹聯的基本知識,這種形式非常有趣,印象也非常深刻。”市民李女士說,期待有更多人愛上楹聯,傳承弘揚楹聯文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