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聯村支部”探路記——萬榮縣裴莊鎮探索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綜述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0-23

記者 韓維元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探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多樣化途徑,推動集體經濟壯大提質,不僅是提高農民收入,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根本之策,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022年以來,萬榮縣裴莊鎮以黨建統領為總抓手,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增強鄉村發展能級,通過聯村發展,統籌資源資金,推動集體產業從“各自為戰”向“聯合作戰”轉變,帶動富裕村和薄弱村優勢互補、抱團取暖、合作共贏,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黨建引領 “清”析家底

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集體經濟強不強,核心在于黨支部強不強。為此,裴莊鎮始終把農村黨支部建設作為“核心”來抓。

裴莊鎮位于萬榮縣西北部,緊鄰黃河、汾河,耕地面積4.8萬畝、灘涂面積10萬畝。灘涂面積大、產業相似度高是裴莊的產業實際,但長期以來,灘地產權不明晰、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黨支部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瓶頸。

轉機出現在2022年。為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加強黨支部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領導,增加村集體收入,2022年裴莊鎮依托全縣“清化收”工作開展契機,全面分析厘清“家底”。先后清理合同1897份,完善土地合同834份,16個行政村機動地合同、灘地合同全部規范到位,為村集體新增機動地1479畝,新增灘地11400畝。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直接關系著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注度高,只有把好事辦實、辦清楚、辦明白,老百姓才能發自內心地信服,給予黨委政府更大的信賴和支持。”裴莊鎮黨委書記薛英杰表示,正是本著這樣的初心,裴莊鎮當年就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237萬元。

如果說厘清了家底、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是實現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那么如何用好、用足這些資金,如何發揮黨支部的“核心”作用,便是推動集體經濟穩步發展的關鍵。裴莊鎮的做法是以黨支部為核心,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由鎮黨委牽頭,組織成立聯村產業發展黨支部,有效打破村界限制,實現土地、資金、人力等資源統籌,促進強強聯合、以強帶弱,為鄉鎮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增收拆除藩籬,奠定基礎。

“目前,全鎮已成立4個聯村產業發展黨支部,89名農村黨員一線帶頭,8個村986名農戶參與其中,累計整合耕地800畝、灘地12000畝,統籌整合資金1500萬元,聯村發展產業項目4個,預計年產值可達6700萬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800萬元。”在薛英杰看來,只有堅持黨的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不斷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發揮其組織功能,才能真正激發其內生動力,從而確保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

創新模式 “特”處發力

金秋的黃汾灘涂,風吹稻菽千重浪,處處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在萬榮縣裴莊鎮,近千畝現代化桃果示范園、葡萄示范園區,渠田相連、平疇如織,現代化的農田設施一應俱全。裴莊鎮發展集體經濟的“密碼”就藏在其中。

如何走出一條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裴莊鎮的做法是引導各村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走差異化經營的路子,以市場為導向,從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實際出發,打優勢牌、謀特色路,選準產業、項目和載體,探索更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和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目前裴莊鎮逐步形成了“反租倒包”和“統建分包”兩種模式。“反租倒包”是指村委會將承包到戶的土地,通過租賃形式集中到集體,通過集體進行統一規劃和布局,將土地的使用權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再承包給相關農戶或者從事農業經營的公司。“統建分包”則是村委會將集體所有的土地,在統一規劃和布局的基礎上,把使用權分包給農戶或公司,實現規模化經營。

岔門口村是裴莊鎮唯一的貧困村,有30多年露天葡萄種植歷史,但受凍災等極端天氣影響,種植葡萄收入不穩定。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扭轉靠天吃飯局面,裴莊鎮黨委指導岔門口村和西孫石村成立聯村產業發展黨支部,由分管農業副鎮長任黨支部書記,吸納兩個村的黨員干部為支部成員,在依法保護農戶承包權基礎上,村集體按照“反租倒包”模式,將土地通過租賃形式集中到集體,統籌資金500余萬元,高標準建成100棟“陽光玫瑰”葡萄大棚,配套水肥一體化系統,以3年—5年為一個周期,承包給農戶管理經營。“進入豐產期后,每畝產值可達到6萬元左右,年總產值就是600余萬元,每年可為每個村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裴莊鎮黨群服務中心主任、西效和村黨支部書記蔡新民說。

通過“統建分包”,由裴莊鎮政府對西孫石、西效和兩個村的近1000畝灘地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發展新品種水果示范園區,再以5畝為1個單元分包給村民管理,每畝成本5000多元,承包到農戶手里只要300元。不但盤活了集體所有土地,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同時也激發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熱情,實現了特色產業突破性發展。蔡新民高興地說:“預計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每年還可為每個村集體經濟帶來30萬元以上的收入。”

形態多樣 “聯”字為先

眼下,即將進入紅薯的收獲期。在由岔門口和西孫石兩個村的聯村產業發展黨支部牽頭成立的紅薯粉條加工廠里,工人們也進入了機器調試期。

“這個廠占地7000多平方米,不僅設有原料車間、生產車間、包裝車間和晾曬場,還設有陳化車間、冷凍車間、解凍車間等功能區,打破了只能冬天做粉條的傳統,將每年的生產期拉長到7個月,年產量可達37.5萬公斤。”說話間,廠區負責人孫英澤算了一筆賬,“按照市場價格每公斤20元計算,年產值就是750萬元,可帶動群眾年增收350萬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0萬元。”

這種以聯村產業發展黨支部為統領,打破行政村壁壘,通過聯村產業發展黨支部牽頭,建設村村之間關聯產業項目,實現產業鏈延長、行業優勢互補的模式被裴莊鎮稱為“異業聯動”形態。裴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黃永軍說:“下一步我們還要依托特色產業,建立優質果蔬、光伏發電、專業合作社、畜禽養殖等關聯產業項目,推動產業能級全面提升,讓更多農戶受益得實惠。”

此外,裴莊鎮還立足一些村子地域相鄰、資源相近、產業相同的實際,將組織強、人才強、產業強的村整合起來抱團發展,形成了“同質聯合”形態。圍繞聯村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利用集體經濟收入進行完善提升,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水電路等要素保障問題。

立足“同質聯合”形態,裴莊鎮對地域相連、產業相似的沿灘村莊,圍繞村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組建聯村產業發展黨支部和產業發展平臺,形成了“成片成帶成規模”的產業發展態勢。

通過“民生聯辦”形態,岔門口村和西孫石村聯村修建田間路,共用深井、變臺等基礎設施,既杜絕了重復建設,又發揮了最大效用。沿灘的西效和、老莊、五星莊共建一套排水管網、一個污水處理站,實現了硬件投入效益最大化,讓群眾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在提升產業的同時,裴莊鎮還堅持集體經濟“取之于民、惠之于民”,將集體經濟成果反哺到民生領域。上王信村是2022年建設的美麗鄉村,財政建設資金是256萬元。在此基礎上,上王信黨支部統籌村級集體經濟100余萬元用于全村基礎設施的提升。同樣是美麗鄉村的西孫石村是裴莊鎮的大村,350萬元的財政經費僅可用于主巷道的硬化。為此,西孫石村黨支部統籌村級集體經濟100余萬元,對全村支巷道進行全面硬化改造,讓美麗的成色更足。

為減輕村民交納城鄉居民醫保費用的壓力,裴莊鎮各村以集體經濟補助的方式,對居民采取30元到200元不等的集體補助。“目前,全鎮16個村已經有11村實現了居民醫保費用集體補助,總補助金額達到150萬元以上。”黃永軍表示。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