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9-21
□記者 朱姝
激蕩浩然忠義之氣的《關公頌》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在交響樂中奏響新時代關羽的新表達;授牌35家“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共同傳承弘揚關公文化、關公精神;四月初八關帝巡城、關帝誕辰慶典、關公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充分展示關公信俗、非遺等項目;“海峽兩岸關公文化書畫展”“海峽兩岸關公文化學術研討會”“臺青研學游”等活動舉辦,增進海峽兩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相交流借鑒,傳承關公精神,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為關公文化的發源地和集散地,運城文化綿長,底蘊深厚。如何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讓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交融?如何落實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立足傳統文化的沃土,運城守正創新,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9月20日,游客在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參觀游覽。 記者 閆鑫 攝
傳承:薪火相傳 筑牢現代文明發展根基
“歷觀史記英雄將,誰似云長白馬功。”千百年來,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關公文化也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西博物院與關公文化研究院、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聯合舉辦的“天下云長——關公文化展”中,匯集了各地區各時期有關的關公文物和史料,力求還原歷史本真,呈現藝術時空。第二單元“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從精神層面全方位闡釋了關公“忠義仁勇”的優秀品格。第三單元“萬世人極,四海共仰”,將關公的人物形象與精神內涵上升到文化層面。
解州關帝祖廟舉辦“天下崇祀文武神圣”關公造像藝術展,將藏品進行數字化展示,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關公精神,傳播關公文化。
近年來,我市積極盤活用好歷史文物資源,推動關公文化傳承,做好歷史文化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數據庫建設工作,深入挖掘關帝廟館藏文物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將文物資源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可供大眾共享的文化成果。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加大文化闡釋力度,出版發行研究成果。關公文化研究院從堅定文化自信、深刻挖掘關公文化內涵、闡釋關公文化價值、致力關公文化傳承弘揚等方面,發表學術類原創文章,編撰出版關公文化叢書、《關帝廟》雜志,已出版發行《解州關帝廟志·碑刻題記卷》《解州關帝廟志·器物題銘卷》,推動研究成果轉化,形成高質量研究成果,讓學術理論得到更權威的推廣和認證,把關公故事講得更生動,把關公文化講得更精彩,把關公精神講得更深刻。
關公文化,文脈悠長,其蘊含的“忠義仁勇”精神歷久彌新。我市不斷提煉關公文化資源,使之形成高集中度、高辨識度、高價值的文化資產,再以此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與之結合,形成關公文化時代表達的基石。

轉化:開放包容 賦予傳統文化更多內涵
數字時代席卷而來。新的時代背景下,關公文化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為現代文明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近年來,我市堅定文化自信,持續探索關公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每年舉辦清明祭祖、四月初八關帝巡城、關帝誕辰慶典、關公文化旅游節四大主題節慶類活動,充分展示利用關公信俗、非遺等項目,找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不斷提升解州關帝祖廟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
如今,四月初八古廟會影響深遠,揚名海內外;六月二十四關公誕辰紀念活動,成為海內外游客和信眾每年不可或缺的文化盛事;在每年的關公文化旅游節期間,解州關帝祖廟舉辦“關帝廟主委聯誼會暨關公文化座談會”,為政府、企業,以及學者和海內外華人華僑搭建國際文化展示和交流平臺,促進經濟融合與文化傳播相得益彰,已3次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
關公文化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豐富,重要路徑之一就是將關公文化與現代技術、現代媒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我市圍繞關公文化,創新關公IP,創作了一批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文化作品及文創產品。
解州關帝祖廟中軸線上的結義亭、君子亭、御書樓展陳布置完善,拓片、字畫等蘊藏關公元素的文化作品被精心布置在祖廟建筑中,并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輔助展示,在第34屆關公文化旅游節中為游客帶來更全面、更立體的沉浸式游覽體驗,讓游客對關公文化有更深刻的體驗;
鹽湖區解州鎮常平村的平常街上,老少皆宜的沉浸式夜游表演“劍心書韻”“喜結連理”“勇殺惡霸”“義結桃園”等,將并不大為人所熟知的青少年關公展現在游客面前;
在“運城禮物”文創產品旗艦店里,綠衣紅臉的Q版“關小爺”、神態奕奕的關公雕塑、關公文化圖書等文創產品,讓游客全方位感受關公文化、體驗關公文化、傳播關公文化。
關公IP的創新性發展,為平常街、關帝祖廟等帶來全新盈利方式的同時,也為廣大游客朋友帶來了豐富的滿足感和獲得感。
戰鼓擂擂,琵琶錚錚,劍弩聲、人馬聲交織不斷,恢弘的戰爭場面似乎浮現在眼前,震撼人心。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曾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順著滿滿河東風韻的樂曲聲,帶著全場觀眾來到皚皚白雪般的鹽池中,看勞作的人民揮汗如雨,一場音樂盛宴讓人們用情去品關公故事,用心去讀河東歷史;
蒲劇《忠義千秋》是運城市重點打造的精品歷史劇目,以史料為依據,從關羽離開故鄉解州講起,選取“除惡霸”“桃園結義”“古城會”等事件進行演繹,藝術再現了關羽波瀾壯闊的一生,堪稱“運城首部大型文旅融合非遺劇目”。
運城還以影視、動漫、游戲等年輕人喜愛的形式傳播關公文化,結合忠義文化、關公形象,以及運城典藏等多個主題進行關公文創產品研發,目前開發的產品達200種。
發展:兼收并蓄 提升世界能見度
關公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關公精神威震四海,關公信仰代代相傳,關公身上體現的“忠、義、仁、勇”蘊涵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關公文化也已成為聯結海內外華僑華人的重要精神紐帶。
多年來,我市一直充分依托“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的資源優勢、文化優勢,以深化凝聚海峽兩岸關公信仰的精神與合力,不斷增強港澳臺同胞、世界華人對祖國、對民族的情感認同、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對臺文化交流,不斷拓寬文化交流平臺,緊緊圍繞“忠義精神聚兩岸、天下關廟一家親”,開展豐富多彩的“請進來、走出去”文化交流活動,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作出積極努力的貢獻。
從2019年開始,與海內外有地域性、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關帝廟、關公文化協會和社團組織聯合起來共建“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形成合力與凝聚力,正確發揮關公精神的時代價值,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前,解州關帝祖廟、關公文化研究院已授牌35家“關公文化交流基地”。這些交流基地充分引領和發揮橋頭堡陣地作用,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公文化交流與融合,共同傳承弘揚關公文化、關公精神,為關公文化的傳承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與此同時,我市推進“五大關廟朝圣之旅”活動,舉辦國際關公文化節,持續拓寬關公文化的輻射度。舉辦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搭建兩岸文化交流新載體,打造特色文化活動,開辦以關公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節,通過強有力的手段,讓關公文化自身所蘊藏的強大融合力引領兩岸全方位融合,以豐富的文化元素引領兩岸文化時尚,推動兩岸認同文化融合全面深化,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搭建了新的橋梁。
舉辦“關帝圣像南巡”晉閩關公文化交流活動,充分發揮關帝祖廟、關公文化交流基地的引領作用,促進晉閩兩地文脈融通和經濟交流。持續推進“關帝圣像”赴臺巡游活動,馬來西亞“親情中華·筑夢絲路”國際關公文化節,充分發揮交流基地的橋梁紐帶作用,凝聚促進臺灣同胞、海內外華人對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