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河東鹽文化調研萬里行走進陜西大荔——

尋訪鹽官后人,追溯河東鹽運歷史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9-11

運城晚報西安訊(記者 孫蕓苓 見習記者 楊穎琦 實習生 陳柯邑)踏跡尋道,尋訪鹽官后人,追溯河東鹽運歷史。9月9日,河東鹽文化調研萬里行調研組來到此次活動的第八站——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豐圖義倉,參觀閻敬銘紀念館,了解有“布藝宰相”之稱的晚清大臣閻敬銘及其后人的相關歷史。

豐圖義倉是我國唯一現仍在使用的清代糧倉。據悉,閻敬銘曾客居山西,先后在山西蒲解等地用賑災余款創辦同善義倉12個,在他的家鄉建造豐圖義倉。這些義倉對于應對一方災害起到了巨大作用。此外,閻敬銘一生重視教育,曾與永濟士紳發起“永濟同義文會”,推動永濟同義文會與朝邑同義文會進行交流學習,同時,在山陜兩地長期資助西河書院、華原書院及王官書院,為當時河東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離開豐圖義倉來到運城市永濟市王官別墅,閻敬銘重孫女閻悌徽為調研組講述了閻敬銘兒子閻迺竹的歷史。據閻悌徽介紹,閻迺竹是她的祖父,曾任山西河東兵備鹽法道,也是王官別墅的建造者。

隨后,永濟傳統文化傳承人曹中義為調研組介紹了永濟市虞鄉鎮一座鹽倉的相關情況。1988年前后,曹中義曾在虞鄉任職,當時供銷社在鹽倉拉鹽,他聽聞后前往鹽倉參觀。他通過鹽倉磚塊的形制,判斷這是一座清朝鹽倉,是半地下室的,這里的鹽都是一二百年前的清朝官鹽。百年過去,這里小顆粒的鹽已結在一起,變成十多斤重的大塊。除了墻壁附近的鹽塊略有泛黃,其余仍然色澤白凈,質量沒有受到影響,可以直接出售。這座鹽倉的發現,不僅是河東鹽倉發掘的一部分,也為研究當時河東大鹽的品質及存儲情況等提供了實物依據。

通過對閻家歷史的探索,調研組進一步了解了河東大鹽所牽系的一系列歷史人物、歷史遺跡、歷史文化。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