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市城市管理局全面提升園林綠化水平 創建綠色生態宜居城市

增加城市綠量 打造園林精品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9-01

□記者 祁克寧 見習記者 趙雪

8月30日,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為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建設宜居、韌性、智慧的美麗運城,近日,我市出臺了《運城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禹都公園

根據《方案》要求,我市園林綠化工作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綠色低碳、科學發展的基本原則,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尊重城鎮發展規律和綠化規律,加強規劃引領,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綠地功能,拓展綠化空間,持續構建連續完整的城鎮綠色生態網絡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努力建設山水運城、美麗運城,把運城打造成山西名副其實的“小江南”。

提升市民參與感 提高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根據《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市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0%,城市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1公里;市本級、永濟市、垣曲縣通過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復查;河津市、臨猗縣、芮城縣通過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復查,啟動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創建。到2030年,全市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5%,城市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1.5公里;萬榮縣、稷山縣、新絳縣、聞喜縣、平陸縣、夏縣、絳縣創建省級園林縣城。

體育公園

為了科學推進城市綠化工作,全面提高建管水平,市政府成立了運城市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各項工作任務。

此外,我市還將建立共謀、共建、共治、共享、共評的治理模式,不斷提高公眾參與感。加強宣傳引導,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并出臺相關辦法,動員全社會力量認種認養城鎮樹木、提供技術服務、認建認管或出資捐建小微綠地、“口袋公園”、綠色驛站等,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園林公益事業。同時,探索“互聯網+”樹木認養新模式,開展最美“口袋公園”、最美林蔭道、最美綠道、最美驛站評選。

增加城市綠量 促進綠地分布均衡合理

《方案》要求,要合理安排綠化用地。嚴格落實城鎮綠地系統規劃相關要求,留足綠化建設用地,有效保障城市綠化用地有效供給。城市更新中,原則上舊城改造騰出的小于1公頃的土地,宜全部建成“口袋公園”;推行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四分之一”法則,至少在一個拐角建設街頭綠地;推進見縫插綠、拆違建綠、留白增綠、破硬植綠,充分利用城鎮廢棄地、空地、閑置地、邊角地等零散地塊建設小微綠地或“口袋公園”。

積極拓展綠色空間。今后,我市將開展“增綠”工程,探索城鎮綠色空間為主導的綜合空間復合利用,通過建設主題游園、遺址公園等方式,加強中心城區、老城區、閑置工礦企業廠區等區域綠地建設和改造提升。增加橋體、公交站點、停車場、生態屋頂、立體花園、墻體等綠化,豐富背街小巷、高架橋下、廊架、邊坡的空間綠化。因地制宜建設居民身邊小而美的“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綠色驛站,提高綠化覆蓋面積。

構建林蔭綠道網絡體系。今后將全面開展綠蔭行動和綠道建設行動。建設林蔭道路和林蔭停車場,提倡城市道路多板塊模式;積極創建園林式道路,在分車帶和人行道栽種雙排鄉土冠大蔭濃喬木,打造林蔭車道;適當增加行道樹池寬度,提倡連體樹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設綠道,連通山水林田湖草和各類綠地、重要的歷史人文節點,構建連續貫通、覆蓋城鄉的綠道網。加強綠道沿線綠化美化,結合百姓游憩和健身需求,完善驛站、標識等配套設施,合理配備戶外健身場地及設施。

統籌“藍綠”生態網。我市要強化“藍綠”統籌融合,以林蔭道、綠道、濱水藍道串聯整合各類綠地、濕地、林地、自然保護地,形成“藍綠”生態網絡。因地制宜梳理貫通城鎮河湖水系,因勢利導改造硬質渠化河道;恢復生態駁岸和自然岸線,以綠廊護藍脈,提升水體循環自凈力;突出親水功能,營造多樣性生物生存環境。加快建成區內組團之間凈寬度不小于100米且連續貫通的生態廊道建設;加強防護綠地建設,防護林帶要以混交喬木林為主,發揮園林植物凈污防噪功能,營造高大喬木夾岸的濱河景觀。

打造園林精品 全面促進綠化提檔升級

提升庭院綠地品質。我市將打造“15分鐘生活圈”綠色開放空間體系,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增加植物配置,設置健身步道及康體設施,完善庭院綠地生態效益和服務功能。同時,不斷完善公園綠地服務功能。推動綠地與城鎮融合發展,將公園綠地建設與產業發展、城市安全、生態修復、景觀風貌、防災避險緊密結合,因地制宜實現休閑娛樂、運動健身、防災應急、社會管理、科普教育、研學旅行等便民服務功能。此外,還要加大兒童游樂設施建設和適老化改造力度,實現“全齡友好”。

航天公園

打造城市園林精品。今后將按照建成區萬人擁有綠道長度≥1公里的要求,實施城市綠道建設,構建連續貫通、覆蓋城鄉的綠道網,并加快城市公園分級分類,形成以郊野公園、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街頭游園為主,大、中、小合理分配、特色鮮明、種類多樣、分布均衡的公園體系,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要求。到2025年,市本級至少建有1個符合標準要求的植物園或專類植物公園、1個至2個郊野公園;各縣(市)至少建成1個綜合公園、1個郊野公園、1個防災避險公園以及一批富有特色的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國家重點公園、省重點公園要全部實施改造提升工程。對于服務設施滯后的老舊公園,要在保護歷史文化和特色風貌的基礎上實施“微改造”。

積極推進園林文化傳播。我市將充分挖掘運城本土文化內涵,將文化建園理念貫穿園林綠化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打造特色園林景觀,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加強文物古跡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建成一批歷史名園。充分利用現有園林載體,積極開展園林文化教育普及活動,推動園林園藝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醫院、進家庭,提倡園林生活,推廣園藝療法,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園林文化品牌單位。

攝影 記者 祁克寧 茹雅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