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8-30
記者 邢智軒 見習記者 曹欣怡
一雙鐵腳板走進千家,一副金嗓子說和萬戶。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不論是田間地頭還是街頭巷尾;不論是鄰里糾紛還是家庭矛盾,矛盾在哪里出現,人民調解員就在哪里出現……
今年以來,芮城縣先后發動500余名調解員,通過進農村、進網格、進物業、進連鎖企業、進綜超市場等“調解進基層”形式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420余件。其中,婚姻家庭、鄰里糾紛1690余件,土地糾紛920余件、征地拆遷糾紛230余件、損害賠償糾紛580余件,調解成功率98%以上,協議履行率100%,群眾滿意率100%,有效遏制21起“民轉治”和8起“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這組沉甸甸的數據,是全縣500余名人民調解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們克服困難,勇戰一線,服務群眾,用調解責任排查社會矛盾隱患、用調解情懷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用調解擔當維護和諧穩定?!避浅强h司法局局長張振江感慨道。
◆打造人民調解品牌特色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踐行“楓橋經驗”,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關鍵是要組建起一支能調解、會調解、善調解的調解員隊伍。
芮城縣把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人民調解與行業專業調解相結合,選優配強調解隊伍,成立了一支由“執法隊員+專業調解員+特邀調解員”相結合的調解團隊,并且通過調解大講堂、案例評析、交流研討等方式,分級、分類開展調解業務培訓,提升調解隊伍業務能力。
在選優配強調解員隊伍的同時,芮城縣積極探索建立調解實績與等級評定、評先評優、工作報酬相掛鉤的激勵保障機制,調動調解員工作積極性?!耙患壵{解員每月額外補貼100元,二級調解員每月額外補貼50元。與此同時,為全縣20名專職調解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多種形式提升人民調解員的待遇,保障調解員的權益?!避浅强h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股股長劉花花說。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在扎實的業務培訓與有效的制度激勵雙重驅動下,芮城縣涌現出了一批調解工作做得好、調解品牌叫得響、人民群眾信得過的特色品牌調解室,為人民調解工作注入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曾獲全國優秀人民調解員、山西省一級調解員榮譽稱號的張鵬飛,扎根基層十余年,先后參與化解征地拆遷、農民工討薪等重大疑難糾紛30余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00萬余元……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張司法”。
解難調之事,化難解之仇。山西省一級調解員姚建安憑借在公安戰線和村“兩委”工作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成功調處意外死亡賠償、醫患糾紛等重大矛盾150余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800萬余元,被群眾稱為風陵渡口“姚公正”。
山西省二級調解員石長命,72歲仍奮斗在調解工作一線,先后參與并成功化解土地糾紛、家事糾紛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疑難糾紛600余件。群眾夸其是“調解隊伍里的行家里手”。
……
在古魏大地,像“張司法”“姚公正”和石長命這樣愿意為群眾“走”與“呼”的調解員還有許多。他們的調解經歷雖不盡相同,但都心系群眾、敢于擔當,常奔走于田間地頭,出入于百姓家中,用自己的鐵腳板和金嗓子捍衛古魏大地的和諧穩定。
去年年底,芮城縣人民調解員隊伍中2人被評為“山西省一級人民調解員”,5人被評為“山西省二級人民調解員”。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
“老蘭,外地來了一幫人到我家鬧事,你快來管管……”2021年9月的一天,芮城縣平安社區專職調解員蘭建剛接到了社區居民董某的電話。沒有任何猶豫,蘭建剛立即停下手頭工作,一邊組織調委會成員制訂溝通方案,一邊急忙趕赴董某家。
見到當事人時,雙方怒氣沖沖,拍桌瞪眼,互相指責謾罵,現場亂作一團。蘭建剛見狀,先安撫矛盾雙方情緒,讓大家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講述事情經過。經了解,這是一起因為家庭暴力引發的矛盾糾紛。外省的王某與董某是夫妻,兩人通過網絡相識,逐漸發展成戀人關系并結婚。婚后,兩人因生活習慣差異較大、性格不合等原因時常發生爭吵。一次,王某醉酒后將董某打傷,董某堅決要求離婚。經過蘭建剛的勸說,雙方情緒逐漸穩定下來,王某主動向董某認錯,并作出承諾保證?!敖o王某半年考驗期!”蘭建剛向董某提議道。在蘭建剛的勸說下,矛盾雙方解開了心結,夫妻二人重歸于好。
從事調解工作13年來,蘭建剛先后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00余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000萬余元,調解成功率達到98%,協議履行率和群眾滿意率均達100%。
“讓一讓,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p>
“家庭要和睦,鄰里要團結?!?/p>
……
沿街噴涂的法治標語以及普法圖片,是芮城縣學張鄉三坑村的一道風景線。
在三坑村,記者見到了該村的人民調解員楊萬合。今年69歲的楊萬合從事調解工作已有17年,經他成功化解的各類矛盾糾紛就有300余起,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萬余元。村民們有什么矛盾糾紛,就會找楊萬合,讓他說句公道話。
羊吃了別人的莊稼、打農藥誤傷了隔壁的莊稼、雨水堆積影響鄰居家的院墻……在楊萬合的印象里,村民多是因生活小事產生摩擦?!按迕裰g發生爭執,不是為了要高額賠償,就是想要一句公道話,爭個理。”做了十幾年調解工作的楊萬合,已經掌握了基層的調解“密碼”。
“現在村里組建起了一支人民調解員隊伍,只要村民有矛盾糾紛,調解員就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及時調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比哟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薛軍波說。
鄉村治,百家安。芮城縣不斷夯實基層調解力量,鼓勵和支持公道正派、熱心調解、群眾認可的社會人士、行業性專業性人才擔任調解員,確保矛盾糾紛能夠化解在基層一線,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區)。
◆打出“普法+調解”組合拳
如果說調解是將已經形成的矛盾化解在“第一線”,那么普法下鄉、強化法律宣傳就是通過提升群眾法治意識,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的出現,實現“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轉變。
群眾“點單”,免費法律咨詢團接單,及時送法到家是芮城縣摸索出的普法宣傳模式。
前段時間,某果業公司的負責人與果農之間發生經濟糾紛,雙方各執一詞,不愿退步,便找到學張鄉司法所尋求調解。經過調解后,矛盾圓滿化解??紤]到這起經濟糾紛涉案金額較大,且這類事件在當地多發,學張鄉司法所便主動聯系芮城縣司法局免費法律咨詢團,希望其到鄉鎮做一次普法宣傳。沒過多久,一堂有關購銷合同法律法規的課堂便開到了鄉里。
據了解,免費法律咨詢團隊由退休政法干部、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等組成,每周定期到鄉鎮為群眾解決法律問題,并進行法治宣傳。
除了組織下鄉走訪宣傳,將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芮城縣司法局還開拓線上渠道,通過微信群轉發普法卡片、“指尖學法”等方式,做好群眾普法宣傳工作,及時回應群眾法律訴求。
2020年年底,居住在風陵渡鎮的李某在居民組微信群中收到了一條有關土地承包法的普法宣傳信息??吹竭@一消息,常年在外打工的李某想起自己在老家還有2.15畝耕地,便想回家看看。回到老家,李某發現自家的地早已被隔壁兩戶人家占用,種上了玉米苗,李某便將地里的玉米苗鏟除,重新播種。2021年3月,左鄰王某與右鄰楊某認為這塊土地屬于集體所有,李某不應耕種,便用除草劑毀了李某種植的青苗。李某在學習相關法律后,認為這塊土地屬于合法承包經營。在看到對方損毀了自己田里的青苗后,一怒之下,李某跑到王某和楊某的田里,將其青苗毀損。雙方爭執不斷,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
接到調解任務后,風陵渡司法所迅速指導調委會成立調解專班,開展案件調查。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調解專班初步制訂了調解方案,經過釋法說理,王某、楊某認識到錯誤,與李某達成調解協議,土地由李某耕種,矛盾雙方均存在青苗損毀行為,互不賠償損失,案結事了。事后,免費法律咨詢團隊圍繞這起糾紛涉及到的法律法規進行普法宣傳。
芮城縣通過開展“送法到家”普法宣傳活動,為群眾講清“法理”、講透“道理”、講明“情理”,營造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基層問題錯綜復雜,群眾矛盾千變萬化。芮城縣人民調解隊伍扎根在基層,奮戰在一線,用“法理情”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安寧祥和,推動人民調解這一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全縣形成“有事找調解、困難我來幫”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氛圍,為芮城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