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8-28
珍惜發展機遇 推進城市建設
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趙高堂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為這座鹽運專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借此契機,市委書記丁小強率我市代表團先后赴西安、楊凌、武漢三地學習考察,成效顯著,收獲頗豐,意義深遠,為奮力推進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的高品質城市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市城市管理局將認真學習此次學習考察取得的經驗成果,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省委、市委全會關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扎實做好成果轉化運用“后半篇文章”。一是凈化鹽湖。依法依規做好鹽湖周邊環境保護治理工作,讓“七彩鹽湖”煥發新顏,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二是灑掃門庭。持續開展市容環衛“兩深度”行動,重點加強背街小巷垃圾和文化街區環境衛生整治,全面提升城市潔凈度。三是繽紛色彩。大力開展“植草增色、花滿鳳城”園林綠化提升行動,進一步加強重要節日、重要節點特色園林景觀打造,扮靚城市形象。四是溫暖街頭。加強對愛心驛站、河東驛站、公廁的日常管理,進一步豐富便民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規范引導商戶在合理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加強對游商游販的管理,全力打造溫暖而又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五是點亮夜空。充分利用樓體彩化、公園亮化、音樂噴泉、水幕電影等設施打造美觀大氣、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六是豐富煙火。加強對夜市及各類商業主體的管理,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利用自有空間,分區域時段設置有檔次、有品位、聚集人氣和商業氣息的精品夜市、星光夜市,升騰城市煙火氣。
做好項目興水 加強人才培養
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孫耀民
市委組織代表團赴陜西省學習考察,是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務實舉措。這次問道取經,對我們全力“做好運城水文章”具有十分現實的借鑒意義。
市水務局將以爭先進位、競進有為的奮斗姿態,切實做好成果轉化運用“后半篇文章”,一體推進水資源管理、水工程建設、水生態修復、水災害防御等工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貢獻水務智慧和力量。
一是深學市委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四水四定”原則,全面深化“五水綜改”,系統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持續抓好農村飲水安全,筑牢提升汾河防洪能力,為我市加快轉型發展做好水基礎支撐。
二是做好項目興水。堅持“十六字”治水方針,高標準抓好汾河防洪能力提升、地下水超采治理、大中型灌區改造、河流生態廊道建設、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總投資14.13億元的39個水利項目建設。
三是強化部廳對接。繼續與水利部、省水利廳加強溝通對接,積極爭取支持,要政策、謀項目、爭資金,多措并舉擴大我市水利項目基本盤,靠投入支撐“穩”的基礎,靠項目激活“進”的動力,不斷提升水務高質量發展水平。
四是加強人才培養。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人才強市、“運才興運”戰略,以“短期填補、中期幫帶、遠期再造”為目標,讓既有全面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們,傳、幫、帶出一批學歷高、專業強的年輕技術干部,把人才優勢轉化為工作強勢,保障各項水利工作都有完備的技術支撐。
三聚焦三發力 推動能源轉型
市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馬武康
8月10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帶隊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考察對接,圍繞抽水蓄能等方面尋求與三峽集團深度合作。全市能源系統將以此次考察學習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準確把握轉型發展的內涵實質和實踐要求,積極搶抓轉型發展機遇,著力在建設綠色節能示范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智慧能源網聯區和清潔利用先行區等工作中積極發力、爭做先鋒。
一是聚焦能源革命,發力能源轉型。積極謀劃實施可再生能源項目,促進區域能源結構轉型,擴大綠色電力生產,力爭2023年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0%以上。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強抽水蓄能建設,推動新型儲能項目入庫,以電力發展推進經濟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二是聚焦民生大眾,發力惠民工程。抓緊編制全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全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有序發展,服務民眾電動車用能。持續加大清潔取暖工作力度,提升使用效率,鞏固已有成果。同時,不斷優化運行補貼機制,讓群眾更充分、更直接地感受到優惠補貼政策的實惠和便利。
三是聚焦綠色發展,發力減煤降碳。提升運城市參與全國碳市場的競爭能力,大力推動煤電機組“三改聯動”,進一步提升煤電機組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促進電力行業清潔低碳轉型。持續推動本區域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強化能耗強度和能源效率約束,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全面提升節能管理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合理用能。
對標先進榜樣 推動創新發展
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李民富
此次赴陜西考察學習,深刻感受到我們在推進開發區創新發展方面的短板和不足,為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標桿和榜樣。
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以此次學習考察為契機,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緊盯“雙碳”目標,以建設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河津先行區為總牽引,對標先進解放思想再出發,奮力打造開發區升級版。
一是聚焦主導產業高起點布局規劃。以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示范園區為契機,圍繞碳基新材料、鋁基新材料、精鋼鑄造、固(危)廢綜合利用、數字物貿五大產業園建設,發揮中鋁山西新材料、陽光集團兩大鏈主企業的核心引領作用,規劃一批主導產業延鏈、強鏈、補鏈項目,推進產業精細化、高端化、多元化發展。到“十四五”末,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沖刺國家級開發區。
二是聚焦項目建設高質量招商引資。牢固樹立“項目是第一支撐”理念,堅持“政府+鏈主企業+產業園”招商新模式,圍繞延鏈項目、推介活動、園區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招商活動。緊盯煤矸石綜合利用、高溫超導及納米微粉、鋁壓延加工等項目,嚴格落實“1+6+3”項目推進機制,定期上門問診,推進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達效。
三是聚焦創新發展高效率推動改革。以“放管服”改革為契機,全面加強人才專業化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持續推進“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探索標準地分期出讓,推行樁基先行新機制,加快煤化工園區基礎設施、科創園標準化廠房建設,以更優環境、更實舉措推動創新發展。
學習先進經驗 奮起直追趕超
稷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郝 冰
8月8日、9日,運城市代表團赴西安、楊凌兩地考察,實地感受兩市矢志推動科技創新、轉型發展的澎湃動力。稷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將認真學習先進經驗,奮起直追趕超。
一要錨定工業轉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立足煤焦化冶等傳統優勢產業,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之路,加快總投資60億余元的轉型升級項目建設,爭做新稷河聞工業轉型發展區排頭兵;聚焦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建鏈強鏈、延鏈補鏈,助推產業由“煤鋼獨大”向“多業支撐”轉變。
二要狠抓招商引資,蓄積后續發展動能。立足開發區循環經濟資源優勢、要素集約比較優勢、投資環境相對優勢,靈活運用長板招商12種方式,精準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尤其要在“政府+鏈主企業+產業園”招商上持續用力,力爭全年招商引資突破百億元。
三要深化晉陜合作,實現兩地互利共贏。加強與西安交通大學深度合作,發揮“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稷山工作站”優勢,為煤焦化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加快廢舊鋰離子電池破碎分選成套設備示范線項目落地,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和實踐應用。
四要強化創新驅動,推動成果轉化利用。強化與清華大學等院所戰略合作,深化產學研用一體協同;借助“百名院士稷山行”,搭建院企創新平臺;謀劃永東科技研發(太原)公司,設立碳基新材料研發機構,發揮“鏈主”企業創新帶動作用;加大高新技術培育力度,推進創新型中小企業創建。
五要全力優化環境,著力提升服務效能。對標“三無”“三可”,構建全生命、全周期、全過程“管家”服務體系。堅持“五個一”項目推進機制,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落實“四零”服務、“五減”改革,打造優化營商環境新品牌。
勇擔轉型之責 奮進發展之路
新絳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楊 虹
學陜西,學什么?怎么學?貫徹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勇擔轉型之責,奮進發展之路,我們必須聚焦“兩個基本實現”目標,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加大力度搞創新、上項目、聚人才。
轉型必須靠創新。在開發區規上工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的基礎上,以數字化、信息化為目標,推動銀盛科技、高義鋼鐵、中信金石等龍頭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產品質效、提升本質安全。同時,瞄準十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引導煤焦產業發展碳基新材料、鋼鐵產業發展特種鋼材等前沿技術和產業。織密校企合作紐帶,發揮產學研橋梁作用,鼓勵大新傳動、格潤時代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實現“技術變現”,讓技術充當大小企業融合發展的“潤滑劑”。
創新必須靠項目。要高質量包裝項目,全要素策劃項目,大力度招引項目,高概率落地項目,全周期服務項目,高效率建設項目。圍繞六大主攻產業,謀劃開發區“千億級”產業框架,把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專引特、招才引智緊密銜接,發揮東方龍專業招商機構作用和“招商大使”以商招商優勢,深度對接全縣十大招商專班,緊盯簽約落地率、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強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務,力促“簽約”項目早落地、“開工”項目快建設、“投產”項目全達效,用源源不斷的項目支撐高質量轉型發展。
項目必須靠人才。按照全面打造人才高地的要求,持續實施“3個計劃”,持續深化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3所高校的合作,把更多優秀人才引回來、留下來、用起來,為“兩個基本實現”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
借鑒考察所獲 凝聚發展動能
聞喜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薛耀東
市委組織代表團赴陜西考察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產業。借鑒考察所獲,聞喜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依托山西建龍和銀光華盛兩個產業鏈鏈主企業,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全力打造精品鋼基地、新型鎂鋁合金深加工產業基地。
一是繪制一幅藍圖。堅持“高起點謀劃、高站位落實”工作導向,立足聞喜開發區鋼鐵和金屬鎂產業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比較優勢,深刻分析制約產業鏈發展的瓶頸和問題,系統謀劃發展路徑,制訂兩條產業鏈及產業鏈鏈主工作機制行動方案,全面構架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
二是組建一支隊伍。按照“會招商、懂經濟、善協調”的標準,依托現有開發區黨員干部隊伍基礎,積極從柔性引才、職能部門和企業選拔人才,組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隊伍,不斷夯實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基礎。
三是招引一批項目。堅持“內招”和“外引”相結合,用好“政府+鏈主企業+園區”招商模式,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不斷完善產業鏈招商圖譜,突出產業鏈推介會招商方式,推動一批投資額度大、帶動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的項目簽約落地,實現“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著力構筑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基石。
四是用活一套政策。沿著“了解政策、學習政策、用足政策”途徑,從鏈主企業實際出發,梳理匯總土地、能源、稅務、社保等一攬子政策,通過專班推進,上下聯動,將各項助企惠企政策落到實處,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全面匯聚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五是打造一流環境。圍繞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聚力“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集成改革,確保入區項目全部實行承諾制辦理、工業用地全部“標準地”出讓、項目手續全程專人代辦,變企業“跑腿”為政府“跑腿”,持續提升企業滿意度。
全力轉化落實 展現國企作為
運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盧曉波
市委組織代表團赴西安、楊凌、武漢等地學習考察,是牢記領袖囑托、貫徹領袖指示、落實全會部署的具體行動,是對標學習、深化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務實之旅。運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堅持立足打造優秀綜合城市運營商的戰略定位,系統總結學習成果,全力推動轉化落實,在服務和推動運城高質量發展中彰顯國企擔當、展現國企作為。
一是圍繞核心業務,狠抓項目建設。學習借鑒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武漢新城規劃建設等經驗做法,聚焦重大項目建設,以加快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建設為突破,以科創城為點,以“五縱五橫”主干路為線,以“三個中心”建設為面,完善路網體系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拓展集聚區建設整體框架。同步加快運城會展中心等重大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入運營,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級和集聚吸納效應。
二是強化資本運作,提供金融支撐。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投融資機制和創新模式,發揮企業AA+信用等級優勢,最大限度降低融資成本,建立市場化的穩固暢通資金融通鏈條,確保重大項目資金需求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學習借鑒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運作機制,深度鏈接銀行、投行、擔保、保險等金融機構,建立集聚區系統完整的科創金融支持服務體系。
三是優化科創布局,聚力轉型發展。學習秦創原平臺的先進理念、體制機制,通過項目深度合作,打造創新生態集聚區高端科創的產業鏈、創新源、人才庫。借鑒西咸新區灃西熱光儲綜合能源和西安隆基新能源的新技術、新材料,把集聚區打造成我市能源革命和產業轉型的先行示范區。
四是加強校企合作,壯大戰新產業。強化與西安、武漢等地高校深度合作,采用光儲充一體化方式,加快城鄉充電樁等新基建項目建設。與清華大學、省互聯網研究院合作,扎實推進能源互聯網試點,建立能源革命信息化、網絡化、數智化平臺,加快推進我市能源互聯網項目建設步伐。
放大資源優勢 加快文旅融合
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董亞強
市委組織代表團赴西安等地學習考察,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的重要安排,是解放思想觀念、強化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將以這次考察為契機,深入學習借鑒西安、楊凌等地的發展經驗,努力做好成果轉化運用“后半篇文章”。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充分借鑒西安文旅融合發展經驗,打破傳統思想,搶抓市場機遇,引進金融資本,以大眾旅游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為導向,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培育文旅消費新熱點,創新文旅體驗新場景,快速打造運城文旅產業發展的“主引擎”。
二是在旅游配套上補短板。對標對表西安文旅產業先進做法,全力推進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沉浸式演藝、七彩鹽湖景區提升改造、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游客集散中心配套設施等重點項目,完善“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體系,構建“山、湖、廟、城”文旅產業矩陣,切實把豐富的文旅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三是在宣傳引流上下功夫。搭建“線上+線下”“主流媒體+新媒體”宣傳營銷陣地,深入西安客源市場開展常態化推介活動,快速打通華山旅游直通車,充分發揮地域交通優勢,多措并舉引導陜西游客來運旅游,持續擦亮“國保第一市”金字招牌,不斷提升“關公文化”“鹽文化”兩大核心IP的吸引力和美譽度。
四是在聯動發展上尋亮點。根據游客消費需求和習慣,以套餐式、定制化的營銷策略,以“打折促銷”的增值服務,不斷延伸旅游消費產業鏈,實現平常街特色餐飲、“云兮故里”民宿酒店、數字展館互動體驗、河東書房文創展銷、七彩鹽湖康養體驗、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實景演藝等多元業態的有機融合和協同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