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8-25
假期,許多孩子脫離了學校的監管,與家長頻頻上演“手機爭奪戰”,上網時間大大增加。很多家長擔憂電子產品對孩子視力的傷害,再者,長時間上網極易使青少年成癮,導致對身邊事物漠不關心、厭學等情況發生。近日,記者對此現象進行了調查采訪,引導家長處理好孩子與電子媒介的關系。
現象:
孩子兩歲半會刷短視頻
“孩子出生便能接觸到手機、平板,現在已經會自己刷短視頻了。”一位家長談到自己剛兩歲半的女兒時告訴記者。如今,像這樣過早地接觸電子產品的例子并不鮮見。以“00后”為代表的新時代青少年出生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被稱為“數字原住民”。盡管父母有意識地避免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但完全不接觸是不現實的。孩子即將升入六年級的戈女士表示:“現在學校的很多作業都需要網上提交,聽網課也需要平板,想要讓他不接觸電子產品完全不可能。”
由于青少年的自控力較弱,容易被網絡上碎片化的信息吸引,“陷入”手機短視頻和網絡游戲中,一些家長對此非常擔憂。一位父親表示,7歲的女兒經常能刷到網上直播,孩子不由地會模仿直播中一些夸張的表達方式。除此之外,這位父親表示,網絡上一些災難圖片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因此他也會盡量避免讓孩子接觸這些。
鹽湖區居民李先生的女兒即將升入高三,他表示:“孩子放假的時間大部分都被手機‘偷’走了,假期沒有起到休息的作用,以致孩子更疲憊了。”
“有時候我們也很苦惱,太嚴厲,孩子會反抗,不管的話,孩子又沒有節制。”戈女士表示。
辦法:
讓孩子身心動起來
家長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是面對網絡的誘惑,解決問題的關鍵更在于“疏”,而非一味地“堵”。如何培養孩子正確使用電子媒介的習慣?走訪中,一些家長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管理游戲時間,善用兒童模式。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內容進行一定限制,既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使用習慣,也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休息。為了減少孩子熬夜玩手機的情況,聞喜的王先生說:“我一般會和孩子商量好,晚上10點前把手機上交,然后第二天早上再給他。”王先生表示,提前和孩子商量好游戲時間,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鹽湖區的張女士則表示更關注孩子上網時接觸到的內容,“一般我會打開App的兒童模式,這樣避免了不適合的內容推送,同時我也會專門下載一些適合兒童學習的軟件,利用好網絡優質資源”。
拓展興趣愛好,增加戶外活動。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張女士說:“我覺得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我平時在家就盡量控制自己不看手機,以身作則。而我在看書的話,孩子也會跟著看書。”除言傳身教外,一些家長也尤其注重培養孩子在音體美方面的興趣。
“我想讓孩子喜歡上一門樂器或者運動,而不是在刷短視頻中得到瞬時快感。”一位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家長表示,讓孩子走進戶外,讓孩子身心動起來,可以很大程度抵抗手機的誘惑。
關愛孩子,增進溝通。2022年,國外一項關于屏幕使用與兒童情商的研究指出,兒童的屏幕使用與自身情商沒有顯著關系,但是當孩子在場的情況下,父母頻繁使用移動設備會使孩子情商更低;而父母在孩子使用媒體時參與情緒調節,會讓孩子的情商水平更高。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干預非常重要。
孩子即將上高中的孫女士說:“不單單是玩手機,很多事情我都會和孩子溝通。我發現尊重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會耐心聽取我的建議,這樣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執。”
培養孩子判斷力,確立是非觀。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對于辨別網絡上紛繁復雜的信息具有重要意義。拒絕成為“信息的奴隸”首先需要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不僅需要學校老師的教育,同時需要家長的引導。萬榮縣第二中學的張老師表示:“平時我有意識地拓寬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去閱讀和實踐,而不是單一地依賴某一種媒介,避免形成信息繭房,也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判斷。”
關注:
農村兒童手機依賴更嚴重
有研究表明,兒童對手機的依賴問題在鄉村地區更為嚴峻。團中央發布的《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網絡使用存在城鄉差異,農村未成年網民上網設備相對單一、長時間上網情況更突出、使用休閑娛樂類應用比例較高、使用學習資訊類應用比例較低。
采訪中,一位高中教師表示:“因為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假期中使用手機會更缺乏約束。”因此,除了家庭監管外,降低兒童手機依賴還需要社會多方力量。
不久前,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網上涉未成年人突出問題,持續凈化網絡生態。
有專家建議,村“兩委”在假期可以組織一些文體活動,減少孩子的孤獨感。學校方面,可以將媒介使用和媒介素養納入相關課程,提高孩子自控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記者 杜磊 見習記者 陳怡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