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8-23

8月11日,我市在武漢大學舉行武漢大學運城市重點產業合作交流會。 本報記者 雷哲俠 攝
忠實踐行領袖囑托 對標一流加快轉型
萬榮縣委書記 李永輝
市委組織到西安、楊凌學習考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的忠實踐行,是加快轉型發展、奮進“兩個基本實現”目標的重要舉措,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兩地強于產業發展、重于優勢凸顯、勇于改革創新的生機活力。萬榮縣要把考察學習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解放思想、嫁接資源,對標一流、實做趕超,奮力加快高質量轉型發展。
一是發揮長板優勢,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深入實施“特”“優”戰略,突出糧食、水果、香菇、中藥材、畜禽養殖“五管齊下”,向著設施化、園區化、綠色化、智慧化、融合化縱深邁進,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二是聚焦轉型升級,建設新型工業集聚區。扎實用好“鏈長制”、專業鎮、開發區、鄉村e鎮等載體,內部挖潛做強、外部招商做大,全力創建全國知名的外加劑專業鎮、全省中醫藥加工示范基地、全省農副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全省重要的新材料新能源基地。
三是瞄準全域全景,建設文旅融合引領區。借鑒大唐不夜城的經驗做法,高質量推進李家大院—孤峰山5A級景區聯創、農文旅融合主題公園升級等項目,加快龍頭景區二次革命、鄉村旅游豐富拓展、旅游IP特色塑造,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四是堅持一體融合,建設美麗城鄉樣板區。實施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品質品位提升等“四大行動”,集中實施市民文化中心、公園游園更新等項目,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游、宜養的“五宜”城市。堅持用好“十條路徑”,統籌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打造4條美麗鄉村示范帶。
五是踐行“兩山”理念,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區。強力推進黃河流域(萬榮段)汾河治理保護等工程,一體做好控污、增濕、清淤、綠岸、治坡“五篇文章”,以高水平保護助推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運城篇章作出萬榮貢獻。
學習先進找坐標 勇立潮頭爭一流
聞喜縣委書記 段慧剛
8月8日、9日,我們在市委書記丁小強的帶領下,赴陜西省西安市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圍繞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現代農業、文旅融合等進行學習考察。陜西省展現出來的敢闖敢干的進取精神、創新創業的強勁氣場、善作善成的實干作風,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們將以此次考察學習為起點,牢牢把握“五個聚焦”,堅持重實效、強實干、抓落實,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運城篇章貢獻聞喜力量、彰顯聞喜擔當。
一是聚焦大項目。緊盯41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對項目進展緩慢的現場督導,倒逼項目企業加快推進,狠抓項目化事項化具體化落實,加快形成“發展力量匯聚到項目建設上、行動落實到項目建設上、作為體現到項目建設上”的生動局面。
二是聚焦快招商。聚焦產業鏈和專業鎮建設,引深“政府+鏈主企業+園區”招商模式,舉辦“精品鋼產業鏈專場推介會”,不斷擴大招商實效,用招商引資的“鑰匙”打開經濟發展的“大門”。
三是聚焦優企業。主動作為、精準服務,堅持“一線工作法”,做到工作在一線推進、措施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及時回應企業訴求,關愛關心關懷企業發展,以一流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快速壯大。
四是聚焦促消費。繼續用好政府消費券的撬動作用,深入落實零售餐飲、養老服務、農文旅體等促消費措施,從根本上提升社會消費能力、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真正發揮消費作為經濟“壓艙石”的作用。
五是聚焦全要素。進一步完善要素保障機制,做到政策更精準、信息更對稱、把關更嚴格,確保急項目加快保障、好項目優先保障、大項目重點保障;加大力度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項目,“一事一策”制訂處置方案,實現土地林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牢記囑托強信念 以學促干開新局
絳縣縣委書記 解 芳
這次在西安、楊凌學習考察,我們重溫領袖指示,對標學習先進,進一步堅定了轉型信念、拓寬了發展格局。絳縣將以此次學習考察為契機,錨定“兩個基本實現”奮斗目標,結合縣情實際,發揮比較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在加快推動轉型發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運城實踐中展現絳縣擔當、作出絳縣貢獻。
一是聚力推動制造業振興。緊緊圍繞“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和“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要素保障,滾動推進總投資210億元的37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投產達效,全力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二是聚力做好土特產文章。深入實施“特”“優”戰略,進一步推動山楂、大櫻桃、草莓、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打造絳縣特色農產品品牌矩陣,建強種養加銷全產業鏈條,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三是聚力提質農文旅融合。以打造“沿涑水河田園風光示范帶”為抓手,加快涑水河旅游公路絳縣段,以及磨里峪、紫家峪、堯文化等3條旅游公路建設,進一步將縣域豐富的文旅、文保、農旅資源連線擴面,著力推動農文旅產業向全域旅游轉型。
四是聚力提標大縣城建設。突出涑水新區的領題破題作用,加快推進城市會客廳、會展中心、人民公園、新建中醫醫院及3條新區市政道路等一批民生工程,持續推動縣城向宜居宜業宜游小城市轉型,讓全縣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解放思想闖新路 聚力轉型譜新篇
夏縣縣委書記 薛永琦
8月8日、9日,我跟隨運城市代表團赴西安、楊凌學習考察,切身感受到兩地的發展理念之先進、發展規劃之清晰、發展活力之旺盛。夏縣將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重點推進產業轉型和“四城”建設,切實將收獲之感、思想之悟轉化為轉型之舉、發展之效。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推進產業轉型。加快“六新”集聚區、廟前電子科技“雙創”基地建設和水頭工業園提升改造,全力打造汽車配件專業鎮。發揮“‘特’‘優’農產品十寶”品牌優勢,把夏縣建設成為運城中心城區的果盤子、菜籃子、米袋子。
二是挖掘深厚底蘊,建設文化之城。加強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分類保護管理,并依托西陰村遺址及吉林大學考古實踐基地等,建設中國考古紀念館。開展夏縣五大文化、十大歷史名人等研究展示,不斷厚植文化自信。
三是發揮比較優勢,建設康養之城。依托夏縣溫泉和泗交山水兩大優質資源,全力建設溫泉康養小鎮和泗交國家級康養旅游度假區,積極創建文旅康養集聚區和省級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
四是踐行“兩山”理念,建設綠色之城。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全力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高標準承辦山西第二屆森林旅游節。
五是加強城市更新,建設活力之城。老城區推進城中村改造,完善基礎設施;新城區布局建設各類業態,打造夏都文旅新城。統籌推進中心縣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打造山青水秀、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鹽臨夏一體化運城后花園”。
集群聚力 全面加快平陸轉型發展
平陸縣委副書記、縣長 翟紀亭
8月8日、9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帶領運城代表團赴陜西省西安市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學習考察,學習借鑒陜西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讓我切身感受到西安、楊凌兩地登高望遠的戰略眼光、擴大開放的宏闊手筆、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進一步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進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堅定了加快轉型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從平陸實際來說,怎樣借鑒別人的經驗,加快我縣高質量發展,總的思路就是“立足優勢招落項目,打造園區集群聚力”,即:聚力稀有金屬集群,投資100億元上馬稀有金屬綠色科技產業園項目,建設碳酸鋰、硝酸鉀、金屬鎵等稀有金屬提取生產線,打造全省稀有金屬產業基地;聚力農產品深加工集群,在張店鎮打造集果蔬加工、小麥制粉、各類農產品倉儲冷鏈配套、產品包裝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市農副產品深加工園區;聚力汽車內飾新材料集群,以晨虹年產200萬套新型汽車內飾材料項目為龍頭,配套上下游企業,大力發展汽車內飾材料產業;聚力綠色生態循環集群,立足70萬畝森林資源,實施氫能建設、蘆竹種植基地、生物飼料、生物制氫、碳資源交易等項目,全力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聚力清潔能源集群,強力推動杭泰100兆瓦光伏項目、神頭100兆瓦光伏項目并網發電,抓好廣風100兆瓦風電、華電100兆瓦風電、上海長晴100兆瓦光伏、神頭50兆瓦光伏、恒龍儲能等項目,打造全市清潔能源基地;聚力文旅康養集群,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牽引,依托傅相祠、茅津古渡、三灣大天鵝、風口涼都、周倉文化園、鴻盟鄉里鄉親等精品景區景點,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叫響“康養平陸”品牌,切實朝著“兩個基本實現”目標奮勇前進,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運城篇章作出平陸貢獻!
學習好做法 招引大企業 育強新產業
垣曲縣委副書記、縣長 馬 巍
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剛剛閉幕,市委組織我們赴陜西西安、楊凌和湖北武漢“兩省三市”學習考察,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更新理念、啟發思路,為加快轉型發展注入新的智慧和動力。我們將立足垣曲縣經濟發展實際,緊緊圍繞“兩個基本實現”時間軸和任務書,創新性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創造性轉化運用考察成果,扎實做好貫徹落實“后半篇文章”。
垣曲縣在全面學習“兩省三市”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生態治理等方面成功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與三峽集團、中能建、中電建等大型央企的對接合作,努力在新能源領域謀劃打造一批有示范性和引領性的項目。
一是加緊布局謀劃。堅持風光水一體開發、源網荷儲一體發展,謀劃布局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重點填補網、荷、儲等環節短板,打造新能源產業升級版。
二是加強招商引資。持續加強與三峽集團、中能建的對接洽談,邀請參與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新能源設備制造等領域投資建設;緊盯中電建壓縮空氣儲能、廣東新能源光伏支架、水發集團新能源專用電纜等重點對接項目,力爭早日簽約落地。
三是加強要素保障。圍繞土地這一制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爭取土地、林地占補指標,協調解決好項目用地難題;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暢通項目融資渠道,有效保障項目資金需求。
四是加快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核匯能獨立儲能、科宇新能源設備制造等在建項目,推動晉能100兆瓦集中式光伏項目年底前全容量并網,著力形成50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全國知名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我們將以此次學習考察為契機,以更廣視野、更大格局、更高標準謀劃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發展,向“兩個基本實現”目標奮進。
解放思想 強化措施 推進招商引資見效成勢
市招商投資促進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黃鋒斌
近期,我隨市委代表團赴西安、武漢學習考察。當置身兩城繁榮之所、感受兩城蓬勃之勢、探求兩城發展之要時,深感更要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構建招商引資良好態勢,把招商引資作為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一是堅定信念,推動招商上臺階。西安、武漢招商引資力度大、經濟發展活力充沛,兩地從壯大支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和助企惠企力度等方面發力,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全方位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形成招商引資虹吸效應,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后勁。我市作為黃河金三角的橋頭堡,要堅定信念,積極學習先進地區好經驗、好做法,用好省委書記藍佛安提出的12種招商方式,進一步放大我市十大比較優勢,開創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
二是解放思想,在用活政策上再發力。兩地充分運用政策給予支持、優惠和獎勵,招引了眾多優質企業和資源。西安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吸引大量企業布局西安;武漢在固定投資、人才引進、產值獎勵、設備補貼等方面給予豐厚優惠,吸引上海聯影醫療CT機、天馬微電子等多個項目成功落地。我們要積極解放思想,強化在國家重大改革開放戰略和國際國內產業梯度轉移進程中搶抓新機遇的能力,用“活”現有優惠政策,制定獨有政策,進一步放大比較優勢,全力打造“投資熱土”。
三是強化措施,唱響招商最強音。持續開展基礎材料招商、產業鏈招商、專業鎮招商等“十大招商行動”。用好“7+17”駐點隊伍,充實西安、武漢兩地小分隊招商力量。強化與西安交大、武漢大學等知名高校的聯系,借助在外人才優勢,開展“親情招商”、校友招商。以武漢東湖大數據智慧招商為切口,推進“開發區+實驗室”“項目孵化實驗室”等公共平臺建設。加快推動隆基綠能、三峽集團、中能建等一批項目落地。
傾力扛起使命擔當 同心奏響奮進旋律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路 華
8月8日、9日,市委書記丁小強率領運城市代表團赴西安、楊凌考察,兩地在經營城市、生態治理和能源革命轉型中超前謀劃的思路、創新突破的思維、精細化治理的理念,對自然資源工作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一要在擘畫新時代空間藍圖上再聚焦。始終站在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前沿,借鑒對標西安、楊凌等地區規劃工作的先進經驗做法,依托“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以空間規劃引導產業集群布局,積極服務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和城市能級提升,穩步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步伐,為全市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體系。
二要在建設黃河流域示范區上再加油。堅定扛起“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責任,緊盯黃河、汾河及涑水河等重要區域,主動參與并融入“五條綠色走廊”建設,大力實施“綠滿運城”行動,科學確定造林綠化空間,推進一體化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化自然資源生態價值。
三要在服務保障重點項目上再發力。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凝聚要素資源,優先保障市政府重點項目和創新生態集聚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成立市級重點項目用地服務保障領導組,主動對接介入重大項目,為項目精準選址、落地提供政策指導。加強重點項目用地調度,暢通重大項目用地報批綠色通道,對市級重大項目優先受理、限時辦結。
四要在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上再攻堅。對接完善“招商用地地圖”,加快項目用地“落地上圖、預留空間”,進一步促進全市各級政府精準招商、企業精準選地和土地高效配置,深化用途管制和自然資源政務服務改革,加快辦事流程優化、服務水平提升、協同合作集成,堅持做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再深入、惠民利企政策再優化、“標準地+承諾制+全代辦”三項改革更徹底,大力提升營商環境。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