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8-16
張耀華(1920—1942),小名小有,新絳縣翟家莊人。1942年,在一次戰斗中為掩護左權將軍壯烈犧牲,年僅21歲。
1937年,張耀華在校讀書時,就跟隨鄉寧縣犧盟分會參加革命。他一邊在學校上課,一邊深入工人、農民中表演抗日戲劇、發傳單、出墻報,開展各種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他先后和同學們一起深入新絳縣泉掌、陽王等地進行革命宣傳,并參加山西犧盟會在新絳招收國民軍官教導團學員考試,并被順利錄用。
之后,他由蘭子杰、翟高立帶隊到壽陽國民軍官教導團參加訓練,成為二一二旅的一名騎兵。在戰斗中,他機智勇敢,屢立戰功,成為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的警衛員。
1942年5月25日,晉中遼縣(今左權縣)麻田鎮北艾鋪村村南十字嶺發生了一次激烈戰斗。戰斗中,日軍在6架飛機的掩護下,對八路軍總部發起“鐵壁合圍”,妄圖消滅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日軍炮火的輪番轟炸下,我軍陣地變成一片焦土。
當時,左權將軍負責斷后,掩護八路軍總部以三路突圍。警衛連連長唐萬成把彭德懷副總司令和羅瑞卿主任護送出去后,又返回陣地,請求左權將軍撤離。左權將軍說:“等大家都轉移出去,我才能走。”于是,唐萬成命令張耀華保護好左將軍,便繼續投入戰斗。
敵機炮火猛烈,在炮彈射向左權將軍時,張耀華奮不顧身沖過去趴在首長身上,掩護左權將軍,不幸與左權將軍同時壯烈犧牲。
左權將軍是我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國家抗戰陣亡級別最高將領,犧牲時年僅37歲。左權將軍的犧牲是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為此,朱德總司令寫了這樣一首詩沉痛悼念左權將軍:“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當時與左權將軍同時犧牲的,還有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中共中央北方局領導張衡宇等。
隨后,在為張耀華頒發烈士證時,因找不到家人,他的烈士證一直由部隊一位姓余的首長保管。后來,余首長調去北京,但仍沒有忘記尋找張耀華的家人。
1945年日軍投降后,晉西南工委書記廉懷德來到翟家莊,住在張耀華家的窯洞里。他當時的主要任務是,組建新絳地方武裝。廉懷德先后在這里組建了游擊一大隊、游擊二大隊、縣大隊、獨立隊、二中隊,以及三、四區區干隊等武裝。廉懷德的妻子也住在翟家莊,她經常和當地婦女種花織布,下地種莊稼。她說:“現在正是國家的困難時期,毛主席號召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解決生活困難。”
廉懷德同志平易近人,閑暇時就教張耀華的弟弟張全有吹軍號、打槍,還給他講述戰斗故事。在廉懷德的影響下,張全有成長為翟家莊村民兵隊的一名司號員。
1953年,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第六十軍一八一師五三八團班長。在進攻某高地中,張全有不幸犧牲,年僅30歲。
張全有犧牲后,他的烈士證由和他一起戰斗的戰友、譚家莊的文滿堂帶回來交給他母親范梨花。
他的母親雙手捧著張全有的烈士證,呆呆地站著,口中不停地叨念著:“全有……全有……六年多了,娘天天盼你回來。你回來了,卻不見你的人,我這白發人想送你一程都沒有機會呀。”
半年多的時間里,張全有母親每天以淚洗面,不是呼喚小有,就是念叨全有,患上精神分裂癥,雙目也失明了,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
1954年,洪洞縣余姓首長通過多方聯系,找到聞喜縣禮元鎮北村的續天水,讓他將張耀華的烈士證捎回村里。
考慮到張耀華母親的身體情況,續天水不敢將張耀華幾年前就去世的消息告訴他的母親。
張耀華、張全有為了革命而犧牲,他們是無私的、光榮的,他們是人民英雄!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