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8-16
本報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今年28歲的張晨琦最近心情不錯:大學畢業后異地工作5年,如今調回離老家不遠的永濟工作,這是一喜;更為重要的是,返鄉工作后不久就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對象。
張晨琦是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軌道交通裝備(永濟)生產基地的財務主管。去年8月,該公司與永濟市委、市政府簽約,在永濟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8000萬元,上馬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項目。項目投產后,將實現年產新型路橋裝備產品10000噸,鐵路防腐配件產品6000噸,產值1.5億元。隨著項目的推進實施,此前在異地工作的運城籍員工紛紛回到家鄉工作,張晨琦就是其中一員。
立足“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永濟市委、市政府為招商引資的企業高管專設人才公寓,入駐當地的企業最多可申請3間,免除3年房租。人才公寓靠近城區中心,位置優越,深受企業界人士歡迎。
“20多平方米的公寓寬寬展展,獨立衛生間、廚房、飲水機等設施一應俱全,幾乎就是拎包入住,特別是每天出入人才公寓,感覺倍有面子。”張晨琦說,“今年3月份,開發區管委會在我們樓下組織了一場相親會,我與一位姑娘一見鐘情,她和她們家人得知我住在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時,都對我高看一眼……”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年31歲的技術骨干劉潔亮也不例外。到永濟工作后,一年到頭都顧不上家,無暇照顧留守在臨汾的妻子和孩子,夫妻分居、來回奔波的“雙城生活”,一度讓他有點心神不寧。然而,今年4月,在管委會舉辦的一場人才招聘會上,包聯干部王虎主動牽線搭橋,幫劉潔亮愛人在永濟找到了心儀的工作。過段時間,他們還打算把孩子接到這里讀書。
生活瑣碎小事都能細致入微,生產建設的大事更是不拘一格。在永濟經濟技術開發區近一年,管委會的各種“意外驚喜”不勝枚舉:調用100噸吊車,連夜清運老工廠遺留的變壓器、選礦設備等附屬物,保證工程如期推進;犧牲周末休息時間,護航超限運輸的27米橋式起重機下高速、穿城區,讓項目急需的物資設備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施工現場;聯系人社局免費提供電焊、機床等專業技能培訓,為企業減少開支近6萬元……一樁樁、一件件,讓基地項目經理薛智峰每每提起都贊不絕口。
“項目自去年9月份開工建設,今年5月份試投產,建設周期短短數月,令同行們分外羨慕!此前,我們項目選址也跑了很多省市,真是不比不知道,這里的保姆式服務,不摻一點水分,是真的體貼、真的暖心。”薛智峰說,“下一步,我們將乘勢而上,加快推動新型路橋裝備產品全面投產達效,加快多元合金共滲防腐配件生產線設備調試投產,早日將這里打造成集技術研發、產品生產、銷售租賃為一體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化基地!”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