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農業經濟 穩中有進

——2023年上半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綜述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7-31

記者 范 娜

上半年,全市一產增加值完成125.1億元,增速3.2%,總量全省第一,增速全省第三,超全省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

一產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5億元,增速22.4%,增速和總量均在全省排名第一名;

全市夏糧喜獲豐收,收獲面積439萬畝,比去年增加了17.8萬畝;

……

河津市黃河灘涂夏糧豐收(資料圖片)

今年上半年,我市以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為目標,按照“12346”工作思路,突出“三個聚焦”,狠抓推進落實,全市農業農村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向好,重點任務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夏糧生產喜獲豐收

1000多畝玉米地已播種到位,一部分夏糧還在等待合適時機銷售。提起今年的夏收,臨猗縣武屆家庭農場農場主武屆直言:“收獲過程坎坷,但終歸有了好收成。”

武屆是臨猗縣孫吉鎮蔡高村村民,2019年,成立了臨猗縣武屆家庭農場。經過多年發展,農場置辦了很多現代化農機,他也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種植經驗豐富的新農人。在他和愛人的精心管理下,農場流轉的1000多畝耕地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

“今年夏收時,雖然有陰雨天氣攪擾,但我們農場的小麥平均畝產近500公斤,最高畝產達600公斤。”武屆說,去年,農場的小麥單產最高600多公斤,玉米單產最高900多公斤,年純收益達到60萬元。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夏糧實現“三增”,離不開全市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辛苦付出,更得益于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

上半年,全市農業系統聚焦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千方百計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產,著力提高糧食產能,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永濟伍姓湖農場玉米大豆種植作業

全市堅持“藏糧于地”,狠抓耕地質量提升。2023年我市將建設高標準農田28萬畝,新增和恢復水澆地灌溉面積32萬畝。截至6月底,已完成高標準農田14.08萬畝,占全年任務28萬畝的50.3%;新增恢復水澆地面積約10.2萬畝,占全年任務31.9%。完成2023年度新安排28萬畝建設任務設計、評審、批復、招標等前期工作。

為抓好種業振興,我市出臺了《運城市種業創新攻關行動實施意見》《運城市種業振興2023年行動計劃》等文件,成功舉辦中國·新絳西葫蘆種業大會,組織開展品種試驗和展示示范工作,承擔國家、省區域試驗任務40個區組、68個點、426個品種,推薦2023年全省農業生產推廣主導品種20個,其中小麥品種12個、玉米品種7個、大豆品種1個。同時,加快推進種業基地建設,永濟市、新絳縣、芮城縣等3縣被認定為省級小麥制種基地縣,新絳縣為省級蔬菜良種繁育基地,萬榮縣為省級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永濟市大象種禽有限公司獲批第二批省級良種擴繁推廣基地。

在春季、“三夏”農時,我市開展“一噴三防”、田間管理、技術推廣、災害預警等重點工作,投入6585萬元對全市439萬畝小麥實施“一噴三防”全覆蓋;投入1000萬元,實施2個部級綠色高產創建項目;投入590萬元,分別在聞喜、絳縣和芮城實施3個有機旱作項目,建設有機旱作小麥基地4萬畝、糧食高產示范基地10萬畝。特別是在夏收關鍵時期,全市檢修調度各類農業機具6萬余臺,烘干設備120余臺,組織群眾搶收小麥,龍口奪食,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同時,我市持續推進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建設,新建11個核心示范區,在水地核心示范區力爭實現畝產“噸半糧”,糧食種植效益畝超“雙千元”。經測產基地內102.76萬畝小麥平均畝產476.3公斤,總產4.89億公斤。

落實強農惠農資金5.6132億元,開展種糧一次性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全市種糧一次性補貼上報面積為884.9萬畝,涉及13個縣(市、區)154個鄉鎮、61.9萬戶農戶;全市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面積757.15萬畝。

落實中央、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253萬元,已使用補貼資金11447.358萬元,補貼各類農機具20174臺(件),受益農戶15703戶。開展示范社場戶培育活動,培育省級農機示范合作社4個、示范家庭農場2個、示范農機大戶2個。

農業發展重在“特優”

炎夏,瓜果蔬菜上市的季節。供港蔬菜種植基地的菜心也不例外。

車輛駛入尉郭、禹王等鄉鎮,大片大片綠油油的露地菜田不時映入眼簾。一大片菜地里,十幾名工人正在彎腰采收菜心。另一片菜地里,則是剛種上不久的菜苗,一株株綠色的小苗正沐浴著自動化噴頭噴出來的水露。

這些菜地都是夏縣世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邦農業”)投資的。

夏縣世邦農業供港蔬菜種植基地工人在收割菜心 

供港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趙興介紹道:“這是專門供往南方城市的菜心,我們每個月都有成熟的菜心收割,也有剛剛種植的菜苗。一年能種很多茬。”

世邦農業自2019年成立以來,就把培育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依托河東大地的土地和氣候資源,不斷發展壯大山西供港蔬菜基地。

上半年,為推進全市蔬菜產業發展,我市爭取中央和省級設施蔬菜發展資金3777萬元,創建蔬菜標準園,發展設施蔬菜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設施蔬菜5155畝,占省定任務5500畝的94%,市定任務10000畝的51.55%。創建省級標準園11個、省級菌棒生產基地3個、省級蔬菜育苗基地1個。

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45.7萬畝,產量85.8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2%和6.4%。

“菜籃子”越來越綠,與我市始終堅持以“四個農業”為抓手、做好“土特產”文章息息相關。

上半年,我市深入實施“特”“優”戰略,壯大特優農業。聚焦“穩糧、優果、強菜、保畜、興漁、促藥、富林”七大產業,打好農業特色優勢牌,重點實施鹽湖設施漁業、夏縣供港蔬菜等“四南四北”產業項目,打造“厚民晉茶”品牌,建設4個供港蔬菜基地,種植優質水稻6.03萬畝,實現羅非魚工廠化養殖和對蝦規模化養殖。同時,大力推進萬榮、臨猗、稷山3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2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項目建設,其中產業園項目64個,總投資69.5億元,完成投資57億元;示范區項目145個,總投資80.88億元,完成投資45.9億元。實施峨嵋嶺綠色產業示范帶建設項目30個,完成投資5.48億元,完成率49%。

我市聚焦精深加工、創新拳頭產品、提升鏈條價值,做強工業農業,全力推進優質果蔬、飲品釀品、主食糕點、中藥材、肉蛋制品等五大產業集群建設,大力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積極爭取省級資金600萬元用于支持我市預制菜產業培優項目(鹽湖區、永濟市各兩家),以重點項目為引擎帶動全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高效發展;扶持6家企業繼續實施2023年晉南蘋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夏縣南大里鄉成功獲批全國2023年農業產業強鎮。投入957萬元對51家龍頭企業進行貸款貼息補助,投入300萬元對6家省級示范聯合體進行獎補。

1月—6月,全市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完成257.3億元,增長7.74%,完成全年任務的45.9%;全市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產值完成131.26億元,增長6.17%,完成全年任務的43.8%。

我市持續打造品質過硬、特色鮮明、帶動力強、影響力大的農業“金字招牌”,打造品牌農業。實施農業農村部黃河禁漁聯合交叉執法,豇豆專項治理攻堅等行動,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完成定量抽檢3784個樣品,完成率46.1%。9個縣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雙認證”,從源頭把控農產品質量。

截至6月底,新申報農產品質量和品牌認證總數達109個,其中綠色食品71個、圳品3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7個。新獲證綠色食品2個,圳品3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個,新認定山西供深基地5個。

在2023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中,臨猗蘋果入選區域品牌(地理標志)價值評估百強榜,位列第62位,比去年前進4位,品牌價值達53.76億元;夏縣西瓜品牌價值10.68億元,同比增長18%。

在發展數字農業方面,我市與山西云時代等公司對接,推進運城農業信息化項目建設并加快運營。與浙江省甲骨文公司對接,籌備“運農碼”建設,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數字服務。同時,推進新絳國家數字設施農業創新應用、萬榮數字農業、臨猗數字果業等示范基地的建設。

鄉村振興聚焦“三農”

作為全省唯一,稷山入選2023年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縣;

垣曲縣“五星聯動”創評“文明之星”經驗做法得到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認可,并在全國推廣;

芮城縣莊上村被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農業農村部聯合授予全國首個“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稱號;

……

上半年,各縣捷報頻傳。我市聚焦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公共服務提升、農村綜合改革等,多渠道爭取中央、省級資金14.72億元,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落腳點在“三農”。

上半年,我市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強市建設。

我市持續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深入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已完成肥料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三新”示范18.04萬畝,積極打造小麥、蘋果、桃、黃芩4個省級高標準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基地。

加快發展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指導稷山縣、新絳縣珍糧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做好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推動農業生產托管擴面提質增效,目前完成托管服務試點項目面積32萬畝,達到全年任務90%。

同時,爭取資金1420萬元,在新絳縣、平陸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97個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建設項目,目前已開工94個,完工17個。

上半年,我市持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舉辦運城市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暨鄉村資產數字化服務平臺業務專題培訓班,進一步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素養。積極對接市行政審批局數字服務中心,確保運城市農村宅基地數據安全、準確、順利上傳至平臺。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定農民土地承包關系。指導絳縣橫水鎮居太村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合同簽訂工作。同時,積極組織各縣申報2023年延包試點工作。

積極開展“清化收”工作“回頭看”,全市2173個行政村共清理整治各類不規范合同5.64萬份,通過清理合同增加集體收入11435.13萬元;化解各類債務31578.71萬元,清收債權9482.07萬元;新增農村集體資產收費增加集體收入2472.18萬元。

與浙江大學合作舉辦運城市農業農村系統干部“千萬工程”暨農業農村重點項目管理培訓班,現場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印發《運城市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運城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持續推進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五大行動”,全面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截至6月底,全市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0.14萬噸,清理村內河渠溝塘垃圾和淤泥0.95萬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2.1萬噸,清理拆除“六亂”建筑5399處,村莊綠化58.17萬平方米,改造農村戶廁4743座,完成27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28.61萬人次,財政投入專項資金2518.56萬元,社會投入資金1155.77萬元。推薦臨猗縣王寮村等8個村申報2023年山西美麗休閑鄉村。

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組織開展全市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觀摩推進會,分別對河津市西磑村、張家巷村,稷山縣姚村和新絳縣天地廟村的鄉村治理進展情況進行學習借鑒,充分發揮示范村鎮以點帶面,示范引領作用。

上半年,我市不斷做好農民收入、素養提升工作。

堅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支持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

做實做深村級集體經濟“1+4+N”工作體系,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截至6月底,全市217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額39480.48 萬元(不包含補助收入)。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有891個,占總村數41%;其中收入100萬元—500萬元村46個,500萬元—1000萬元村5個。

全市23家合作社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占全省1/4。新絳縣萬安仙果品專業合作社、臨猗縣征騰家庭農場成功入選全國第四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案例。組織開展第九批市級龍頭企業申報工作。

推動農民素養提升,爭取部省高素質農民培訓人數9800人,目前正在遴選培訓機構。

上半年,我市堅持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實際為出發點,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全面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等各項改革,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我市2022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被評為優秀,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攝影 記者 陳方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