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7-12
本報記者 雷登攀
盛夏時節,艷陽高照。在稷山縣民樂社區高齡老人張大爺家里,“樂活銀齡”志愿服務隊成員正在幫助老人打掃客廳衛生?!八麄兓旧蟽扇炀蛠硪惶耍皇菐兔ψ鲆活D可口的飯菜,就是打掃衛生,反正一刻也不停歇……”說起志愿服務隊,張大爺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稷山縣民樂社區地處縣城西北角,轄區面積1.68平方公里,下轄24個居民小區2348戶6989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915人,占轄區總人口的13%。為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來,民樂社區傾注愛老之情、篤行扶老之事,圍繞社區高齡老人服務需求,以深入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為抓手,大力推廣“60助80”銀齡行動,探索建立了“四三一”社區互助養老新模式。目前,該社區“樂活銀齡”志愿服務團隊63人,為155位高齡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顧和支持,真正做到讓全體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安。
建強互助養老團隊
該社區積極開展“60助80”銀齡行動,動員吸納“60低齡老人”自愿參與助老志愿服,并從3個角度出發組建“樂活銀齡”志愿服務隊,即通過宣傳推介吸納自愿報名的中老年人群,通過居委會充分研判、鼓勵吸納適齡的中老年人群,以及通過駐區單位動員退休適齡的黨員干部參與。
在此基礎上,該社區精準問需、精細分類,經過前期細致摸排,將80歲以上有志愿服務需求的高齡老人進行細分,為精準結對、精準服務打好基礎。同時,構建助老志愿服務結對機制,以高齡老人需求為導向,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則,確定“一對一”結對幫扶對象,力求給高齡老人提供便捷式精準服務。為提升志愿者的服務能力,社區還開設了助老服務培訓課程,每季度開展一次急救、安全、老人需求及心理分析等技能培訓,有效提升了居家養老的專業性。
多元拓展服務項目
高齡老人的需求共性與個性交織,民樂社區打破固有思維,本著一切有利于提高高齡老人生活品質為出發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助老志愿服務。
組建“不老青春助老志愿服務隊”,通過“一對一、一幫一”個性化示范操作,幫助老人熟悉智能手機,快速融入信息化時代,享受數字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組建“時間銀行助老志愿服務隊”,主要由黨政機關和各類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組成,負責為高齡老人提供探訪陪聊、餐食配送、洗衣打掃、義務理發、送醫送藥、家政維修等服務,成為高齡老人的生活助手;組建“文藝助老志愿服務隊”,深入轄區廣場、小區、養老服務機構等,為老年群體表演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引領帶動更多的老年群體走出家門鍛煉身體、放松身心。
一個機制貫穿始終
“60助80”銀齡行動持久健康運行離不開規范務實的志愿服務機制。民樂社區吸收借鑒、積極創想,探索并運行“六個一”服務。即“一天一問候”,每天至少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問候一次,及時掌握高齡老人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一周一看望”,每周至少上門看望一次,提供上門問候、陪伴、代買代辦等服務;“一月一服務”,每月至少提供一次專業服務,包括理發、打掃衛生、健康醫療等服務;“一季一聯盟”,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聯盟活動,結合四季守護行動,以居住小區黨支部或駐區單位為聯盟主體,為高齡老人開展符合身心特點的集體活動;“每節一活動”,結對幫扶人員在每個節日都盡量與高齡老人一起度過,開展“元宵送湯圓”“中秋送月餅”“重陽送糕點”等節日活動;“生日一慰問”,結對幫扶人員記下所服務的高齡老人生日,組織老人的鄰居、親人、朋友為老人過集體生日,送上生日祝福。
互助養老有溫度,為老服務有熱度。下一步,民樂社區將進一步挖掘高齡老人需求和志愿服務資源,培育支持更多志愿服務組織,常態化開展各類助老養老志愿服務,形成務實管用、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品牌,推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常態化、規范化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