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6-21
在電視劇《平凡之路》中,女孩欣欣面對男朋友的一再洗腦,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討好型人格,一再沒有底線地退讓,甚至把自己逼上絕路。這些情節引發網友熱議,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自尊自愛,不受討好型人格的困擾?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如何勇于大聲說“不”?
缺乏自信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常見特點:缺少自信而容易被他人左右,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知而過分依賴他人的評價,把別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敢表達不同意見;渴望向外尋求認可而忽視自己內心的感受,總是委曲求全、卑微討好,卻往往事與愿違、痛苦壓抑。
討好型人格形成有很多原因:天性敏感,同理心過于發達,加上從小沒有得到充分的愛和肯定,沒有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心;父母就是討好型人格或者是控制型人格,過分小心謹慎或者喜怒無常,總是打擊和否定孩子,教訓孩子不要惹別人不高興或者總要孩子照顧父母的情緒;不正確的社會文化影響,如“學習好比什么都強”“小孩子,你知道啥”……孩子在擔驚受怕或否定中長大,會造成嚴重的認知和人格缺陷,認為討人喜歡是最重要的,對方不高興都是我的錯,對方對我不好是因為我做得不好等。
平等與尊重的教育
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不管胖瘦高矮,都可能會受到性別困擾。比如讓人不愉悅的玩笑,基于性別的貶低,女孩可能會被人品頭論足,這會讓她們對自身感到羞恥甚至厭惡;男性同樣會遭遇性別的騷擾,比如一個敏感、溫柔的男孩可能會受到群體的攻擊,認為是“娘娘腔”。因此,問題的核心并不是性別,而是平等和尊重。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分寸感和平等意識,教育孩子不輕易評判他人,也不需要忍受不公正的評價;學習得體的社交行為,無論男女,都不開性別的玩笑。
現在太多的自媒體宣揚消費主義,鼓勵女性追求外表的年輕、漂亮,把外貌當成資本,把感情當成物質的交換條件。所以,平等教育就是無論男女都不物化自己、物化對方,從一開始就要拒絕誘惑,不依賴任何人,培養獨立自主的工作能力。
真正的愛是“愛其所是”
關于“討好型人格”,要區分幾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一是討好型人格不等于與人為善。區別在于,討好型人格是隱藏自己的想法去迎合他人,沒有原則和底線;而真正的與人為善是會恰當地表達自己,雖然會為他人著想,但是不會把期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二是要區分愛與控制。真正的愛是“愛其所是”,鼓勵孩子獨立和成長。而控制是否定、摧毀孩子的認知,攪亂是非觀念,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和需求,對孩子的愛是有附加條件的,諸如“大人吵架都是你的錯”“你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孩子得到的暗示就是自己不值得愛,只有順從、安撫、討好大人才行。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遇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之后,第一反應是檢討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因為討好型人格很容易把對方的錯誤歸結為自己的問題。
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沒有得到愛和肯定,就沒有自尊和自信,會為了得到一點點認可而百般討好他人,得到后也會感到受寵若驚;甚至身邊出現壞人也難以擺脫,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對待。
真正的愛是基于尊重的認可。尊重孩子的個性、天性,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尤其是教育女孩子并非低人一等,在社會交往中不需要隱藏、否認自己的感受,不要把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是異性的愛慕當成最重要的事情。
為人父母需為子女做長久計,努力修正自己的不足,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能認識、接納真實的自己,不受他人評價的控制,平等地對待自己和他人,不卑不亢,互相尊重;要憑自己的才華、能力獲得關注和尊重,活出內心的豐盈。 (《科普時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