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6-15
運城晚報訊(記者 陶登肖)6月14日,由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舉辦的山西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在夏縣王學家庭農場進行。
機收減損是降低農業生產損耗、增加糧食產量的重要措施。近年來,在小麥搶收搶種現場,我省常態化開展大比武、大宣傳、大培訓,引導農機手精細作業、提高水平。同時,組織各地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吸引越來越多高素質農村青年投身農機化事業,為全國糧食增產增收貢獻山西力量。
“農機手準備,開始!”隨著一聲令下,今年的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正式開始。農機手們駕駛著小麥聯合收割機向前推進,收割、脫粒、粉碎秸稈一氣呵成,金黃色的麥粒“盡入囊中”,只留下整齊的麥茬。
收割完畢后,裁判員拿著取樣框來到地里,采用“半米幅寬法”,在穩定作業區域的往返兩個行程內選取兩個取樣區,分別收集小麥籽粒,然后計算出參賽選手的機收損失率。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農機工程項目部高級工程師崔可嘉說,影響小麥機收損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機器型號、小麥成熟度、機手操作水平等,同樣的機械,操作水平不同,損失率也會相差不少。
經過稱重換算,來自夏縣王學家庭農場的農機手谷秦龍的小麥機收損失率為0.87%,獲得本次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的冠軍。谷秦龍說:“減少機收損失不僅和農機有關,和農機手的技術也密不可分。要根據不同情況,適時調整收割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慢了會影響作業效率,快了就會有更多小麥拋撒出去,損失率就會增加。”
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以此活動為契機,提升服務意識,做好農機維修、配件供應等各項工作,落實好優惠政策,進一步搶抓晴好天氣,保障小麥機收有序推進、機收減損技術落實到位,確保夏糧顆粒歸倉、豐產豐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