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夸夸我的好老伴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5-29

□王志讓

我今年已經80歲,與老伴馮改花結婚也已經55年了。

55年的婚姻,在我們當地被稱為“綠寶石婚”,也稱“翡翠婚”。就是說,雙方經過55年的磨合,就像綠寶石、翡翠一樣經典,夫妻之間雖然少了些戀愛的甜蜜卻多了些親人的溫情。回憶這55年來的婚姻,不但充滿了純真的愛情和親密無間的親情,而且經歷了無數的“困苦”與“艱辛”。其中,有歡笑,也有苦楚;有樂趣,也有悲傷,夫妻雙方一起走過55年婚姻生活很難得。

愛人不愛財的老伴

我和老伴馮改花是1968年結婚的。那時我家家境比較貧寒,為了解決彩禮問題,父親向別人家借錢,結果只借了200元,離一份彩禮還差40元。父親給改花爸媽送去時,很不好意思地說:“不夠一份彩禮的錢,等我有了,一定補上!”改花爸說:“補啥呢!不足就不足吧!”

后來,她的同伴們知道了此事,就在一起議論:“不要白不要,起碼要夠一份禮錢啊!‘等我有了,一定補上’,那不是‘癡人說夢’嗎?”改花卻說:“只要人好,踏實肯干,對我好,就行!就是不給彩禮我也嫁!”

結婚后,父親把賬單交給了我。我怕漏了窮底,就壓在了箱子底下的一本書里。不想被她發現后,她卻對我說:“娶媳婦蓋廈(房子),提起害怕!結婚能不向人借錢嗎?有賬咱不怕,只要咱倆好好干,這算得了什么?”

次年麥收時,生產隊為了解決社員的困難,辦了一個湯菜灶,就是自備饃饃,隊里只管湯菜。吃飯時,絕大多數社員吃的都是麥面饃饃,可我家吃的卻是玉米面饃。有人對我父母說:“人家是新媳婦,你就不能想想法子嗎?”隊長王拴虎知道后才給解決了一點細糧。但那時,馮改花卻沒有蹦出一個“怨”字來,仍和大伙面帶笑容上地,歡歡喜喜收麥。這真讓我于心不忍,于是就避過人群暗暗落淚。

后來,因為家里人越來越多,父母就把我們的家按弟兄三個一分為三,我只分到兩間房、兩個碗、兩雙筷子、一口小鍋和一個勺子。

我覺得分得少了,馮改花卻說:“‘分’字頭上有把刀!不要爭東論西地為難父母,老人說啥就是啥,不要給老人出難題。”“光景不是分下的,而是干出來的!只要咱倆好好干,一切都會有的!”

我萬萬沒有想到,她能這樣想得通,看得開,心胸開闊,明白事理,她的話深深地教育了我。

勤勞質樸的老伴

一次,她沒和我商量,添置了一些灶具,我就埋怨了她幾句。不想,這卻惹惱了鄰居們,他們數落我:“行了吧,人家就夠節約了,你不做飯不知做飯的難,沒有灶具咋能行?不信,你去試試!”面對大家對我的批評,我自知理虧,多次向老伴道歉,還主動到集市上買回來一些急用的灶具給她。

1969年,隊委會批準了我的院基申請。老伴就和我一起沒日沒夜地拉土、打墻、做土坯、填院基,等到新房建成后,她都瘦了一圈,用秤一稱,輕了十五斤。

我心痛地對她說:“你跟著我受苦了!”可她說:“這有啥!人活在這世上不就是‘干’嘛!沒有前期的苦,哪有后來的甜。要不是‘干’,哪能住上新房呢!”她的幾句話說到了我的心坎里,很溫暖,甜如蜜,既鼓舞了我對生活的向往,也增添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干家里的活,她勤勤懇懇;干集體的活,她也拼著“老命”。不久,隊里就開始平田整地,她不論和誰搭班,都不惜力氣,也不偷奸耍滑,逮住小平車,就不知道歇,一直拉車不松套,男人說她“像個男子漢”,女人說她“哪個敢說女子不如男”!此話傳到我的耳朵里,我激動地無以言表,就在做飯時給她煮了兩個雞蛋補身體。

愛家愛子的老伴

還有一件事,至今我都難以忘記。我的性格有些急躁,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火冒三丈,亂發脾氣,接著就是冷戰,幾天我倆都不說話。可是我很感激她。兩人雖是冷戰,可在吃喝上她對我從不另眼相看,該怎樣照顧還是怎樣照顧,從不因為打鬧而歇腳、睡覺或回娘家。

事后,我問她為什么不回娘家?她說:“回娘家才是憨憨哩,自己生了氣,還要給娘家父母找不快,這不是沒事找事嗎?再說,置氣不養家,何必給娘家人找不愉快呢!”

在這方面,我不如她,她心胸豁達,心眼敞亮,心態平和,她這種處事行為令我敬佩得很,她也算得上是農村婦女的楷模。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老伴對我照顧有加,對兒子也母愛深深。

一次,我因手術在鹽湖區的醫院住了28天,后來,兒子又在萬榮的骨科醫院治療兩個月有余。其間,她不厭其煩地精心照料,又是喂湯喂飯,又是端屎倒尿,又是洗臉擦身,從無半句怨言。

改花現在78歲了,一有空還為孩子操勞。比如,兒子在村里開了個燒餅鋪,她就成了兒子的后勤部,幫孩子做飯、送飯。又是給雞蛋剝皮,又是剝蔥搗蒜,做了許許多多的幕后工作。

記得有一年,秋雨連綿。棉花采摘不回來,棉農們就利用小雨或雨停的間隙,把帶殼的棉花拽回來再剝。她怕孩子忙不過來,就把大多數帶殼的棉花運到家里由我倆代剝,一直剝到晚上一兩點鐘。

老伴這種“寧叫自己累斷腰,不讓孩子苦中熬”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孩子們,用“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家人”這句話來形容她一點兒也不過分,這也培養了孩子們吃苦耐勞、勤儉善良的美德。

有人說:婆媳之間有解不開的疙瘩,但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我家有四個兒媳,婆媳間就像母女或朋友一般,關系處得相當融洽,她們從未紅過臉或者高聲說過一句話,更談不上口角之爭了。她們時常聚在一起,柔聲細語、談笑風生,無話不談。如果誰家有了事,婆婆就會叫上大伙相互幫襯,不論你我。老伴做了好飯,就送給她們吃,媳婦們也會爭著給婆婆添單加棉來“武裝”她,彰顯了婆婆同媳婦間的團結友愛和尊老愛幼的精神。

這些年,在改花的影響下,我改變了不少。不論大事小事都同她商量、交流,這樣又給小輩們做出了一個好榜樣,生活也邁向了暢快、愉悅的幸福大道。

這些都是老伴馮改花平素間的所作所為,為我和孩子們樹立了一個標桿,故以此文章記之。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