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5-12
記者 李宏偉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沒有啥,是黨的培養激勵我不斷成長……”見到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鉗工高級技師、首席技能專家張永平時,他含蓄而又自信地對記者說。
騎著一輛自行車,穿著工服,花白的頭發,這是張永平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但是通過記者走訪他工作幾十年的車間、工作室時,才真正了解了這位“大國工匠”的成長軌跡。
30年一線鐫刻工匠精神
1991年8月,19歲的張永平走出技校大門,分配到工模具分廠從事模具鉗工。從木模專業改行模具鉗工,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從零開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工作之初,很多人勸他回歸老本行,他也曾猶豫過:是不是就這樣放棄?但他不舍得承載了青春夢想的模具事業,更不相信專業不對口就干不好模具鉗工!“不懂就學,我就不信別人能干的活我干不了!”枯燥中尋找激情,平凡中創造卓越。他買了30多本專業圖書,利用一切時間學習,車間里的工友都被他當成了老師,不久便能獨立完成鉗工的各項工作。
隨著專業知識的積累、操作技能的提升,張永平從門外漢華麗轉身,成為生產骨干。但鉗工基礎技能水平的差異,仍是他心中的遺憾,幾次技能大賽都輸在實踐考試上。基礎差,他就像小學生那樣從123、ABC學起。銼、鉆、研……這些鉗工基本技能,他白天練、晚上練。日積月累,有時候一蹲就是幾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一步步成長為冷沖模具行業的專家,終于換來令人艷羨的驕人成績——2019年,他獲得山西省機冶建系統“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12月,其絕技絕活《電鉆鉆雞蛋》入選我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華絕技”優秀展演項目。
“創新達人”爭做行業先鋒
“創新達人”是張永平的另一個標簽。他常說:“工作中不方便的地方,都是應該創新的地方。”
他主動承擔攻堅克難的重任,發揮專業特長有效解決生產難題,把每次對技術難題的攻關當成自己沖向第一的沖刺。2013年至2015年,他參與《滾珠導向系統的垂直度改進》《模具導柱快速拆卸法》等多項創新項目攻關,獲得公司“操作員工與技術人員聯合創新”優秀成果一等獎。他自創的“大型復合模具新的組裝方法”,納入公司大型復合模具組裝標準工藝。2021年,他主持完成的《YJ105系列電機定子灌封工裝改進設計》獲運城市“五小”創新大賽一等獎。
多年扎根生產一線的工作經歷讓張永平練就了一手絕活兒,特別是“電鉆鉆雞蛋”絕活兒成為推廣中國中車品牌和公司形象的點睛之筆,每次精彩的展示都能博得與會代表的熱烈掌聲。這樣的絕活絕非一日之功。張永平卻異常淡定,他說:“只有技能變成本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精熟于心。”
就是這樣,張永平在工作中勤練,工作之余還在練。不僅自己如此,他還要求班組的其他青年員工也這樣做。作為中車永濟電機公司鉗工金藍領工作室(國家級勞模創新工作室)的主要成員之一,張永平把對年輕人的培訓當成己任,常常把生產一線當成課堂,通過實例進行分析、講解和示范,直到大家掌握了操作技巧為止。近年來,他充分發揮鉗工技術帶頭人的重要作用,做好“傳、幫、帶”,每年授課達510小時,先后培養出技師7名、高級技師5名。其中,培養的5名選手分別在2018年(第一)、2019年(第一)、2020年(包攬前三)山西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鉗工金獎。
初心不改,追求卓越。
面對一項項殊榮,張永平依然本色不改,日復一日地立足崗位勤學苦練,以共產黨員的意志、品質和境界詮釋著高鐵工人的“工匠精神”。張永平表示,今后,將以匠心致初心,用更加堅定的信心在科技道路上,不斷馳騁,頑強拼搏,用堅毅的恒心不斷書寫更加美好的未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