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4-24
楊建義 衛世新
“這個停車場建好以后,雨天時遇到出行高峰,再也不用開車來回繞圈子停車了,真是太方便了!”4月22日,春雨霏霏,在新絳縣工業路新建成的免費停車場,剛停好車的市民王剛高興地說。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今年,新絳縣打好“盤活一批、新建一批、改建一批、租賃一批”組合拳,合理布點,搶時趕工,有序推進,2個月的時間在縣城新建改建6個停車場,使過去“一車位難找”的局面得到極大緩解,不斷為百姓幸福“加碼”。
把脈開方:內調外鑒定思路
為了解決群眾停車難題,新絳縣將解決“縣城主街停車難”作為改善群眾出行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優化營商環境的大事要事來抓,成立由縣分管領導牽頭,公安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參加的解決群眾停車難工作專班。
縣委書記侯文亮、縣長張瓊多次就免費停車場建設現場辦公,工作專班兵分多路,對新老城區現有停車位、空閑基地、居民小區車輛保有量、停車位發售與使用以及各路段車輛通行的頻次等方面進行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車位緊張的主要癥結所在。同時,組織人員赴外地參觀學習,為破解停車難提供新的思路。
“新絳縣老城區建設布局受時代限制,沒有充分考慮到家轎入戶這一變量,先前的居民小區甚至沒有停車位,住戶的車輛只好停在馬路兩邊。新城區由于部分小區車位售價偏高,沒有完全銷售出去,居民經常把車放在道路兩旁,依然存在著停車難問題。”新絳縣交警隊負責停車場建設的副大隊長劉潔輝說。
經過工作專班反復研究討論,又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與,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新絳縣制定出“盤活存量、增加供給、租建并舉、分塊激活”的辦法,力爭破解停車難。
老城亮招:擴規增容解難題
從文廟南路延伸到工業路,歷來是停車難、行車難的“頭痛路段”,也是居民反映強烈的焦點問題。
該縣首先利用文廟南路棚戶區改造閑置的土地建成停車場,規劃70個停車位,解決了從汾河大橋進入新絳后停車難的問題,受到群眾交口稱贊。
隨后,該縣一鼓作氣,在酒廠拆遷空閑地上新建擁有82個車位的停車場。“這里以前是一塊雜草叢生的閑置地,時不時有人朝里面扔垃圾。如今,建成了一個寬敞平整的停車場,這可是政府為咱老百姓辦的一件大好事。”居民劉建民說。
四府街是新絳老城區一條東西主大街,群眾開車出去辦事停車不方便,只能把車停在幾百米外的龍興廣場上。該縣在四府街中段的絳州賓館設立臨時停車場,通過遠近結合、增加供給,方便群眾停車。劉潔輝說,下一步他們將選擇合適的位置,建設固定停車場,從根本上解決群眾停車難。
4月20日,在東天池社區的外貿公司原址,一輛挖掘機正在平整一塊坑洼不平的空地,十多名工人在緊張施工,他們身后是幾排建好的整齊劃一的停車位。據了解,該停車場投入使用后可提供90多個停車位,有效緩解安子巷、府君巷、仁義路等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
新絳縣在老城區還通過與臨街的財政局、住建局等6個機關單位溝通,讓這些單位的停車場變為公共停車場,既減少可投入,又增加了容量,緩解了停車難。
新城解扣:盤活資源共發力
龍盛華庭小區是新絳縣新城區的一個大小區,投入使用僅10年時間就出現了停車難。4月份以來,工作專班多次考察論證集思廣益,與有關部門協商,決定在小區附近建一個大型停車場。“停車場達3000平方米,建成后,可規劃150個停車位。”新絳縣交警大隊大隊長張建學說。
新城10個主要小區有1000多個車位長期閑置,造成資源浪費。工作專班負責人多次與開發商協商,探討將閑置車位出租,通過收費的形式盤活存量,激活資源,為解決停車難共同發力。經過反復做工作,開發商正在擬訂辦法,可將閑置車位推向市場。
工作專班人員不辭辛苦,到停車需求集中區域開展地毯式摸排、針對性選址,先后找出了龍湖公園南邊、北環路夜市東邊、富麗城小區西南角等處的閑置土地,因陋就簡建成停車場。同時,擬對商品一條街中段和氣象局附近兩處私人閑置地進行開發,由政府投資興建停車場,免費為群眾服務。
“解決停車難是項艱巨工作,也是民心工程。我們計劃再新建一批停車場,通過邊建設、邊使用、邊見效的辦法,爭取在短時間內解決群眾停車難問題。”新絳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趙剛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