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4-15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一排排棉被鋼架棚、地坑棚等新樣式冬棗大棚鋪向天際,一座座新修建的鮮棗交易基地拔地而起,一群群呼朋喚友的觀光游覽客應接不暇……
“動”起來——田間新脈動,鏈條新律動,產業新萌動。在歷經“棗業從無到有、品種從一到多、設施大棚從傳統到現代”3次重大變革后,走過30年發展歷程的臨猗鮮棗產業歷久彌新、長興不衰。眼下,以榮膺“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為契機,鮮棗主產地廟上鄉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打造特色小鎮、推動鄉村振興為契機,奮力開創以技術創新、產業融合、資本化運作等為特征的“鮮棗產業4.0”時代。
科技賦能,田間新脈動
3月27日,好義村棗農王克曉的冬棗地坑棚里,已坐果的冬棗顆粒飽滿。通過微信小程序“英惠農業”,他正輕松自如,對棚頂風機進行通風換氣遠程操控。
“溫度是種植冬棗的關鍵。你看,隔壁春棚里的冬棗才發芽,咱們的棗樹已開始掛果,預計5月中旬上市?!弊鳛閺R上鄉率先使用地坑棚種植的王克曉頗為自豪,“早掛果、高收益,行情最好的時候賣到120元一斤哩!”
地坑棚,顧名思義要“挖地三尺”,利用土壤熱量增加棚內溫度,是目前設施農業的一大方向。據悉,去年王克曉投資18萬元的兩畝地坑棚冬棗收益達14萬元,即將收回成本。今年,他計劃在棚西邊再新建一個占地2畝的冬棗大棚,目前棚主體框架已搭建完成,準備上棉被和覆膜,預計年底投入使用。
科技強棗,田間新脈動。近年來,廟上鄉以品種優化為抓手,構建新品種、新技術、新栽培、新管理為內容的技術創新新模式。深入推進設施大棚提檔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農戶搭建新型溫室大棚,使設施大棚建設向高投入、高回報模式邁進,不斷提升鮮棗質量,拉長棗果貨架期。同時,充分發揮棗業合作社作用,以各類棗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和設施棗業技術培訓機構為主推力,大力普及最新管理生產技術,深入推進樹型改造、合理間伐、科學用藥、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在全鄉灌輸棗業生產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打造無公害棗業、綠色有機棗業生產示范區,推動全鄉棗業生產模式邁向技術型、生態型、有機型。
位于廟上村山西旭日如宏棗業有限公司一片繁忙,全鄉唯一的農殘快檢室即將開張。這個全鄉最大的鮮棗集散中心,將破天荒擁有一流的快檢設施,為棗農和客商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快檢室由縣綜檢中心投資建設,我們安排專人操作,既能滿足本地村民檢測需求,還能輻射周邊鄉鎮,讓冬棗產品銷售可追溯、質量有保證?!薄靶袢杖绾辍必撠熑藯钆锡堈f,“之前棗農檢測要花費2個小時跑到縣上,現在村門口就能直接出報告,真是方便又省心?!?/p>
服務加持,鏈條新律動
微型電子秤、實驗玻璃器皿、恒溫消解儀、可見分光光度計……位于張莊村的臨猗縣特貢冬棗專業合作社,國內一流的檢測設備應有盡有,是全市首個具備科研功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除了投資近30萬元的實驗室,這個功能齊全的合作社猶如一艘“航空母艦”,還包括相當規模的農資倉儲區、冷藏區以及可容百人同時上課的培訓教室。
目前,特貢冬棗專業合作社已登記注冊戶205戶,社員冬棗種植面積5000余畝,年產量8000余噸,年產值1億余元。合作社實行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農資供應、大棚搭建、品牌銷售“五統一”,對社員和農戶提供技術和跟蹤服務,帶動冬棗集約化規范化生產。
市場設在地頭,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服務。“全村各類專業合作社有50多家,加上零散收購的就有100多家。”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騰紅革說,“下一步,我們村的村民胥坡也打算投資200多萬元,建設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市場,成立云坡鮮棗種植合作社,主要是統一收購和貯藏,目前冷庫保溫板和鋼架棚地板已鋪裝到位?!?/p>
市場主體倍增,服務鮮棗無止境。目前,廟上鄉以特色產業為依托,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龍頭企業、農業大戶圍繞鮮棗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牽頭組建、分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現有合作社管理體系和能力提升,積極開展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示范合作社創建活動,深入拓展“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統一防控、統一推廣、統一銷售”的合作社模式,打造有機和綠色生產示范園。
前不久,百園百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永斌帶領團隊考察廟上冬棗市場后,初步決定投資5000萬元、建立占地100畝的集餐飲、倉儲、分揀、物流、住宿于一體的大型果品綜合商貿體,助推臨猗鮮棗全鏈條產業發展……
農旅融合,產業新萌動
從棗業博物館驅車一路向南,駛過橫貫東西的大西高鐵橋,山東莊就掩映在千畝棗海中。
沿著山東莊休閑廣場南邊往里走,以鄉愁和“棗”為主題的各色墻繪無處不在,特別是反映山東莊人遷徙、客寄、翻身、致富的“那年那人那事”令人感慨萬千。這里,有鄉情濃郁的時光隧道,有重現傳統釀酒工藝的老酒坊,有詩情棲居的農家樂民宿,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游蓄勢待發……
在山東莊,臨猗縣益康棗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空院子改造的“棗園驛站”人氣爆棚。“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團體來這里搞團建,每到周末更是游人如織,收入相當可觀。去年雖只經營數月,但也收入了30萬元,為村集體增收2萬元?!碑數卮甯刹坷畋<艺f,“下一步,我們還將在沿村的涑水河道發展垂釣、改造廢棄院落,發展農家樂,并建設一定規模的游樂場。”
以建設特色小鎮為抓手,廟上鄉努力探索“冬棗+休閑娛樂”“冬棗+文化體驗”“冬棗+觀光旅游”等發展新模式,打造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集生態、科技、文化、運動、休閑、旅游功能為一身的特色鮮明、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特色小鎮。占地約1平方公里,一期投資5000萬元,預計總投資10億元的特色小鎮項目,通過產業、文化、旅游資源的高度開發和深度融合,實現廟上從單一產業強鄉向全國一流特色小鎮邁進。
“農文旅融合既能夠興村富民、推動鄉村振興,又能夠提升鄉村‘顏值’、改善鄉村形象。”臨猗縣委常委、廟上鄉黨委書記段存乾說,“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強大的冬棗產業,以萬畝設施冬棗示范區為基地,從休閑觀光采摘示范園、冬棗交易市場、數字化交易平臺、保鮮冷藏庫、包裝分揀線等方面持續發力求突破,讓臨猗鮮棗撂響全國,走出國門,邁向世界?!?/p>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