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4-14
記者 李宏偉
在織布機上推拉踩踏,有模有樣,那認真專注的樣子,儼然是一個個小工匠;欣賞、觸摸、感受威風凜凜的布老虎、栩栩如生的虎頭鞋以及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布藝,還有古韻十足的布藝床單,布藝之美盡收眼底……這是永濟市實驗中學開展的“惠暢布藝、傳統技藝”春季校外研學之旅活動的幾個場景。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數學思維競賽、數方專場活動……近日,市逸夫小學開展第六屆智慧數學節,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找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收獲成長。本屆數學節緊緊圍繞“提升核心素養,拓展思考路徑”這一主旨,弘揚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今年春季開學以來,我市教育系統各學校立足“雙減”工作,積極開展各種研學活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以及校園社團活動,各學校立足自身教育教學實際,進一步提高“雙減”的效果,引深“雙減”的教育教學改革。校外研學活動豐富有意義,課堂教學快樂輕松有實效,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得到了成長,讓學校在快樂的氛圍中不斷進步,豐富了校園活動,提高了我市教育教學質量,讓“雙減”點燃激情、助力成長。

近日,臨猗縣雙塔小學為豐富校園活動舉行科技運動會。(資料照片)
快樂研學——
第二課堂接地氣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讓我們看到了家鄉的山水,了解了家鄉的人文歷史,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增強了信心、歷練了身心。這樣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太好了。”
春風知暖意,實踐正當時。近日,芮城縣陌南中學開展“熱愛芮城、暢想未來”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成長,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好評。
當日上午,晨曦初露,朝陽微起。陌南中學厚德樓前,耀月廣場紅旗招展,高一二年級同學們整裝待發。校長呂武平號召和動員大家:“本次活動要心系家國情懷,激揚美好品德,歷練成長元素,提振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拿出快馬加鞭的干事勁頭,激發攻堅克難的奮發勇氣,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追求,在春天奔赴芮城美好山水間。”
參觀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要以勤勞、智慧、勇敢的芮城人民為楷模,在日常學習中篤實好學、尊重實際,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奔向新目標,向著春天出發。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當唯美的詩詞在少年心中不斷回響,當古老的文化在少年心中不斷激蕩,讓傳統技藝在少年心中重新蘇醒,這便是傳承的意義。近日,永濟市實驗中學組織同學們走出教室,來到該市“惠暢土布”公司實地探尋傳統文化,一線研學。
在這個傳統文化濃厚的布藝工廠里,孩子們在“非遺文化”中找尋歷史的記憶,在傳統的紡錘、織布機上體驗“唧唧復唧唧”的傳統織布工藝,套上圍裙,戴上手套、皮筋,顏料、捐布齊備,加上現場工人師傅的指點,孩子們變身扎染工,開始了他們的扎染體驗。在現場,只見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各種色彩五彩斑斕,工人師傅指導孩子們涂一涂、抹一抹、扎皮筋、抖一抖、晾一晾、洗一洗,每一步都仔細斟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讓孩子們得到了精神的洗禮。
“走進布藝,傳承匠心,愛與智慧,知行合一。通過此次研學活動,同學們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孩子們親身實踐,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收獲了課堂上不一樣的快樂。”永濟市實驗中學校長田克讓說。
仔細聆聽,掌握實踐的理論知識;興趣盎然,激發躍躍欲試的動力;親手操作,收獲體驗實踐的快樂。全體參訓學員在團結協作中成長進步,在實踐操作中提升素質,這是近日在市青少年創新實踐學校,市實驗中學開展的實踐教育活動的場景。在這里,孩子們開啟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茶藝,體會茶文化;體驗扎染,體會勞動快樂;制作陶藝,體驗傳統文化;放飛航模,遨游天空;參觀國防教育展,感受濃濃的愛國情……孩子們通過高質量地完成各項綜合實踐任務,收獲了成長的快樂。
春季開學以來,在這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里,我市各學校學生紛紛走出教室、走出校門,奔赴大自然,開啟了一場快樂的研學之旅,孩子們在自然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在第二課堂里收獲不一樣的快樂。
細化課堂——
教研融合有亮點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為了提高課堂的質量,收獲課堂教學的實效,開學以來,我市各學校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大興教學研究之風,讓廣大教師在教研中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讓孩子們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中得到進步。
初探跨學科融合活動,減負促學生快樂生活,這是聞喜縣明德小學開展的學科融合活動的初衷。為了使學生在良好的綜合學習環境下,全面發展智力、體魄、情感、社會和道德教育,切實做好減負工作,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生活,近日,該校開展了跨學科融合的初步探索活動。
跨學科融合活動是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為了能將新理念的精髓領悟精準,使之在快樂游戲活動中有效、無壓力滲透,達到鞏固多學科知識的目的。在實踐活動中,該校教師郭文玲和李亞萍在其他教師的協助下,研討活動教案,自制游戲用具,帶領學生踐行跨學科融合理念。
郭文玲的課堂,將游戲貫穿始末,從熱身游戲到挑戰游戲再到律動游戲,圍繞提升學生反應能力這一主線,在游戲中無痕滲透了科學、數學、音樂知識,實現了三門學科的有效融合。富有趣味的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快樂自信。
研討活動中,教師們一起探討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將學科知識點無聲融入,實現了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該校副校長賈國俊說,跨學科融合,既是“學科實踐力”的需要,也是“學科理解力”的需要。跨學科融合活動在高效地落實“雙減”政策、實現多學科知識互動的科學融合的同時,也要實現學生快樂學習,享受快樂生活。
《“數”你最美》,這是鹽湖區解放路第二小學數學教師李亞麗在該校教研活動中的課題。在教研中,她的新穎觀念讓其他教師眼前一亮。用李亞麗老師的話說,就是主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分類”的方法和標準,學到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以及數學思想和方法,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教研活動中,武林英的示范課以學生為主體,圍繞Kitty一家去度假,設計了有效的問題鏈,啟發學生思考。在武老師的課上,課堂生動活潑,游戲形式多樣,互動配合默契,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在學中樂,樂中學,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敢于開口,能積極與小組合作,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
在研討環節中,該校教師緊扣教材,各抒己見,逐環節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討交流,氣氛熱烈而又井然有序,相信在這樣的研討氣氛中,教學質量將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在更高效的課堂中得到有效提升。
七彩社團——
活力四射促成長
春風里,孩子們追逐著陽光;校園里,歡呼聲、吶喊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在學校上空回蕩著……春季開學以來,我市各學校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激發孩子們快樂參與,激活校園里的快樂氛圍,讓每一個孩子像花朵一樣盡情綻放,讓每一個校園都成為快樂的海洋。
合唱社團“歌以瀠聲,曲以徊樂,歌聲唱亮未來”,繪畫社團“我以我手執新筆,我以我心繪前程”,朗誦社團“共誦經典聲,同抒愛國情”,趣味數學社團“好玩數學,數學好玩,玩轉數學,玩出未來”,田徑隊社團“全力以赴,放肆領跑未來”……連日來,鹽湖區力行中學開展主題社團活動,讓校園處處充滿了活力。
為了夯實“雙減”舉措,推進素質教育和藝術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藝術修養,展現學生的藝術風采,力行中學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社團活動涉及音樂、美術、朗誦、籃球、配音、歷史、舞蹈等。學生按照興趣導向、自愿報名的原則,積極加入各個社團活動小組,盡情享受五彩斑斕的少年時光。
“我喜歡舞蹈,在老師美妙的舞姿中,我看到了舞蹈的美,在自己一招一式的學習中,我體會到了什么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藝術深邃。”學生李嫣說。
陽光普照操場,校園活力四射。在垣曲縣城北初中的大課間活動中,孩子們在操場上,有練習踢球的,打籃球的,踩高蹺的,跳竹竿舞的,輪滑練習的應有盡有,孩子們在快樂地活動,熱情地投入其中,展現出青春的活力。
“我選擇的項目是輪滑,可以在操場上和同學們一起訓練,共同疾馳,變化著各種花樣,或快或慢,自由地體驗飛一樣的感覺,這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學生王怡鑫高興地說。
垣曲縣城北初中校長段紅星告訴記者,社團活動的開展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情趣,為學生張揚個性搭建了更多成長成才的平臺。要利用好學生社團這一陣地,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社團活動成為孩子們快樂的原動力和成長的加油站。
記者手記:“雙減”實施以來,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減輕家長經濟負擔都有了明顯的效果。孩子們在校園里輕松快樂地學習,課堂質量提高了,活動多了,五彩繽紛的校園又回來了。家長們對“雙減”給孩子帶來的變化和對家庭生活帶來的悄然改變給予高度的肯定。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繼續把“雙減”督導作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的通知》,決定連續3年把“雙減”督導作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因此,下一步,“雙減”工作仍然任重道遠,仍然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全市教育系統要將“雙減”工作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中,常抓不懈,繼續減負增效,推動形成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促進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