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對付帕金森病 中醫是一把好手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4-13

4月11日是第27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題是“關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傳統中醫認為,人與自然相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會影響到人的精神狀態或使一些疾病產生波動,比如,春季易發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屬中醫顫病范疇,病因病機與“肝”“風”密切相關。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此時節,體內肝氣處于極其旺盛狀態,清明多風,外風引動內風,肝風內動,易誘發眩暈、頭痛、震顫等疾病。

◆帕金森病又叫“顫病”

關于帕金森病,我國古代就有相關記載。明朝孫一奎的《赤水玄珠》中記載:“顫振者,人病手足搖動,如抖擻之狀,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這與帕金森病的震顫相吻合。王肯堂《證治準繩》中指出:“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陰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極為難治。”說明該病治療較為棘手。

《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暴強直,皆屬于風”,這兩句經典從中醫角度,高度概括了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在臟屬肝,病理因素屬風,肝風內動,筋脈失養是顫證最基本病機。

◆中醫藥對帕金森病的作用

浙江省中青年名中醫、裘昌林國醫名師工作室負責人張麗萍表示,眾所周知,中藥和西藥治療各有長處,西藥改善帕金森病運動癥狀更勝一籌,但長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劑可出現療效遞減或異動癥等副作用,中醫中藥更注重整體調護,此時如中醫中藥介入,中西醫協同可以起到增效減副的作用。而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如嗅覺減退、睡眠障礙、情緒障礙、便秘、出汗等,時時刻刻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西醫治療比較棘手,而中醫恰恰在這一方面有獨到優勢。

◆用斂汗方法解決多汗問題

有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出汗量很大,張麗萍曾經遇到一位患者,每天要換好幾套內衣。這類人往往因為津液大量丟失,舌苔偏紅。她表示,目前認為,多汗是帕金森病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可發于病程中任意階段,與病程長短無關。因為治療方法有限,使得患者深受其苦。

中醫用斂汗的方法解決這一癥狀。張麗萍認為,帕金森病合并汗證的辨證仍強調抓住主要矛盾,顫證總體病機是肝腎不足,其中以陰虛為主,而“津血同源”“汗血同源”,顫證患者其本是陰虛,合并汗證不足為奇,同時兩者互為影響,因此有效治療汗證,保存津液對于顫證非常重要。治療時,予以益氣、養陰、補血、調和營衛,適當加用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五味子、癟桃干、牡蠣等固澀斂汗之品。

◆中西合璧增效降副

72歲的陳大伯有6年帕金森病史,長期服用多種西藥治療。最近兩年,他的病情逐漸加重,每年到了這個時節,睡眠障礙、便秘的情況就特別嚴重。夜里睡覺時,陳大伯常說夢話、叫喊,還會動手打身邊的老伴,家人不堪其擾,陳大伯自己也很無奈。頑固性便秘早在診斷帕金森病之前就存在了,服用西藥后便秘更加明顯,有時候一周都解不出大便,用開塞露也只是救急,陳大伯十分痛苦。

“從中醫角度講,帕金森病患者多數是肝腎陰虛導致津液匱乏,好比是湖里的水,水少了船就擱淺走不動,此時我們通常會用滋陰潤腸通便的方法,也就是增加腸道內的水分,讓水‘滿’起來,船就自然劃得暢快。”張麗萍介紹,帕金森病多為老年人所患,老年人或真陽虧損,溫煦無權,陰邪凝結;或陰虧血燥,大腸液枯,無力行舟,多以虛證為主,結合帕金森病的肝腎陰虛特點,以陰虛便秘最為常見,治療時以補虛為主。

對于頑固性便秘,再加一味桔梗,張麗萍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桔梗歸肺經,開宣肺氣而通大便,實乃“提壺揭蓋”,寓意巧妙。

此外,張麗萍提醒這些患者注重飲食合理,多吃粗纖維食物,并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有利于腸道功能的恢復。 (《浙江老年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