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3-24
王新德
古老的河東大地,鑄就了輝煌的華夏文化,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嫘祖養蠶便是其中一個。嫘祖發現了蠶,又教人們用桑養蠶,后來嫘祖又受蜘蛛結網的啟發,把蠶絲織為帛。從此,人們便有了衣服,結束了樹葉獸皮為衣的時代。
僵蠶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蠶染病而死,死而不朽,古名僵蠶,其色自白,又稱白僵蠶。其制作方法是,將病死的僵蠶倒入石灰中,吸去水分后,曬干或烘干。其氣微腥,味微咸,以條直、肥壯、質堅、色白、斷面光者為佳,生用或炒用。《神農本草經》言其主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黯,令人面好,男子陰癢病。”《名醫別錄》言其能治“女子崩中赤白,產后余痛,滅諸瘡瘢痕”。《日華子本草》言其:“治中風失音,并一切風疾,小兒客忤(小兒驟見生人,突聞異聲引起驚嚇啼哭)。”《圖經本草》還介紹,以姜汁調服僵蠶,可“治中風,急喉痹欲絕”。《本草綱目》說僵蠶“散風痰結核瘰疬,頭風,風蟲齒痛,皮膚風瘡,丹毒作癢,痰瘧癥結,婦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兒疳蝕鱗體,一切金瘡,疔腫風濤”。僵蠶性味,咸、辛、平,歸肝、肺、胃經,有息風止痙、祛風通絡、化痰散結的功效。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慢驚風:《壽世保元》中的千金散,是本品同牛黃、全蝎、膽南星伍用,治療驚風抽搐、壯熱、神昏、角弓反張等癥;本品配蟬蛻、鉤藤、菊花等伍用,治療抽搐熱盛者。中成藥中的小兒驚風散、小兒至寶丹、小兒百壽丹均有本品,用以清熱化痰、息風止痙。②治療癲癇,本品配膽南星、川貝母、石菖蒲治痰熱壅盛之癲癇頻發。《醫學心悟》中的定癇丸,即本品配天麻、全蝎、半夏等組成,治療癲癇發作時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痰涎等。③治療破傷風,臨床上常以本品配全蝎、蟬蛻、天南星、天麻等治療破傷風引起的牙關緊閉、手足抽搐、角弓反張等癥。《證治準繩》中的撮風散,即本品配全蝎、蜈蚣、鉤藤而成,用以化痰息風止痙。④治療中風后遺癥,本品配馬錢子、全蝎、當歸等治療腦出血、腦梗塞致中風偏癱、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等癥。配膽南星、白附子、石菖蒲能祛風、除痰、開竅。《中國中醫秘方大全》中的面癱丸即以本品配鉤藤、防風、川芎等。⑤治療風疹瘙癢。臨床多用本品配蟬蛻、薄荷疏風止癢。《仙拈集》中的清癢湯,即本品配黃芪、當歸、荊芥等,益氣養血、祛風止癢,治小兒渾身風疹、奇癢難忍者。⑥治療瘰疬、痰核。臨床上常以本品配枯草、浙貝母、玄參等軟堅散結、化痰。《趙炳南臨床經驗集》中的回陽軟堅湯即本品加白芥子、肉桂、莪術等,治腋下淋巴結核、胸壁淋巴結核、胸前疽、腋疽及表面皮膚變腫硬聚結的陰疽證。
據現代藥理學研究,僵蠶含脂肪及蛋白質,此種蛋白質有刺激腎上腺皮質作用。僵蠶體表的白粉中含有草酸銨,是對抗驚厥的有效成分,對治療癲癇發作有一定療效。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